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约翰·斯唐 (英語:Peter John Stang ,1947年11月17日— ),德裔美国化学家。斯唐主要的研究內容在於特殊几何构型的分子的分子建构和超分子组装化学。他分別在2006年與2010年時獲得萊納斯·鮑林獎 及国家科学奖章 ,並在2000年至2001年間擔任有機化學期刊 主編。[ 1]
生平
彼得·斯唐出生於德國 紐倫堡 ,他的父親是匈牙利人,母親是德國人,青少年時期大多數住在匈牙利 。求學時期,斯唐接受了嚴謹的數學與科學課程。他曾在家裡將藥店的混合料中弄出黑色火藥,以及從他母親煮熟的紫甘藍中取出汁液並製作出一酸鹼值指示劑,並賣給了他的化學研究員。[ 2]
當斯唐在高中二年級的時,他與他的家人為了逃避蘇聯於1956年入侵匈牙利 而逃往美國 芝加哥 。儘管斯唐一開始因不會英文而未通過美國歷史與英語課程,但他仍在科學與數學課程的分數上位居頂端。[ 2] 斯唐的老師對他的表現感到困惑,於是給了他一次智力測驗,但斯唐被測驗的陌生格式所困惑著,最後僅獲得78分。[ 2] 儘管如此,斯唐仍獲得帝博大學 就學資格,並於1963年獲得学士学位。隨後,斯唐在1966年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獲得哲學博士 學位。
1968年,斯唐於普林斯頓大學 與國立衛生研究院 博士後研究員 保羅·馮·拉居·施萊爾 合作研究。1969年,斯唐踏入猶他大學 化學系任職助理教授[ 3] ,並1979年成为教授。斯唐後來於1997年成為猶他大學科學院 院長,在此期間,他成立了約翰與瑪法·沃諾克 基金教授席數學類,並於2006年致力於監督建造新的大衛·格蘭特(David M. Grant)高磁場核磁共振中心。2007年,彼得·斯唐辭去科學院院長職務。[ 4] 彼得·斯唐是美國國家科學院 院士,並在2000年至2001年間擔任有機化學期刊 主編。2013年時,美國化學學會 授予普利斯特里獎 給彼得·斯唐。[ 5]
獎項與榮耀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行为与社会科学
196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生物学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化学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工程科学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数学、统计与计算机科学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物理科学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1994年 1996年 1998年 2000年 2002年 2004年 2006年 2007年 2009年 2011年 2013年 2015年 2017年 2019年 2021年 2023年 注:杨振宁、姚期智、蒲慕明、孙立成、谢晓亮因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依《中国科学院章程》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