丸之內線
丸之內線(日语:丸ノ内線/まるのうちせん Marunouchi sen */?)是一條由日本東京地下鐵營運的鐵路線,由連接東京都豐島區池袋站和杉並區荻窪站的本線與連接中野區中野坂上站和杉並區的方南町站的支線(通稱方南町支線)組成。鐵道要覽內的名稱為「4號線丸之內線」與「4號線丸之內線分岐線」。然而,新宿-荻窪段與中野坂上-方南町段於通車當時至1972年被稱為「荻窪線」。 路線名的由來為東京站附近的地名丸之內。1970年的町名變更導致千代田區的表記由「丸ノ内」改為「丸の内」,然而地下鐵路線之後繼續以未有更改的「丸ノ内線」標記。 車體、路線圖與轉乘資訊使用的路線顏色為紅色。方南町支線的車輛為防止誤乘而附加黑色色帶。本線的路線記號為M、方南町支線為Mb[註 2](2016年11月中旬為止為m[6])。 ![]() 路線資料
簡介丸之內線為二戰戰後東京第一條興建的地下鐵(原本在戰前已動工,但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而在1941年暫緩工程),首段路線(池袋站~御茶之水站)於1954年通車。其後,荻窪-新宿的一段丸之內線開業後由於是獨立的運轉系統,曾稱為荻窪線。丸之內線也是首條以「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東京地下鐵之前身)為事業主體興建的地下鐵路線。 此外,丸之內線也是唯一能夠直接在東京站搭乘的東京地下鐵路線。 2016年(平成28)統計,丸之內線每日運載量為131萬餘人,為東京地鐵載客量第二多的路線,僅次於東西線。 沿革![]()
運行形態山手線新宿站-池袋站間呈張開的U字型路線,山手線內部相對短距離的流動較多,支線以外的路線時刻表構成與山手線類似,本線與支線列車在中野坂上站組成可以互相轉乘的排班。全線通行所需時間為本線49分40秒,支線6分25秒。 池袋站-荻窪站間平日在新宿站-池袋站間早晚繁忙時間班次為約每1分半至2分鐘1班(日本班次密度最高),日間班次為每4分鐘1班。 基本上分為池袋站-荻窪站間全線運行的列車,及池袋站-方南町站間支線直通運行的列車(日間大概每20分鐘1班行駛池袋站-方南町站間路段)。為方便早晚與深夜進出車輛基地另外設定了池袋站-茗荷谷站與在中野富士見町站、新宿三丁目站、新宿站、中野坂上站始發終到的列車。 大晦日至元旦的通宵運行在池袋站-荻窪站間全線運行。最接近後樂園站的東京巨蛋舉辦演唱會等活動,為了應對人潮,於2010年代前半起在一部分時段加開通宵運行列車。這些加開列車的一部分只來往池袋站-銀座站間,通宵運行時只限每年1次,以銀座站到發(使用銀座站緊急渡線折返)[38]。 中野坂上站-方南町站間平日早晚繁忙時段約每4分1班,日間每6分40秒1班(當中直通本線班次每20分1班)。 基本上分為在中野坂上站-方南町站間來回的列車與池袋站-方南町站間的本線直通列車。早晚與深夜有池袋站-中野富士見町站間的列車、早上與假日黃昏由中野富士見町開往方南町的列車、因入庫平日末班車起只有2班荻窪開往中野富士見町的列車(在中野坂上站轉換方向)。 車輛基本上分為方南町支線專用車的02系80番台3節編組與本線直通運行用的02系、2000系6節編組。現在使用中的支線專用02系80番台是自開業以來首次為方南町支線專門新製的車輛,與本線統一為目的的列車於1996年登場。在此之前除了與本線的直通列車,曾經用於銀座線的100型(1968年5月停運)、2000型(1993年7月停運)、在本線不再使用的500型(1996年7月停運)都曾經是非空調車輛的主力。 使用車輛現時使用車輛
過去使用車輛車站列表
本線
方南町支線
參見參考資料注釋來源
參考文獻外部連結Information related to 丸之內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