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目的主題是馳龍科的鷲盜龍。关于蜥腳類的鷲龍,請見「
鷲龍屬 」。
鷲盜龍屬 (屬 名:Buitreraptor )是馳龍科 恐龍 的一屬 ,生存於白堊紀 晚期的南美洲 。
化石與命名
戈氏鷲龍目前已發現的化石部位
在2004年,阿根廷塞巴斯蒂安·阿派斯特圭 、芝加哥 菲爾德博物館 的彼得·馬克維奇 等人在阿根廷 巴塔哥尼亞 的一個砂岩 層發現4個化石 。在隔年,由彼得·馬克維奇等人發表命名。模式種 是戈氏鷲龍 (B. gonzalezorum ),也是目前的唯一種 。屬名是由西班牙文 的禿鷹 (Buitre)而來。因為發現該化石 的地方稱為「La Buitrera」;種名則是紀念參與挖掘工作的Jorge González[ 1] 。
鷲龍的化石發現於Candeleros組地層,地質年代約9400萬年前,相當於白堊紀 晚期的森諾曼階 到土崙階 。當時的南美洲 是一個孤立的大洲,就像現今的澳大利亞 。南方巨獸龍 的化石也發現於同一地層,南方巨獸龍是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龍之一,但南方巨獸龍化石較早發現[ 1] 。
正模標本 (編號MPCA 245)是一個部分骨骼與頭顱骨,屬於成年個體。副模標本 (編號MPCA 238)是一段薦骨 、右骨盆 、右後肢[ 1] 。除此之外,還發現兩個標本。
敘述
鷲龍與人類的體型比較圖
鷲龍是體型偏小的馳龍類。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羅 (Gregory S. Paul)估計鷲龍的身長約1.5公尺,體重約3公斤[ 2] 。
鷲龍與北半球 馳龍科(例如迅猛龍 )有著一些不同的特徵。鷲龍有平坦、修長的口鼻部。鷲龍有許多小型牙齒 ,牙齒沒有撕裂肉塊的鋸齒邊緣,牙齒彎曲、無鋸齒邊緣、有溝痕[ 3] [ 4] 。由此推斷,牠們並不像大部份的其他馳龍科般獵食大型生物,反而是捕獵小型的動物 ,如蜥蜴 及哺乳動物 。鷲龍的長前肢類似鳥類 ,手部有三指。與其他馳龍科相比,鷲龍的手指比例較短;三手指等長,而其他馳龍科的手指為不同長度。鷲龍的體型修長,肋骨 中空。牠有著長腿,可見是擅於奔跑的動物。第二腳趾的鐮刀狀趾爪較短、較寬。鷲龍的生態位 與現今的鷺鷹 ,或是北美洲 的傷齒龍 相似。
有羽毛版本的鷲龍想像圖
羽毛
鷲龍的化石還沒有發現與毛的直接、間接證據。牠們的近親小盜龍 、中華龍鳥 已發現有羽毛痕跡證據。由於牠們的近親具有羽毛,很有可能鷲龍也有羽毛[ 5] 。
古生物地理學
鷲龍(前)和其大型遠親恐爪龍 (後)的骨架模型,位於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
除了鷲龍外,在南半球 發現的馳龍科 就只有南美洲 發現的內烏肯盜龍 、南方盜龍 及半鳥 、馬達加斯加 的脅空鳥龍 (曾一度被以為是真正的鳥類 )、以及在澳大利亞 發現的類似馳龍科牙齒 。這些南半球馳龍科的發現,確定了馳龍科的分佈比以往所想的更為廣闊。科學家 認為馳龍科首次出現於侏羅紀 時期,當時所有的大洲都比較接近。由於鷲龍的發現,科學家推測馳龍科起源於至少1億8000萬年前,早於盤古大陸 的分裂[ 1] [ 6] 另有研究認為,馳龍科起源於1億6000萬年前[ 7] 。
科學家推測,有可能馳龍科起源自古代北部的勞亞大陸 ,在白堊紀有部分物種遷徙至南部的岡瓦那大陸 。因為南半球馳龍科具有北半球馳龍科沒有的獨特特徵。「La Buitrera」地層已發現數種翼龍類 、陸棲鱷形類 、已知最大型的喙頭龍目 、哺乳動物 、仍有退化四肢的蛇 、鬣蜥類 、蛇頸龜科 、肺魚 [ 1] 。
種系發生學
鷲龍仍保有馳龍科 、傷齒龍科 、鳥翼類 的特徵。在最初的命名研究,鷲龍被歸類於馳龍科的半鳥亞科 。古生物學家對於飛行能力有兩派理論:馳龍科與鳥類各別演化出飛行能力、或馳龍科與鳥類的共同祖先已有飛行能力[ 8] 。某些科學家提出,鷲龍的近親脅空鳥龍 可能有飛行能力。但是,並非每個馳龍科都有飛行能力的特徵。某些科學家提出,如果脅空鳥龍有飛行能力,代表馳龍科是獨自演化出飛行能力,不同於鳥類。
參考資料
^ 1.0 1.1 1.2 1.3 1.4 Makovicky, Peter J.; Apesteguía, Sebastián; Agnolín, Federico L. The earliest dromaeosaurid theropod from South America. Nature. 2005, 437 : 1007–1011. Bibcode:2005Natur.437.1007M . PMID 16222297 . doi:10.1038/nature03996 .
^ Paul, G.S., 2010, 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139
^ Gianechini, F.A.; Apesteguía, S., Makovicky, P.J. The unusual dentiton of Buitreraptor gonzalezorum (Theropoda: Dromaeosauridae), from Patagonia, Argentina: new insights on the unenlagine teeth. Ameghiniana. 2009, 46 (4): 29R.
^ Gianechini, F.A.; Makovicky, P.J, Apesteguía, S. The teeth of the unenlagiine theropod Buitreraptor from the Cretaceous of Patagonia, Argentina, and the unusual dentition of the Gondwanan dromaeosaurids.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2011, 56 (2): 279–290.
^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National Geographic : "New Birdlike Dino Adds to Debate on Origins of Fligh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18-10-2005.
^ EurekAlert! : "Newly discovered birdlike dinosaur is oldest raptor ever found in South America: Relative of Velociraptor rewrites evolutionary chart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12-10-2005.
^ Hu, D.; Hou, L.; Zhang, L. & Xu, X., A pre-Archaeopteryx troodontid theropod from China with long feathers on the metatarsus, Nature, 2009, 461 (7264): 640–643, Bibcode:2009Natur.461..640H , PMID 19794491 , doi:10.1038/nature08322
^ New Scientist : "Feathered flight, so good they did it twic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15-10-200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