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日歸泥

娘日歸泥章太炎提出之漢語音韻學理論,即中古漢語中的娘母日母上古漢語中歸於泥母。該理論補足了錢大昕未竟之理論

古纽研究结论
古无轻唇
古无舌上
古無正齒
娘日归泥
喻三歸匣
喻四歸定
照二歸精
照三歸知
古無邪紐

内容

古漢語語音中,中古音是承上古音,開啟下近古現代音的。中古音可分為兩個時期,分別是「隋唐之際」的中古前期與「唐末宋初」的中古後期。古漢語語音之研究,以「隋唐之際」的中古音為主幹。錢大昕已提出古無輕唇音這原理,而他亦提出古無舌上音。「知徹澄娘」等舌上音在中古前期(隋唐)已出現,「知徹澄娘」等舌音於隋唐時可能仍念作「端透定泥」等舌頭音,而到後來才變作舌上音,無損中古前期知徹澄娘等舌上音的規律。另外,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五‧舌音類隔之說不可信》指出「古人多舌音,後代多變為齒音,不獨『知徹澄』三母為然也。」提出古無正齒音。但對於娘日歸泥,錢大昕「古無舌上音」中,已指出中古前期始出現的「知徹澄」上古為「端透定」,但卻沒有提及「娘」與「泥」的關係,因此只提出「知徹澄」上古為「端透定」的見解。章太炎則能找出證據,證明「娘」古亦當為「泥」。如文獻中,章太炎於《國故論衡‧上‧古音娘日二紐歸泥說》:「古音有舌頭泥紐,其後別支,則舌上有娘紐,半舌半齒有日紐。於古皆泥紐也。」

示例

  • 詩經魏風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中,「女,通汝。」﹝《辭源》﹞女字為娘母,而汝字為日母,是同聲母,娘日均為泥母。如《庖丁解牛》「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中的乃,『乃』﹝泥﹞是『而』﹝日﹞的古讀。
  • 「入」、「內」、「納」、「訥」、「吶」、「妠、「枘」、「汭」等八個單音節詞,它們今音聲母並不相同,但它們具同源分化關係。「入」、「枘」、「汭」為日母;、「內」、「納」、「訥」、「妠」為泥母;「吶」、「妠」為娘母,屬於同一聲母。按章太炎娘日歸泥的理論,便清晰解構。

參考文獻

  • 錢大昕《潛研堂文集‧卷五十‧答問第十二》
  • 錢大昕《大駕齋養新錄‧卷五‧舌音類隔之說不可信》
  • 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五‧舌音類隔之說不可信》
  • 章太炎《國故論衡‧上‧古音娘日二紐歸泥說》
  • 《詩經‧魏風‧碩鼠》、《庖丁解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