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鳳鳴劇團是一個香港的粵劇演出團體,被認為是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粵劇班霸[1][2][3]。劇團於1963年由名伶任劍輝及白雪仙所創立。成員主要包括龍劍笙、朱劍丹[註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蓋劍奎、江雪鷺[註 2]、梅雪詩、言雪芬、謝雪心及方雪羽等[4][5]。雛鳳鳴於1964年3月6日在利舞台首演,1969年演出第一套全本戲,在舞台演出多於二十多年,直至1992年因主帥龍劍笙移民解散;於2004至2007年,雛鳳鳴再現舞台,以龍劍笙移民前的班底(龍劍笙、梅雪詩、任冰兒、阮兆輝、尤聲普)及小生(彭熾權)、廖國森演出《西樓錯夢》及《帝女花》,合共78場。
任劍輝、白雪仙(任白)的仙鳳鳴劇團於1960年公開招考青年女演員,投考的一千二百個少女中,選取了22人[註 3]。經過了8個月的訓練,她們在《白蛇新傳》首次演出。訓練期間,任白邀請京劇名家張淑嫻、孫養農夫人,名導演王鏗、朱毅剛老師、名音樂家于粦等專家分別教授。由任白教導身段台步,唱曲對白,武打方面則由班中龍虎武師梁少松(人稱「筋斗王」)指導[6]。舞蹈方面則由吳世勛師傅負責教授。
《白蛇新傳》演完四十多場便散班,散班之後,任劍輝、白雪仙從22名新演員中,再甄選12人加以訓練,該12人包括:李菩生(龍劍笙)、黎筱齊(謝雪心)、李潔梅(蕭劍纓)、鍾蓀妮(芳雪羽)、潘燕珠(呂雪茵)、何笑平(蘇雪詠)、何惠芬(朱雪璣)、湯明慧(江雪鷺)、廖國馨(言雪芬)、朱桂珍(朱劍丹)、余志麗(蓋劍奎)、馮麗雯(梅雪詩)。她們由1963年一直由任白、李居安[註 4]等等指導再深造到1964年,任劍輝、白雪仙等認為她們的唱做工夫,已是中規中矩,於是替她們起了「雛鳳鳴劇團」,在港參與演出。[7]
1963年,任劍輝與白雪仙籌組「雛鳳鳴劇團」,雛鳳鳴首屆的成員包括:陳寶珠(文武生)、李居安(正印花旦)、梁醒波(丑生)、靚次伯(武生)及十名由《白蛇新傳》中甄選的新學員,劇團於1964年3月6日在利舞台作首演[8][5]。
1964-65年間,雛鳳鳴劇團試演折子戲,以AB制方式由陳寶珠及龍劍笙擔任文武生,台灣藝專京劇班高材生李居安擔任正印花旦,梁醒波任丑生,靚次伯任武生,其他小生、幫花、三幫等角色由梅雪詩、蘇雪詠、蓋劍奎、方雪羽、江雪鷺、蕭劍纓、謝雪心、朱劍丹等新人擔任,[9][10]。
1965年年底,陳寶珠及李居安雙雙退出雛鳳鳴劇團[11]。1965年至1969年,雛鳳鳴劇團暫別舞台約三年多。1969年之後的演出,文武生由龍劍笙擔任,江雪鷺及梅雪詩則擔任雙花旦。70年代後期至92年雛鳳散班,生旦為龍劍笙及梅雪詩,二幫及淨丑隨年月更替。
1970年,芳雪羽結婚離隊。1972年5月19日,蓋劍奎出嫁[12]。
1976年11月5日,雛鳳鳴的龍劍笙、梅雪詩、江雪鷺、朱劍丹、言雪芬在星馬登台三個多月,期間傳出梅雪詩與江雪鷺不和[13]。回香港後,江雪鷺突然退出雛鳳鳴劇團[14][15][16],江在《紫釵記》中「浣紗」的二幫花旦角色臨時由尹飛燕代替[17][18]。江雪鷺於1978年復出,加入林家聲的「頌新聲」劇團,擔綱正印花旦[19][20][21]。
1976年11月之後,雛鳳鳴劇團的主要演員,除了丑生(梁醒波)及武生(靚次伯)外,主要剩下龍劍笙、梅雪詩、朱劍丹、言雪芬「四鳳」。
1981年2月12日,一直在雛鳳鳴擔任丑生的梁醒波病逝,享年72歲[22]。之後劇團的丑生一般由朱秀英反串擔綱[23][24]。
1989年,長期在劇團擔任武生的靚次伯宣佈因健康問題退休,並於1992年2月逝世。[25]
1992年3月10日,龍劍笙在沙田大會堂演出《蝶影紅梨記》後,宣佈退出舞台移民加拿大,雛鳳鳴劇團於同年解散。
以下是雛鳳鳴劇團的主要成員,以及他/她們退出的日期及影響:
1960年
1961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9年
1970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8年
1999年
2004-2005年
2006-2007年
2011年
《三笑姻緣》在1975年拍成粵劇電影。1975年2月8日公映。這是雛鳳鳴劇團的首部電影。
演員表:
《帝女花》在1976年第二度拍成粵劇電影,由嘉禾電影公司出品,吳宇森執導,顧家輝編曲。1976年1月30日公映。[27]
《紫釵記》在1977年第二度拍成粵劇電影,由金鳳出品,李鐵執導,唐滌生編劇。1977年2月18日公映。由於江雪鷺於1976年11月突然退出劇團,「浣紗」角色改由尹飛燕代替[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