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安德森
菲利普·沃倫·安德森 (英語:Philip Warren Anderson ,1923年12月13日—2020年3月29日),美國 物理學家 。
物理上,在反鐵磁性 、高溫超導 等領域有重大貢獻。[ 1] [ 2]
因「對磁性和無序體系電子結構的基礎性理論研究」與內維爾·莫特 、約翰·凡扶累克 一同獲得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3]
生平
1923年出生於印第安納波利斯 並且在伊利諾伊州 的厄巴納 度過他的童年,1940年他從厄巴納的高級中學畢業。之後于哈佛大學 完成了的學士學位並進入研究所。在約翰·凡扶累克 的指導下學習物理。戰爭期間,安德森曾在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 待上一段時間。1949年到1984年,安德森任職於紐澤西 的貝爾實驗室 ,廣泛地研究了凝態物理 的許多問題。這段期間他發現了局部化(Anderson localization)的概念;寫下了安德森哈密頓算符 以描述過渡金屬 系統中的電子。另外他還建議粒子物理學家尋找產生粒子質量的機制(後來所謂的希格斯機制 );發展了超導體 BCS理論 中的計算方法。针对1980年代高温超导体 的发现,安德森提出共振价键(RVB)理论 来解释这一现象。尽管许多人不接受这个想法,但这理论在自旋液体 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
1963年被選為美國文理科學院 院士。
[ 5]
1967年到1975年,安德森在剑桥大学 担任理论物理学的教授。安德森还通过对层展现象的解释为科学哲学做出了概念上的贡献,这成为复杂系统科学的灵感来源。1972 年,他写了一篇名为“多者异也”(“More is different”)的文章,[ 6] 其中他强调了还原论的局限性和科学等级层次的存在,每一个层次都需要自己的基本原则。凝聚态系统由于包含的粒子数目非常巨大,可因量变导致质变,产生原本微观系统中不存在的新现象和性质。这篇文章可说是凝聚态物理的“独立宣言”。1977年,由于「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他与内维尔·莫特 、约翰·凡扶累克 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个研究为电子元件开关与记忆的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后来电脑发展有重要贡献。1982年他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自1984起,他从贝尔实验室退休,到了普林斯顿大学 主持约瑟·亨利 物理教授席位。2006年何塞·索勒 的一份分析统计比较了论文参考文献与引用数,指出安德森是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物理学家。
[ 7]
著作
書籍
安德森, 菲利普. Notes on theory of magnetism. 東京: 東京大學. 1954. OCLC 782103851 .
安德森, 菲利普. Concepts in solids: lectures on the theory of solids. Singapore River Edge, New Jersey: World Scientific. 1997 [1963]. ISBN 9789810232313 .
安德森, 菲利普. Basic notions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Reading, 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 1997 [1984]. ISBN 9780201328301 .
安德森, 菲利普; Arrow, Kenneth J. ; Pines, David (编). The economy as an evolving complex system: the proceedings of the Evolutionary Paths of the Global Economy Workshop, held September, 1987 in Santa Fe, New Mexico. Redwood City, California: Addison-Wesley Pub. Co. 1988. ISBN 9780201156850 . [ 8]
安德森, 菲利普. A career in theoretical physics . World Scientific Series in 20th Century Physics, volume 35. Singapore Hackensack, New Jersey: World Scientific Pub. Co. 2004 [1994] [2022-07-16 ] . ISBN 9789812567154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08-19).
安德森, 菲利普. The theory of superconductivity in the high-TC cuprates. Princeton, New Jersey: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1997. ISBN 9780691043654 .
安德森, 菲利普. More and different: notes from a thoughtful curmudgeon . Singapore Hackensack, New Jersey: World Scientific. 2011 [2022-07-16 ] . ISBN 9789814350143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7-16).
期刊論文
安德森, 菲利普. Absence of diffusion in certain random lattices . Physical Review . March 1, 1958, 109 (5): 1492–1505. Bibcode:1958PhRv..109.1492A . doi:10.1103/PhysRev.109.1492 . Pdf.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安德森, 菲利普. Plasmons, gauge invariance, and mass . Physical Review . April 1, 1963, 130 (1): 439–442. Bibcode:1963PhRv..130..439A . doi:10.1103/PhysRev.130.439 . Pdf.
安德森, 菲利普; Halperin, Bertrand I. ; Varma, Chandra M. Anomalous low-temperature thermal properties of glasses and spin glasses. Philosophical Magazine . January 1972, 25 (1): 1–9. Bibcode:1972PMag...25....1A . doi:10.1080/14786437208229210 . Pdf.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安德森, 菲利普. More is different . Science . August 4, 1972, 177 (4047): 393–396. Bibcode:1972Sci...177..393A . JSTOR 1734697 . PMID 17796623 . doi:10.1126/science.177.4047.393 . Pdf.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安德森, 菲利普. The resonating valence bond state in La2 CuO4 and superconductivity . Science . March 6, 1987, 235 (4793): 1196–1198. Bibcode:1987Sci...235.1196A . JSTOR 1698247 . PMID 17818979 . S2CID 28146486 . doi:10.1126/science.235.4793.1196 . Pdf.
安德森, 菲利普. Physics: the opening to complexity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July 18, 1995, 92 (15): 6653–6654. Bibcode:1995PNAS...92.6653A . JSTOR 236771 . PMC 41390 . PMID 11607557 . doi:10.1073/pnas.92.15.6653 . Pdf.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安德森, 菲利普. Mind over matter: Review of The Large, the Small and the Human Mind by Roger Penrose. Nature . April 3, 1997, 386 (6624): 456. Bibcode:1997Natur.386..456A . S2CID 4336986 . doi:10.1038/386456c0 .
安德森, 菲利普. When the electron falls apart. Physics Today . October 1997, 50 (10): 42–49. Bibcode:1997PhT....50j..42A . doi:10.1063/1.881959 .
安德森, 菲利普. Computing: solving problems in finite time . Nature . July 8, 1999, 400 (6740): 115. Bibcode:1999Natur.400..115A . PMID 10408432 . doi:10.1038/22001 .
安德森, 菲利普. Brainwashed by Feynman?. Physics Today . February 2000, 53 (2): 11–14. Bibcode:2000PhT....53b..11A . doi:10.1063/1.882955 . Pdf.
安德森, 菲利普. Thinking big. Nature . September 27, 2005, 437 (7059): 625–626. Bibcode:2005Natur.437..625A . PMID 16193027 . S2CID 4416556 . doi:10.1038/437625a .
安德森, 菲利普. Twenty years of talking past each other: the theory of high T C . Physica C . September 1, 2007,. 460–462 (Part 1): 3–6. Bibcode:2007PhyC..460....3A . doi:10.1016/j.physc.2007.03.261 .
參考資料
^ Condensed-matter physics pioneer Philip Anderson dies aged 96 . [2020-03-3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03-31).
^ In memoriam: Philip Anderson . [2020-03-3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2-28).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77 . 諾貝爾基金會 . [2011-08-0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6-25).
^ Cho, Adrian. Philip Anderson, legendary theorist whose ideas shaped modern physics, dies . AAAS. 30 March 2020 [25 May 2020] . doi:10.1126/science.abb9809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4-18) (英语) .
^ Book of Members, 1780-2010: Chapter A (PDF) .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18 April 2011]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8-08-27).
^ Anderson, P.W. More is Different (PDF) . Science. 1972, 177 (4047): 393–396 [2023-04-14 ] . Bibcode:1972Sci...177..393A . PMID 17796623 . doi:10.1126/science.177.4047.393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9-11-22).
^ World's most creative physicist revealed - physicsworld.com . [2011-08-0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11-19).
^ 安德森, 菲利普; Arrow, Kenneth Joseph; Pines, David; Santa Fe Institute . The Economy as an Evolving Complex System: The Proceedings of the .. . January 1, 1988 [October 25, 2016] . ISBN 9780201156850 .
外部連結
Philip W. Anderson, Autobiography (The Nobel Foundation, 1977, 2005).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hilip Warren Anders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nderson's Princeton web page
Video clip of Philip Anderson speaking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lex Systems, Hosted by the New England Complex Systems Institute (NECSI)
Oral History interview transcript with Philip W. Anderson 30 March, 30 May, & 23 November 1999,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Niels Bohr Library and Archiv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Oral History interview transcript with Philip W. Anderson 13 July 1987,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Niels Bohr Library and Archiv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1901年-1925年 1926年-1950年 1951年-1975年 1976年-2000年 2001年-至今 注: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1917年、1918年、1921年、1924年、1925年、1928年、1932年、1943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
行为与社会科学
196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生物学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化学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工程科学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数学、统计与计算机科学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物理科学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