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傳 |
---|
表演形式 | 音樂劇 |
---|
上演地點 | 利舞臺戲院 |
---|
場次 | 21場 |
---|
語言 | 粵語 |
---|
製作機構 | 羅文製作有限公司 |
---|
製作機構 | 羅文製作有限公司 |
---|
演員 | 羅文、汪明荃、米雪、盧海鵬 |
---|
導演 | 吳世勳 |
---|
編劇 | 吳世勳 |
---|
舞台設計 | 周思明、王基鄂、張家禎、何旭正 |
---|
燈光設計 | 劉景華 |
---|
音樂 | 填詞:黃霑;作、編曲:鍾肇峰、趙文海 |
---|
形象設計 | 化妝:陳文輝;髮型:李慧英;服裝:梁慧、黎笑齊 |
---|
舞蹈編排 | 舞蹈編排:吳世勳;武術指導:劉松勤 |
---|
《白蛇傳》是1982年香港歌手羅文自資及製作的粵語音樂劇,故事基於中國民間傳說《白蛇傳》,並由吳世勳編導,羅文、汪明荃、米雪、盧海鵬主演;音樂的創作者則是音樂家鍾肇峰和趙文海、填詞人黃霑。
背景
1972年,羅文觀看潘迪華的國語音樂舞台劇《白孃孃》後,一直想辦粵語舞台劇[1]。羅文成名後憑巡迴演出賺了不少錢[2],先於1979年自資成立「羅文製作有限公司」,方便調動資金,擁有自己的幕後班底[1][3](不限於舞台劇製作,如專輯《舞台上》的封套設計便由羅文製作有限公司負責)。羅文還找來汪明荃一起商議相關事宜,二人在錄音室和舞台曾多次合作[4],還打算合資,但為怕日後出現金錢矛盾,仍由羅文獨資去辦[5]。1979年末[註 1],二人於《歡樂滿東華》首度表演粵劇《公主憐才駙馬驕》[6],良好的反應增加了他們合作的信心[4]。
由於事忙、尋找劇本等因素,此劇遲遲未定案柏板[7]。至1981年3月,羅文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正式展開籌備工作[8],主辦機構是羅文製作有限公司和華星唱片,後者負責宣傳工作[9];並落實以白蛇傳為劇本,原因是其家傳戶曉、情節感人[2],而且是「神仙故事」,便於表現「多姿多彩」的舞台效果[10]。此外劇本是大團圓結局[11]。
願景
十年前的《白孃孃》口碑好票房差,羅文卻抱有信心,因為香港市場口味已提升,而且渴求多年沒有上映的大型歌舞劇[12]。曾觀看此劇綵排的潘迪華亦表示此劇採用簡單的文言,較國語對白的《白孃孃》容易讓人接受[13]。
幕後
音樂人原屬意跟羅文合作多次的顧嘉煇,但他以赴美深造為由(一說是忙於為劇集作曲[1])請辭,作、編曲的工作便改由羅文專輯《卉》(1981年)的音樂人趙文海和鍾肇峰負責。填詞人則是跟羅文有相當合作經驗並曾為《白孃孃》大部分歌曲填詞的黃霑。[14][10]
1981年,羅文設立排藝社[15],所招募的舞蹈員須接受舞台指導吳世勳為期三個月的基本訓練[2]。他曾是羅文的舞蹈老師[16],亦曾為粵劇《白蛇新傳》(1961年)訓練雛鳳鳴的新人[17]。
選角
許仙、白素貞、法海早已敲定分別由羅文、汪明荃、盧海鵬飾演[18][2]。汪明荃表示希望藉演出《白蛇傳》,為其事業帶來繼唱歌後的第二個突破[19]。小青的選角過程則一波三折,原屬意唱腔、功架、古裝扮相均出色的黃杏秀,但她堅拒不演[20],後來羅文曾考慮過招考新人[21],馮寶寶和張德蘭也在候選之列[22][23],最終此角落在米雪手上。她表示小青的戲份跟白素貞同樣重要,且很適合她演,反駁坊間說她身為麗的電視一線花旦卻甘為副角[24]。
特色和演出概況
此劇按各人的特點採取了揚長避短的安排:汪明荃主要負責跳舞,羅文以唱歌為主,雖擅武打戲[1]卻無舞台劇演出和歌唱經驗[24]的米雪則以做戲和表情為重[25]。亦被指較諸以往的白蛇傳改編劇目,許仙的抒情戲較突出,「男女角的戲份更平均」[26]。
舞台表演具粵劇的元素,如撥水髮、耍大水旗等功法[26][1],但不採用傳統粵劇的臉譜化妝 。音樂方面,樂隊混合中西樂手,達幾十人。趙文海和鍾肇峰譜寫揉合中西樂風的流行曲,以《春泛西湖》和《好姻緣》等數首歌曲為重心,並從《好姻緣》衍伸出多個樂段,佐以《變蛇》、《水漫金山》等純音樂[14][10];亦被指為配合情節多用「哀怨的配樂」和「平敘的曲調」[27]。詞風則淺白,「長短句交錯」,「多用比喻、對偶」[26]。
布景以中國水墨畫風的幻燈片,代替硬景,方便日後出國演出,免於攜帶大量道具,並且以音樂過場方式代替換幕[11][18]。基於舞台難以容納整個樂團,以及演出效果的考量,採取了錄播歌曲的形式,招致爭議,更收到恐嚇信。[10][28][29]
演出地點是利舞臺戲院,首次於1982年3月3日至14日,再於同年4月10日至17日加演,共21場[14]。票價分$180、$140、$120、$100、$40[14]。入座率不俗,「場場滿座」[30]。
另有報導指羅文和汪明荃的歌迷經常歡呼叫喊,影響觀賞氣氛[31]。
音像產品
1982年2月末,羅文製作公司出品並經百代唱片發行黑膠專輯《白蛇傳》,分為精選式的單碟和收錄全部曲目的雙碟版[14],其後派台《好姻緣》至電台宣傳,曾登上中文歌曲龍虎榜的周冠軍[32] 。
羅文曾表示為免失真和影響日後的演出,無意發行此劇的錄影帶[33]。至2011年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獅子山下‧掌聲響起‧羅文」的藏品展覽,此劇的錄像片段才首度曝光[34]。
評論
作家黃夏柏認為《白蛇傳》「以傳統為經,現代為緯」[10]。2012年,文化評論人林奕華回顧此劇,認為其時香港的歌舞劇和電影都走西洋風,《白蛇傳》是「中國音樂人創作中國音樂劇給中國人看的『實驗』」,屬開先河之舉。對比《白孃孃》,人物的感情表達較為含蓄和傳統,填詞人較著重藝術性而非傳唱流行度[35]。
詞評人黃志華指出為粵語歌舞劇填詞很困難,尤其是涉及多人對唱輪唱疊唱的曲目(如《巧遇煙波裡》、《恩似洞庭水》等),並對黃霑的成品感到滿意[36]:76—77。
《劇影月報》一篇文章指《白蛇傳》的劇本分場、部分場景、動作設計等都有《白蛇新傳》強烈的影子[26]。《電影雙周刊》的欄目作者林娓娓則評論道:「雖然戲劇性是缺乏了點,整體上仍然不失其娛樂性,是可以一看的。」[10] 。朱瑞冰主編的《香港音樂發展概論》認為此劇嘗試從中國傳統故事取經,但在當時的香港舞台劇發展中「未能有較大的突破」[37]。亦有評論指《白蛇傳》像「改良了的粵劇」,而不是「正統舞台劇」[38]。
後續
1983年1月,羅文表示年末付清《白蛇傳》的唱片錄音費和其他雜項後,虧蝕收場[39]。
曲目
白蛇傳 |
---|
|
发行日期 | 1982年2月 |
---|
唱片公司 | 百代唱片 |
---|
制作人 | 羅文(羅文製作有限公司) |
---|
第一面
|
歌名
|
作、編曲者
|
填詞人
|
歌手
|
序曲
|
趙文海
|
|
|
仙鄉遠處白雲上
|
黃霑
|
女聲合唱
|
只羨鴛鴦不羨仙
|
鍾肇峰
|
米雪、汪明荃
|
緣份豈可參透
|
趙文海
|
女聲合唱
|
春泛西湖
|
羅文
|
人間美勝仙鄉
|
鍾肇峰
|
米雪、汪明荃
|
前緣萬里牽一線
|
羅文、汪明荃
|
借傘
|
趙文海
|
|
|
巧遇煙波裡
|
黃霑
|
羅文、汪明荃、米雪
|
第二面
|
歌名
|
作、編曲者
|
填詞人
|
歌手
|
幸福慶相聚
|
趙文海
|
黃霑
|
女聲合唱
|
三世前緣修得到
|
羅文
|
圓扇舞
|
|
|
鼓鈸舞
|
鍾肇峰
|
|
|
娃娃舞
|
|
|
雙人舞
|
|
|
阿彌陀佛
|
趙文海
|
黃霑
|
盧海鵬
|
好姻緣
|
羅文、汪明荃
|
變蛇
|
鍾肇峰
|
|
|
呼天哭我郎
|
黃霑
|
汪明荃
|
情深似海
|
|
米雪、女聲合唱
|
第三面
|
歌名
|
作、編曲者
|
填詞人
|
歌手
|
盜仙草
|
趙文海
|
|
|
發誓情未變
|
黃霑
|
羅文
|
法師怒
|
盧海鵬
|
痴痴我問天
|
鍾肇峰
|
羅文
|
決闖金山寺
|
羅文、汪明荃
|
斷橋情不斷
|
羅文、汪明荃、米雪
|
第四面
|
歌名
|
作、編曲者
|
填詞人
|
歌手
|
真情豈怕別
|
鍾肇峰
|
黃霑
|
羅文、汪明荃
|
斷橋
|
羅文
|
夢失去
|
趙文海
|
無奈人世間
|
女聲合唱
|
愛得真心誰及我
|
汪明荃
|
毀塔
|
鍾肇峰
|
|
|
美夢終於又再來
|
黃霑
|
女聲合唱
|
雲燈夢
|
趙文海
|
|
|
精誠所至金石開
|
黃霑
|
羅文、汪明荃、米雪、男女聲合唱
|
不朽的永恆愛
|
男女聲合唱
|
樂隊編制
- 小提琴:劉錦龍(弦樂領隊)以及林僑國、黃偉文等12人
- 中提琴:李念華、梁文炳、陳炳棠、張海泉
- 大提琴:劉純如、鄒明範、楊兆沫、庄家良、劉儀
- 低音大提琴:袁鴻迪、陳輝
|
|
- 定音鼓:Flor Laquin Danum
- 豎琴:Moya Wright
- 長笛、短笛:Danilo Cruz、Elaine Fine
- 單簧管:Norman Foster、Pietro Attila D angelo
- 雙簧管:Lynn Levey
- 小號:Roger Manners、David Gauger II、Kevin S. Rosenberry、陳文天
- 法國號:Cheryl Gaskin、Joe A Kirtley
- 長號:Allistar Gaskin、 Donald Benham
- 低音號:Jeffery Hoard
- 巴松管:Gary Claunch
|
參考資料
註腳
- ^ 《K-100》稱「1980年」,疑為筆誤。
相關條目
《柳毅傳書 (舞台劇)》:羅文第二齣舞台劇。
|
---|
個人專輯 | |
---|
單曲 | 德間日本傳播 |
- #さすらいの恋(1975年)
- #熱情(1975年)
- #哀愁のラスト・ぺージ(1976年)
|
---|
|
---|
精選輯 | 娛樂唱片 | |
---|
百代唱片 | |
---|
華星唱片 | |
---|
BMG唱片 | |
---|
英皇娛樂 | |
---|
星威唱片 | |
---|
|
---|
現場錄音專輯 |
- 羅文廣州演唱會實況歌曲精選(1)(1985年)
- 羅文的光輝舞台(1996年)
- 俄羅斯創世紀音樂會(1999年)
|
|
---|
其他 | 百代唱片 |
- *大盜歌王(1969年)
- *青春萬歲(1969年)
- *胡姬花(1970年)
- *青春頌(1970年)
- *春火(1970年)
- *雙喜臨門(1970年)
- 射鵰英雄傳(1983年)
- 白蛇傳(1982年)
|
---|
超群唱片 |
- *愛情的代價(1969年)
- *海外情歌(1969年)
- *小煞星(1970年)
- *戀情三千里(1973年)
- *沒良心的人(1969年)
- *沈殿霞 羅文 NO.1(1971年)
|
---|
娛樂唱片 |
- 書劍恩仇錄(1976年)
- 帝女花(1977年)
- 梁山伯與祝英台(1977年)
- 蕭十一郎·圓月彎刀(1979年)
|
---|
華星唱片 | |
---|
文志唱片 | |
---|
風行唱片 | |
---|
|
---|
歌曲條目 | |
---|
相關團體 |
|
---|
帶*者是以國語為主要歌曲語言的唱片,帶#者為日語,無標記者則是粵語。 |
|
---|
專輯 | |
---|
原聲專輯 | |
---|
著名歌曲創作 | |
---|
主要著作 |
- 不文集
- 數風雲人物
- 廣告人告白
- 過癮人過癮事
- 開心半世紀
- 香港仔日記
- 三級片導演手記
|
---|
主要電影 | |
---|
主持的電視節目 | |
---|
大型音樂會 |
- 煇黃十二月(1985)
- 顧嘉煇·黃霑·真友情演唱會(1998)
- 香港煇黃2000演唱會
- 黃霑獅子山下演唱會(2003)
|
---|
參與的舞台劇 |
- 白孃孃(填詞)
- 夢斷城西 1980年香港版(全劇填詞)
- 白蛇傳(全劇填詞)
- 柳毅傳書(編劇、全劇填詞)
- 蝦碌戲班 2000年版(演員)
- 麗花皇宮 2001年版(藝術總監、演員)
- 酸酸甜甜香港地(全劇填詞)
|
---|
相關條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