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姆登龙属
奥姆登龍的脛骨 、距骨
无效状况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下目:
† 蜥腳下目 Sauropoda
科:
† 火山齿龙科 Vulcanodontidae
属:
† 奥姆登龙属 Ohmdenosaurus Wild, 1978
模式種
里阿斯奥姆登龍Ohmdenosaurus liasicus Wild, 1978
奥姆登龍屬 (學名 :Ohmdenosaurus )是蜥腳下目 恐龍 的一屬 ,屬於火山齒龍科 ,生存於侏羅紀 早期(托阿爾階 )的德國 。牠的體型非常小型,約只有4米長。牠的化石 只有三根在巴登-符騰堡 發現的四肢骨頭。牠的模式種 是里阿斯奥姆登龍 (O. liasicus ),是由Rupert Wild於1978年描述、命名的。
歷史
在1970年代,古生物學家 Rupert Wild研究存放在侯茲馬登 博物館 的蛇頸龍亞目 肱骨 化石 。他發現這些骨頭並非屬於蛇頸龍亞目的,而是屬於恐龍 的。但由於這些骨頭長期存放於博物館內,使得沒有人知道它們的來源。化石的下部仍然陷在母岩中,有可能是來自於歐姆殿層 附近的採石場。在1978年,Wild正式將這些骨頭命名為里阿斯奥姆登龍 (O. liasicus ),种名是早侏儸世的舊名里阿斯統 。
描述
正模標本 包含了右後肢的骨頭:右脛骨 、距骨 及跟骨 ,都是發現於同一地層。脛骨量度至遠端長約40.5厘米,顯示牠們是種小型蜥腳類恐龍。骨頭的末端受到明顯侵蝕,有些位置的表層是在化石處理過程時候受到破壞。脛骨很密及厚實,在末端特別的厚。脛骨上的突是用來連接肌肉 的。遠端分成兩個髁,而近端則遂漸轉密。在脛骨下連接的距骨,最長達14厘米,外型類似鞋子,頂端沒有凸處。頂邊的溝有可能是連接腳跟的。小型的跟骨 應該直接在腓骨 旁邊。脛骨的末端及距骨的表面較為粗糙及有溝,都是用來連接軟骨 的。
奥姆登龍的化石母岩裡,有海生蝸牛 Coelodiscus ,這些化石可能來自Posidoniau頁岩 層,是個海相沉積層 ,地質年代相當於托阿爾階 中期。有可能是這隻恐龍死後,被水流沖刷到海洋裡。
分類
歐姆殿龍被認為是早期、基礎蜥腳下目 恐龍。Wild在他的研究中將歐姆殿龍與蜥腳下目(如鯨龍 )及原蜥腳下目 (如板龍 )作出比較。他發現歐姆殿龍的脛骨 關節是成水平的,並認為歐姆殿龍的腳像柱子般,所以歐姆殿龍有可能是屬於四足的蜥腳下目。另外,距骨 沒有了突出部份,也類似兩足的原蜥腳類恐龍。他綜合所有這些特徵,認為歐姆殿龍是屬於蜥腳下目的新科 。
在1990年,John Stanton McIntosh將歐姆殿龍歸類於火山齒龍科 。但是,火山齒龍科是個「無法歸類物種集中地」,許多暫時無法歸類於基礎型蜥腳類恐龍,被歸類到火山齒龍科。由於目前對原蜥腳下目有更多的研究,在與火山齒龍 比較下,發現脛骨非常相似。差別在於歐姆殿龍的距骨的側向扁,且在蜥腳下目中較為彎曲。雖然沒有其他的證據,歐姆殿龍通常都會分類在火山齒龍科 下。到目前為止,火山齒龍科沒有被準確地定義過。
參考資料
Wild, R. (1978). "Ein Sauropoden-Rest (Reptilia, Saurischia) aus dem Posidonienschiefer (Lias, Toarcium) von Holzmaden". Stuttgarter Beiträge zur Naturkunde, Serie B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41: 1-1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