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法是一个汉语音韵学术语,是用来解释韵书反切与韵图之间不协调关系的条例[1]:152。
历史
《韵镜》、《七音略》等韵图,虽然是为《广韵》等韵书而作,但相互间存在一些矛盾。如“徐”,似鱼切;“鱼”在《韵镜》中排在第三等,“徐”却排在第四等。为了解释两者间的不协调,后人就创作了门法,作为根据反切从韵图中检索字音的特殊规则。
自宋代《四声等子》始,门法与韵图结合行世,且内容亦渐丰富,已有九门。至元代刘鉴《经史正音切韵指南》所载《门法玉钥匙》则大体齐备,共有音和、类隔、窠切、轻重交互、振救、正音凭切、精照互用、寄韵凭切、喻下凭切、日寄凭切、通广、局狭、内外等十三项。明代释真空《直指玉钥匙门法》又增添麻韵不定、前三后一、三二精照寄正音和、就形、创立音和、开合、通广局狭等七项,成为二十项[2]:402。
韵书和韵图间存在不协调的原因主要有四种。第一,韵书和韵图在时代上存在差异,期间发生了唇音字的分化、舌音字的分化等变化,因设类隔、轻重交互、精照互用等门法。第二,韵图的制作形式有特点,一些三等字在韵图中被放在了二、四等上,即假二等、假四等、重纽,因设窠切、振救、正音凭切、寄韵凭切、喻下凭切、日寄凭切、通广、局狭、内外、通广局狭等门法。第三,韵书中个别反切制作有问题。第四,古唇音字没有开合的对立,因设开合门法[2]:402。
具体门法
音和
反切上字是见组字时,被切字的等第总是与反切下字相同。
类隔
反切上字是端组字,反切下字是二、三等韵,则被切字则是知组字。反切上字是知组字,反切下字是一、四等韵,则被切字是端组字。
窠切
反切上字是知组字,反切下字是在韵图中排在第四等的精组或喉音字,被切字还是三等字。
轻重交互
反切上字是帮组字,反切下字是非组字,被切字则是非组字。反切上字是非组字,反切下字是一、二、四等韵字,被切字则是帮组字。
振救
反切上字是精组字,反切下字是三等字,被切字在韵图中被排在第四等。
正音凭切
反切上字是庄组(照一)字,反切下字在韵图中排在第三等和第四等,被切字在韵图中还是排在第二等。
精照互用
反切上字是精组字,反切下字为二等字,被切字为庄组(照二)二等字。反切上字为庄组(照二)二等字,反切下字为一等字,被切字为精组一等字。
寄韵凭切
反切上字是章组(照三)字,被切字在韵图中总是排在第三等。
喻下凭切
反切上字是云母字,反切下字在韵图中排在第四等,被切字在韵图中还是排在第三等。反切上字是以母字,反切下字是三等字,被切字在韵图中还是排在第四等。
日寄凭切
反切上字是日母字,被切字在韵图中总是排在第三等。
通广
反切上字是唇、牙、喉音声母字(除喻母外),反切下字是“支、脂、真、谆、仙、祭、清、宵”韵部的舌、齿音字,被切字在韵图中排在第四等。
局狭
反切上字是唇、牙、喉音声母字(除喻母外),反切下字是(非“支、脂、真、谆、仙、祭、清、宵”韵部的)精组或喻母的四等字,被切字在韵图中排在第三等。
内外
反切上字是唇、舌、牙、喉、半舌、半齿音字,反切下字是庄组字,被切字在韵图的内转中排在第三等,外转中排在第二等。
前三后一
“轻重交互”门法的例外。反切上字是非组字,反切下字是通、流摄的一等字,被切字仍为非组字。反切上字是帮组字,反切下字是通、流摄的三等字,被切字仍为帮组字。
开合
被切字是唇音字或反切下字是唇音字时,被切字开合可能与反切下字的开合不一致,在韵图中出现在与反切下字对应的开口或合口图中。
通广局狭
反切上字是来母字,反切下字是在韵图中排在第四等的精组或喻母字,被切字仍是三等字。
外部链接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