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舊廈

臺北市政府舊廈
建成尋常小學校
臺北市政府
位置臺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25°03′03″N 121°31′08″E / 25.050799°N 121.519026°E / 25.050799; 121.519026
建成时间1921年
官方名称臺北市政府舊廈(原建成小學校)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评定时间1998年5月4日
詳細登錄資料

臺北市政府舊廈,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市定古蹟,為近藤十郎設計,日治時期原為建成尋常小學校校舍,1945年到1994年作為臺北市政府辦公廳,今正廳作為台北當代藝術館、兩翼部分屬建成國中教室。

歷史

最初用途

建成小學校舊貌(鄧南光攝)

建成小學校校舍是時任總督府營繕課課長近藤十郎的作品[1],正面主體建築含鐘樓部分是建於1920年[2],1921年落成[3],格局呈現ㄩ字形[4],二層樓紅磚建築並有黑色日式波浪形陶瓦[5],為有紅磚白飾條特色的辰野式建築[1]

市府借用

1945年前,臺北市政府原在今日的行政院中央大樓,場地借給台灣省政府作辦公廳後,暫遷到建成小學,使得附近的學童因無學校被逼到較遠的日新國校及長安國校就讀[6]。日後,對於建成區學區空間不足的問題則是計劃徵收陳德星堂來解決[7]

東廂

原先市長辦公室是在東廂[8]。前後共有15位、20任臺北市市長在此棟建築裡辦公過[9]

1950年代,市府就已因校舍的空間不足,只好改造樓梯為辦公閣樓[10]。1955年,因世界自由民主聯盟會議在臺北市舉行,市府特地向議會要求13萬1,780元整修舊廈[11]。但這筆錢卻在大門口建上兩座噴水池,引起《聯合報·黑白集》批評還不如添建三、五間辦公室[10]。1959年7月14日,市長黃啟瑞決定先讓臺北市稅捐稽徵處搬到外面,於忠孝路另建四層大樓的新廈[12]。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後,需要八十多個辦公室,原先五十多個辦公室已不夠[13]高玉樹再任市長後,將車庫改祕書室事務科辦公室,同時將教育局搬到正樓西側,將大廳改裝為市長室、小型簡報室及祕書長室等,也在大門口闢一個直上前樓的樓梯,在正中設服務台[14]。面臨長安西路一段、裝飾一對希臘式圓柱的玄關,亦是高玉樹任內增建[5]。後來,議員鄞建信指責高市長以數百萬元修繕市長辦公室、將大禮堂挖了一個大樓梯,將來不方便恢復成學校[15]

1970年,市府將大樓施工貫通[16]。由於市府單位增多,市府之內原先廣大的運動場建起辦公室,1970年代已經漸漸變成一個「天井」[17]。1976年,市府欲把停車場加蓋一棟檔案室,被市議員在議會圍攻,指其為不合法建築[18]。1977年秋,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與地政處各分別遷離至惠群大樓、東周大樓,以緩和擁擠情形[19]

1994年,市府遷至臺北市市政大樓後,過去加蓋的違建一律拆除[20]

搬遷計畫

高玉樹任內為蓋新的市政大廈,想收回中山北路二段土地,自1964年9月終止前市長黃啟瑞、前副議長王飛龍、前機要股長郁彙章等租戶租約,結果受到不少阻力[6]。在收回土地蓋市府新廈失敗後,高玉樹不擬按照以前的既定計劃執行,指定市府參事趙馥郁為召集人,召集財政、主計、工務等有關單位人員詳加研究,衡諸目前市庫的負擔而尋求經濟有效的可行之策[21]

至1973年,市府有近一萬員工集中辦公,曾計畫購買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台北工專校地作新址[22]。1974年12月11日,議員林鈺祥等臨時動議,鑑於市府未能集中辦公,各單位間聯繫極不方便,請市府興建市府大廈[23]。1976年5月14日,議會第三次提議要市府另建大樓[24]。10月,市府組織市政大廈籌建小組,分有工務組、土地組、秘書組、財務組、安置組[18]

1994年3月8日,市府在舊廈舉行第753次市政會議,從此全數搬離[20]

納為古蹟

舊廈

建成國中原用校地變更為交通用地後,前工務局都市計畫處即計畫將市府舊址作為建成國中預定校地[25]。市府委託建築師事務所評估結果擬定五種方案,分別是舊廈全部保存、保存前棟及左翼、保留前棟、保留鐘樓以及全部拆除[26]

1994年8月17日,市府同意保留鐘樓,兩側建物則計畫予以拆除[2]。9月5日,議員謝明達、賁馨儀舉行公聽會,包括前市長高玉樹等均一致要求全面保留市府舊址[27]。10日上午,林衡道與建成小學校友陳逸樂在舊市府前講古,以呼籲市政府保留舊市府大門景觀[28]。10月28日,台北市政府民政局第四梯次臺北市歷史建築物勘察,林衡道、趙工杜、黃富三、王啟宗、周宗賢、曹永和等專家學者,決定將舊廈作為史蹟陳列館[29]

1995年3月17日,建成國中教師、家長代表並到臺北市議會前拉白布條,要求市長陳水扁要將舊廈作建成國中校舍[30]。24日,由樂山文教基金會與新黨議員龐建國聯合舉辦的公聽會中,林衡道、李乾朗、林谷芳、陳志梧等人一致支持舊廈應保存,至於作為台灣文物館或其他的展覽表演場所,或與學校並存,認為都是技術問題[31]。4月5日,樂山文教基金會邀請東京大學教授西村幸夫實地了解該舊廈再使用及附近地區都市更新的可行性[32]。18日,陳水扁接受藝術家請願,計畫將舊廈作為美術館[33]。26日, 市議會教育委員會議員考察市府舊址、建成國中與蓬萊國小等,了解古蹟、學校與文化共存的問題[34]。5月30日,針對舊廈列為古蹟是否會影響建成國中遷校,民政局強調建成國中遷校仍未定案[35]。建成國中新建案的風波逐漸平息後,原本預定1996年2月底公告展開建築徵圖作業,但因前後棟建物設計準則必須通盤考慮等因素,整修及改建日期一再延後,建物受損情況日益嚴重、校地雜草叢生、成為流浪漢棲息所,使得民政局決定先動用新台幣兩千多萬元先搭建鋼架,以防漏及緊急搶修[36]

1998年4月21日上午,市政府市政會議通過,將市府舊廈列為市定古蹟[37]

共構使用

西廊

在決定建成國中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共用後,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空間是使用面對長安西路南面的建物[4]。設計人徐裕健[38],於1998年9月19日動工[4]。1999年11月7日,負責整修的水電工頭林瑞祥因觸電,送醫不治[39]。2001年5月26日落成時,高玉樹在市長馬英九攙扶下上台講述回憶[9]

除舊廈兩翼部分留給建成國中外,北面的基地用來興建地下1樓地上5樓的建成國中大樓[4]。1998年11月24日動工[40],2001年4月21日落成[41]

2001年5月28日,建成小學校同窗會副會長岡部茂,代表日籍校友捐款新台幣100萬元獎學金給建成國中[42]。當天,高朝洛、姬島楯雄、東屋敷繁雄等三百餘名日籍、台籍建成小學校校友來參觀[43]。建成小學校日籍校友至2010年再來時,姬島楯雄已去世,由女兒古山紀子帶著其骨灰前來[44]

參考資料

  1. ^ 1.0 1.1 李拓梓. 政治的日常》政治的所在:帝國的玄關東京車站. 自由時報. 2017-04-10 [202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5) (中文(臺灣)). 
  2. ^ 2.0 2.1 江昭青. 具歷史意義舊市府鐘樓保住了 市府相關人員作成決議兩側建物則將予以拆除. 江昭青. 1994-08-18 (中文(臺灣)). 
  3. ^ 陳昱勳. 原建成小學校百年 灣生回家巡禮. 自由時報. 2019-05-25 [202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0)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4.3 牛慶福. 市定古蹟改建第二美術館周末動土 建成國中校舍共構下月發包 舊市府大樓 美的蛻變三合一. 聯合報. 1998-09-16 (中文(臺灣)). 
  5. ^ 5.0 5.1 謝錦芳. 市府舊址小檔案 古蹟學者: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足以列為古蹟. 中國時報. 1995-03-25 (中文(臺灣)). 
  6. ^ 6.0 6.1 市府將在中山北路二段 興建十層市政大廈 收回該處土地 牽涉甚多問題 長安西路原址將改為建成國校. 聯合報. 1965-02-17 (中文(臺灣)). 
  7. ^ 桂文亞. 又見古蹟拆除. 民生報. 1981-04-03 (中文(臺灣)). 
  8. ^ 高玉樹訪黃啟瑞 市政府話滄桑 前輩後輩 東廂西廂 兩敗兩勝 七年之癢. 聯合報. 1964-05-09 (中文(臺灣)). 
  9. ^ 9.0 9.1 陳盈珊. 全國首座當代藝術館開幕. 中國時報. 2001-05-27 (中文(臺灣)). 
  10. ^ 10.0 10.1 《黑白集》官不修衙. 聯合報. 1955-05-22 (中文(臺灣)). 
  11. ^ 亞盟會議在邇 市府函議會 要求修門面 開列預算請討論. 聯合報. 1955-05-04 (中文(臺灣)). 
  12. ^ 北市稅捐處 將建新廈. 聯合報. 1959-07-15 (中文(臺灣)). 
  13. ^ 施顯烇. 市府裝點門面 蓋建辦公大樓暫難實現 祇好內部先來一番調整. 聯合報. 1967-08-28 (中文(臺灣)). 
  14. ^ 侯政. 市聞散記 大興土木拆東補西. 經濟日報. 1967-10-02 (中文(臺灣)). 
  15. ^ 市議員嚴責高市長 耗費數百萬元 修市長辦公室 並翻舊帳追回攤派. 聯合報. 1967-10-20 (中文(臺灣)). 
  16. ^ 市府走廊 市政大樓補缺口 地政革新差人員. 聯合報. 1970-03-23 (中文(臺灣)). 
  17. ^ 市政府在「大興土木」之餘 應考慮建成國小校舍問題. 聯合報. 1972-03-12 (中文(臺灣)). 
  18. ^ 18.0 18.1 市府興建市政大廈 各籌建組即將成立. 聯合報. 1976-10-25 (中文(臺灣)). 
  19. ^ 教育局與地政處 將遷離市府大樓. 聯合報. 1977-10-31 (中文(臺灣)). 
  20. ^ 20.0 20.1 林淑玲. 市府在舊址舉行最後一次市政會議 四十八年來在長安西路辦公 不少人顯得離情依依紛紛攝影留念. 中國時報. 1994-03-09 (中文(臺灣)). 
  21. ^ 政院命令北市 另建市府大樓 現址作為建成國校校址. 經濟日報. 1968-07-06 (中文(臺灣)). 
  22. ^ 曾怡憲. 市聞透視 市府建廈一擱再擱 有人提新構想. 聯合報. 1973-03-14 (中文(臺灣)). 
  23. ^ 市府不宜佔用國小 議員促建市府大廈 將分散各單位集中辦公 節省開支提高工作效率. 聯合報. 1974-12-12 (中文(臺灣)). 
  24. ^ 議員建議市府 興建辦公大樓 集中辦公提高行政效率. 聯合報. 1976-05-15 (中文(臺灣)). 
  25. ^ 劉時榮. 保存舊市府建成國中太平國小兩校合併. 聯合報. 1995-03-17 (中文(臺灣)). 
  26. ^ 她,不只是座建物;還包含許多老市民的記憶情感......學者專家為市府舊廈請命. 民生報. 1994-09-06 (中文(臺灣)). 
  27. ^ 祁止戈. 市府舊址該拆除或保留?高玉樹、林衡道均認具歷史意義教局表示至少會保留鐘樓. 中國時報. 1994-09-06 (中文(臺灣)). 
  28. ^ 江昭青. 建成小學校友古蹟專家講古 呼籲保留舊市府大門. 中國時報. 1994-09-11 (中文(臺灣)). 
  29. ^ 陳智華. 淡北育嬰堂碑、市府舊址、美術家聯誼中心 三處建物 學者建議納入古蹟. 聯合報. 1994-10-29 (中文(臺灣)). 
  30. ^ 祁止戈. 建成國中師生抗議廢校案. 中國時報. 1995-03-18 (中文(臺灣)). 
  31. ^ 謝錦芳. 文化界人士市府舊址應予保存表示與建成國中廢校是兩回事建議兩者並存. 中國時報. 1995-03-25 (中文(臺灣)). 
  32. ^ 日本教授今踏勘舊市府 西村幸夫受樂山文教基金會之邀再次造訪. 中國時報. 1995-04-06 (中文(臺灣)). 
  33. ^ 李維菁. 陳水扁接受藝術家請願. 中國時報. 1995-04-19 (中文(臺灣)). 
  34. ^ 王宛茹. 議員考察舊市府 古蹟與學校共存. 聯合晚報. 1995-04-27 (中文(臺灣)). 
  35. ^ 江昭青. 民政局將舊市府列為古蹟 建成師生恐慌 教局強調建成國中遷校仍未定案. 中國時報. 1995-03-31 (中文(臺灣)). 
  36. ^ 陳榮裕. 建成國小舊校地已成流浪漢之家整修改建一延再延 讓校園內雜草叢生夜間則為遊民棲身處. 中國時報. 1996-05-23 (中文(臺灣)). 
  37. ^ 邱淑宜. 市定古蹟 又多了14處 建中紅樓、台大法學院…等建物經專家學者會勘具保存價值. 聯合晚報. 1998-04-21 (中文(臺灣)). 
  38. ^ 董智森. 參觀市府舊大樓 阿扁感性談文化. 聯合報. 1998-12-18 (中文(臺灣)). 
  39. ^ 蕭承訓. 水電工頭疑遭電殛送醫不治. 中國時報. 1999-11-08 (中文(臺灣)). 
  40. ^ 牛慶福. 建成國中遷入舊市府 今動土. 聯合報. 1998-11-25 (中文(臺灣)). 
  41. ^ 鄭如意. 建成國中喬遷 社區同慶. 中國時報. 2001-04-22 (中文(臺灣)). 
  42. ^ 鄭如意. 日籍校友捐百萬元 建成小國學中一家親. 中國時報. 2001-05-29 (中文(臺灣)). 
  43. ^ 鄭如意. 重溫六十年前舊夢老校友哭了. 中國時報. 2001-05-29 (中文(臺灣)). 
  44. ^ 邱紹雯. 一心想回來 就算變骨灰…. 自由時報. 2010-06-09 [202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0)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