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卯時生于九江东门外十多里的罗家大屋。父亲罗豫亭(号建侯),以教书为业。羅運炎7岁时,母亲李氏小产而亡。不久,父亲也去世。羅運炎成为孤儿,投靠亲戚。10岁时,经在燮昌火柴公司作工的姑祖母介绍,羅運炎赴该公司当学徒。后来,因病于庚子年(1900年)夏回家休养。随后,进入美国美以美会开办的“同文书院”(1906年更名为南伟烈大学(William Nast College))学习,先后在该校的小学堂、中学堂学习,后在该校的大学堂学习两年,共在该校学习八年。[6][7]在校期间,从1906年到1907年,他还在九江官立第一学堂(Kiukiang First Government School,中文原名待查)及文华书院(Wen Hua School,中文原名待查)兼职授课。1907年自南伟烈大学毕业。从1907年至1909年,羅運炎在德化县官立小学堂任教。[3]
1909年春,经南伟烈大学校长库思非推荐,羅運炎赴美国留学[6]。1909年9月到美国[3],入美国籍德国人开办的华莱士学院(英语:German Wallace College)文科学习,1911年6月初,毕业获得文学士学位[6][3]。在校期间,从1910年至1911年,羅運炎是歌德协会(Goethe Society)的会长[3]。1911年6月,他在一个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3]。毕业后,羅運炎进入为其免学费的雪城大学(旧译“西拉扣司大学”、“塞拉库西大学”)学习经济及政治科学,1912年获得文学硕士,1914年6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6][3][8]其博士学位论文的主题是“The Social Teaching of Confucious”[3]。在美国期间的一个暑假,羅運炎曾赴美国北部各州进行巡回讲座[3]。
1920年,美以美会派羅運炎到上海,担任《兴华报》(Chinese Christian Advocate)编辑及《Young Peoples Friend》的编辑[2][3]。他著有许多著作,并且是不少中文及外文期刊的撰稿人,还经常奔波各地,到会议及机构中发表演讲[3]。1922年5月,第二次基督教全国大会在上海市政厅(Shanghai Town Hall)举行,大会决定成立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3]。会上,作为Commission主席之一,羅運炎准备了此次大会的“Commission IV”的报告,获得了巨大成功[3]。
1925年时,羅運炎正在担任美以美会总编辑长、广学会副主席、东吴大学法科讲师,以及杂志《Chinese Recorder》的编辑委员会成员(a member of the Chinese Recorder's editorial board)[2][3]。
^Who's Who in China, 3rd ed.作1901年入William Nast College,1907年毕业。
^《羅運炎自述:一个苦儿的奋斗》作先后入日耳曼瓦勒斯大学(即German Wallace College)、西拉扣司大学学习。《中国留学生大辞典》作羅運炎赴美国后,先后在鲍而温学院、塞拉库西大学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Who's Who in China, 3rd ed.作到美国后,入Baldwin-Wallace Collage of Berea, Ohio。案:鲍而温学院应是指Baldwin Institute,German Wallace College起初隶属于该院。)
^Who's Who in China, 3rd ed.作“an advisorship in the Bureau of Foreign Affairs to the governor of Kiangsi”(江西统治者的外交处的一位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