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置 | 西晉 |
---|
使用状况 | 江蘇省常州市 |
---|
东汉 | 吳郡西部都尉 |
---|
三國 | 毗陵典農校尉(吳) |
---|
西晉 | 毗陵典農校尉→毗陵郡(281年) 毗陵郡→晉陵郡(311年) |
---|
南北朝 | 晉陵郡(宋) 晉陵郡(齊) 晉陵郡(梁) 晉陵郡(陳) |
---|
隋朝 | 常州→毗陵郡(607年) 改稱為常州(620年) |
---|
唐朝 | 常州→晉陵郡(742年) 改稱為常州(758年) |
---|
晋陵重定向于此,关于同名县份,参见:
晋陵县。
毗陵郡,後稱晉陵郡,西晋到隋唐的郡。
準郡級行政區時期
東漢末年,東吳在吳郡無錫縣以西地方設置吳郡西部都尉,治所在毗陵縣(今江蘇省常州市),管轄無錫、毗陵、武進、雲陽4縣。三國時期,改設置毗陵典農校尉,管轄毗陵、武進、雲陽3縣[1][2]。
毗陵郡時期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改为毗陵郡。治所在丹徒縣(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后改治毗陵縣。其辖境相当于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镇江市、丹阳市、无锡市、江阴市等地。
晉陵郡時期
永嘉五年(311年),因避东海王司马越世子司马毗讳,以毗陵郡改名。治所在丹徒县(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南丹徒镇)。东晋初將東莞郡僑治在晉陵郡(江蘇省常州市)東南,南齊時廢除。
东晋初晋陵郡移治京口(今镇江市)。义熙九年(413年)又移治晋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户一万五千三百八十二,口八万一百一十三,下领六县:晋陵县、延陵县、无锡县、南沙县、曲阿县、暨阳县[3]。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镇江、常州、丹阳、金坛、江阴等市地。南朝宋以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併入常州。
隋朝以後
隋朝大业三年罷州置郡,改常州為毗陵郡,領晉陵縣、無錫縣、江陰縣、義興縣。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復改毗陵郡为常州。
天宝元年,改常州為晉陵郡,下辖晋陵县、无锡县、义兴县、江阴县、武进县(今江苏省丹阳市运河镇)[4],至德二年(758年)復為常州。
- 唐朝晋陵郡太守
參考文獻
- ^ 晉陵太守,吳時分吳郡無錫以西為毗陵典農校尉。《宋書 卷三十五 州郡志一》
- ^ 《諸葛瑾傳》注引《吳書》:「赤烏中,諸郡出部伍,新都都尉陳表、吳郡都尉顧承各率所領人會佃毗陵,男女各數萬口。」據此,則赤烏中毗陵己置典農校尉。 陳健梅《孫吳政區地理研究》第72頁
- ^ 《宋书·志第二十五·州郡一》晋陵太守......
-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
- ^ 《唐刺史考全编》
|
---|
|
|
|
注释 |
---|
注1:列出曹魏 咸熙二年( 265年)、蜀漢 炎興元年( 263年)、孫吳 天紀四年( 280年)所有可考証的郡、國。标“*”者為曾置後廢的郡、國。標“#”者為特殊政區。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注明曾用名。 |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西晉 建興四年( 316年)(此前已淪陷者列出淪陷前的名稱)及東晉 義熙十四年( 418年)的郡、國。帶#者為《晉書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體字者為西晉所廢置的州、郡;下劃線者為東、西晉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 永嘉五年( 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於史無記載其封國何時被撤銷,其封地在西晉末的建置仍按“國”處理),並括注明曾用名。 注3:東晉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注「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