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門 (梵語、巴利語 paṇḍaka ;藏語 ma ning ),音譯半擇迦、般吒、般荼迦、半擇、半挓迦。意譯為閹人 、不男,即指男根 損壞、無法作用之人,是佛教經典 的名詞[ 1] [ 2] ,與古代印度阿育吠陀 醫學(如,Charaka Samhita )對精液 和不孕 的認識有關[ 3] [ 4] [ 5] 。
在傳統的漢語文獻中,又稱之為天閹 、隱宮 [ 6] ,明朝醫書 吸收轉化佛典之說,重加解釋[ 7] [ 8] 。
語源
巴利语 paṇḍaka的主要涵義為「閹人」,與此相關的詞彙運用被確鑿發現在幾種印度-雅利安語支 、達羅毗荼語系 當中,意思為「閹人,弱者」。傳譯至中國後,以閹人的代稱「黃門」譯之。東漢 時黃門令、中黃門等官均為太監 所任,故稱太監為「黃門」[ 1] [ 9] 。
記載
黃門 (梵語/巴利語)
jāti/napuṁsaka
留拏 (āpat/opakkamika)
伊利沙 (īrṣyā/usūya)
āseka, āsecana, āsaktaprādurbhāvī/āsitta
博叉 (pakṣa/pakkha)
四分律[ 10]
生
犍
妒
變 (與人行婬時,失男根變為黃門)
半月
十誦律[ 11]
生
病
妬
精
半月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 12]
生
被害
嫉妬
觸抱
半月
摩訶僧祇律[ 13]
生
捺破、割卻
妬
因他
半月
佛阿毘曇論[ 14]
生
斷、捼
嫉
不觸
半月
俱舍論光記[ 15]
本性扇搋
損壞扇搋
嫉妒
灌灑
半月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16]
生
除去
嫉妬
灌灑
半月
瑜伽師地論[ 17] [ 18] [ 19]
全分/具足不能
損害/毀傷損害
一分/有時非時
一分/有時非時
一分/有時非時
佛典的解釋[ 19] [ 20] [ 3] [ 21]
生而無男根或過微小
後天截去、閹割 或蟲咬毒害大火外力所傷
見人行婬方能勃,不見則失
被人觸動(婬己身)得精液(以口吞食) 方能勃,不觸動不能[ 22]
半月不能勃,另半月能
明朝醫書的解釋[ 7] [ 8]
原身細小,曾不舉發 或說陽痿不用
僅有一睾丸或全無 或說閹去
心地陰毒而不良 或說舉而不強,見敵不興
未至十六其精自行、中年多有白濁 或說精寒不固,常自遺瀉
雙性人
依佛教律典
法藏部 律典《四分律 》,提到五種黃門:生黃門、犍黃門、妒黃門、變黃門、半月黃門[ 10] 。說一切有部 律典《十誦律 》,亦提五種:生不能男、半月不能男、妬不能男、精不能男、病不能男[ 11]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 》提五種:生、半月、觸抱、嫉妬、被害[ 12] 。大眾部 律典《摩訶僧祇律 》,則提六種:生、捺破、割却、因他、妬、半月[ 13] 。犢子部 律典《佛阿毘曇經出家相品(佛阿毘曇論)》亦提六種:生、斷、捼、不觸、嫉、半月[ 14] 。赤銅鍱部 的巴利語《善見律毘婆沙 》提到五種:灌灑(āsitta)、嫉妒(usūya)、除去(opakkamika)、半月(pakkha)、生(napuṁsaka)[ 3] 。
依佛教論典
俱舍論 說有扇搋(śaṇḍha)和半擇迦(paṇḍaka),普光 俱舍論記 解為,扇搋兩種:本性、損壞,半擇迦三種:半月、灌灑、除去。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說有五種:生便半擇迦、嫉妬半擇迦、半月半擇迦、灌灑半擇迦、除去半擇迦,瑜伽師地論 合為三種:全分半擇迦(生便)、一分半擇迦(半月,灌灑,嫉妬)、損害半擇迦(除去)[ 15] [ 16] [ 19] [ 18] ,其節略異譯本《決定藏論》同說三種:具足不能、有時非時(半月、摩觸、見他)、毀傷損害[ 17] 。
依筆記訓詁書醫書
一切經音義 提到五種天、犍、妒、半月、變[ 20] 。翻譯名義集 提到扇搋(生)、留拏(犍)、伊梨沙掌拏(妬)、半擇迦(變)、博叉(半月)[ 23] 。《容斋随笔 》(抄自一切經音義 )提到伊利沙(妒)、扇搋、博叉(半月)、留拏(割),而以半擇迦為總名[ 24] 。《廣嗣紀要》提到生、犍、變、半、妒[ 7] 。《本草綱目》提到天、犍、漏、怯、變為五不男[ 8] 。
依學者研究
美國語言學家Allan R. Bomhard ,指出巴利術語paṇḍaka黃門具有兩層不同涵義。第一層涵義是「閹人」,第二層涵義指的是那些「性上癮 者」或「性癮症患者」,而這可能是pakkhapaṇḍaka(半月黃門)這個詞的實際涵義(古印度醫書Charaka Samhita 則有提到半月不能男和過度縱慾有關[ 3] )。
他進一步推斷,律典所記載,佛陀下令要被逐出的黃門比丘,正是這種被性慾望所征服,到處試圖說服別的比丘及僧團外人和他行淫的人。他是因為先天無法控制其性慾望的「性慾亢進 」,而非其性行為的對象被逐出僧團[ 9] [ 25] 。
女性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卷32當中提到有兩種女人被稱為黃門女 [ 26] :
據《四分律 》所載,曾有黃門出家受具足戒 ,向僧團中的比丘 、沙彌 求歡,也找了守園人和放牛羊人。在《十誦律 》中,還提及也找了比丘尼 、沙彌尼 。在家居士 譏嫌此事,佛陀 於是制定黃門不得出家受具足戒,而那些已經出家的黃門,則要離開僧團[ 10] [ 29] 。美國語言學家Allan R. Bomhard 推斷該黃門比丘,是因為先天無法控制其性慾望的「性慾亢進 」,而非其性行為的對象而被逐出僧團[ 9] [ 30] 。《戒律學疑難》一書(已絕版)則解釋,若許黃門出家受具足戒將使人誤會,以為男人為不能男(沒生殖器或生殖器有問題)才要出家修梵行 。
根據《四分律 》以及其它部派的律典,出家受戒時,需要問受戒者是否黃門,為不許出家的十三難事之一[ 31] ,依照漢傳佛教 明清時期的戒律儀規,而作此問[ 32] [ 33] :
汝非生(謂,人從生來,男根不滿,是名生不男)、犍(謂,人以刀去其男根,是名犍不男也)、妬(謂,男根似無,見他行婬,因生妬心,遂感有根,是名妬不男)、變(謂,〔根〕能變現也,遇男則變為女,遇女則變為男,是名變不男)、半(謂,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是名半不男也),五種不男人否?
依《毘尼心 》(出於敦煌寫本)記載,黃門與前五難,同屬煩惱障 重,故此不能出家受具足戒 ,縱然受戒亦不得戒,需要還俗[ 34] :
五黃門(有五種黃門。一生黃門。二形殘黃門。三姤黃門。四變黃門。五半月黃門)。此五種人,多煩惱,闕於持戒。煩惱障重,不發大戒,名為難)……此十三難前五煩惱障重。中五業障重。後三報障重……一形之中不可改易。若未受戒不得受。若已受戒不得戒。不應向禮。應滅儐。
依《摩訶僧祇律 》除去、生、灌灑、嫉妒、半月,不應與出家,而後三種若已出家不應驅出,但若婬起應驅出[ 13] 。據《巴利律藏 》註釋書,僅除去(opakkamika)、生(napuṁsaka)、半月(pakkha)這三種paṇḍaka黃門類別是被禁止出家,並提到後一種在特定月相也可出家受戒[ 9] [ 25] [ 3] 。《十誦律 》說四種不能男,若與出家應驅出。若出家受戒後,成為病所傷成不能男,捨戒後還欲出家,亦應驅出[ 11]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則說病所傷成不能男受了具足戒,若性行不移還依舊位,若性改變應驅出[ 12] 。
参考文献
^ 1.0 1.1 黃門 . 佛光大辭典. [2017-02-1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2-15).
^ 窺基 《大乘法苑義林章》:「男形損害者,若扇搋迦及半擇迦,名男形損害」
^ 3.0 3.1 3.2 3.3 3.4 Paisarn Likhitpreechakul. Semen, Viagra and Pandaka: Ancient Endocrinology and Modern Day Discrimination* . Journal of the Oxford Centre for Buddhist Studies. [2016-06-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5-06).
^ Paisarn Likhitpreechakul. Homophobic law has NO BASIS in Buddhism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5-04-05). The key lies in the opening passage of the second chapter of the Kathavatthu in the Abhidhamma section of the Buddhist canon, which categorically describes pandakas as unable to emit semen. This characterisation is supported by ancient Indian medical treatises such as the Caraka Samhita and the Susruta Samhita, as well as legal treatises such as the Naradasmrti and the Law of Manu.
^ 《大智度論 》:「複次十四難中若答有過罪。若人問:『石女 、黃門兒,長短好醜何類?』此不應答,以無兒故」
^ 萬曆野獲編 :【不男】男子生而隱宮者,內典 以為人中惡趣。有五種不男,曰生堅妒變半;且有五種不女,曰螺筋鼓角線,俱終身無嗣育。如古帝王貴人亦有之,晉廢帝海西公有隱疾,漢武陽侯樊市人不能為人,元魏仇各齊生非男,北齊臨漳令李庶之天閹,隋大將軍楊約之為查所傷,皆是也。本朝藩王則楚王英僉亦傳聞不男;大臣則楊文襄一清、倪文毅岳,及近年士人閔工部夢得,俱云隱宮無嗣息;其有無罪而自宮者,國初太常卿邱元清以辭賜宮女,金吾指揮同知傅廣以求入內廷。
^ 7.0 7.1 7.2 《廣嗣紀要》:男子亦有五種病:一曰生,原身細小,曾不舉發。二曰犍,外腎只有一子,或全無者。三曰變,未至十六其精自行,或中年多有白濁。四曰半,二竅俱有,俗謂二儀子也。五曰妒,妒者忌也,陰毒不良。男有此五病,不能配合太陰,乏其後嗣也。」
^ 8.0 8.1 8.2 《本草綱目·卷五十二·人傀》:「五不女,螺、紋、鼓、角、脈也。螺者,牝竅內旋有物如螺也。紋者,竅小即實女也。鼓者,無竅如鼓。角者,有物如角,古名陰挺是也。脈者,一生經水不調及崩帶之類是也。五不男,天、犍、漏、怯、變也。天者,陽痿不用,古云天宦是也。犍者,陽勢閹去,寺人是也。漏者,精寒不固,常自遺瀉也。怯者,舉而不強,或見敵不興也。變者,體兼男女,俗名二形」
^ 9.0 9.1 9.2 9.3 ALLAN R. BOMHARD. 巴利語黃門釋義 . [2016-05-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8-27).
^ 10.0 10.1 10.2 四分律:爾時,有黃門來至僧伽藍中。語諸比丘言:「我欲出家受具足戒」。諸比丘即與出家受具足戒。受具足戒已,語諸比丘言:「共我作如是,如是事來」。比丘答言:「汝滅去、失去,何用汝為?」。彼復至守園人及沙彌所語言:「共我作如是,如是事來」。守園人沙彌語言:「汝滅去、失去,何用汝為?」。彼黃門出寺外,共放牛羊人作婬欲事。時諸居士見已譏嫌言:「沙門釋子并是黃門,中有男子者,共作婬欲事」。時諸比丘以此因緣白佛。佛言:「黃門於我法中無所長益,不得與出家受具足戒。若已出家受具足戒應滅擯。是中黃門者:生黃門、犍黃門、妬黃門、變黃門、半月黃門。生者,生已來黃門;犍者,生已都截去作黃門;妬者,見他行婬已,有婬心起;變者,與他行婬時,失男根變為黃門;半月者,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
^ 11.0 11.1 11.2 十誦律:佛在王舍城。是時,跋難陀釋子,與不能男出家。是人,夜捫摸諸比丘,諸比丘驅出。到比丘尼邊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邊,皆捫摸諸比丘尼學戒尼,諸沙彌沙彌尼盡驅出。諸居士入僧坊內宿,亦捫摸諸居士。諸居士言:「沙門釋子中,有不能男出家與受具足」。一人語二人,二人語三人,惡名流布遍王舍城。有諸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慚愧,以是事具白佛。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已,佛知故問跋難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因緣訶跋難陀,何以名比丘,與不能男出家。佛種種因緣訶竟,語諸比丘:「從今不能男不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足,得突吉羅罪」。佛言:「有五種不能男。何等五:一生不能男、二半月不能男、三妬不能男、四精不能男、五病不能男。何等生不能男?從生不能婬,是生不能男。何等半月不能男?半月能婬,半月不能婬,是為半月不能男。何等妬不能男?見他行婬,身分 用,是妬不能男。何等精不能男?因他人婬身,身分用,是精不能男。何等病不能男?若朽爛若墮若虫噉,是病不能男。是為五種不能男。生半月妬精不能男,是四種不能男,不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足,應滅擯。何以故?不能男,不生我善法比尼故。是病不能男,先出家受具足已,若落若朽爛若虫噉,若不動,聽住。雖不動,若捨戒,還欲出家受具足,不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足,應滅擯。何以故?病不能男,不生我善法比尼故
^ 12.0 12.1 12.2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謂半擇迦此有五別:一生半擇迦,謂生來不男。二半月半擇迦,半月男半月不男。三觸抱半擇迦,他抱觸時生支方起。四嫉妬半擇迦,見他行婬妬而根起。五被害半擇迦,謂遇病傷或被刀割。此五黃門出家近圓 悉皆非分,後一不定。若近圓已被傷損者,若性行不移還依舊位,若性改變應滅擯。初一黃門亦名扇侘。
^ 13.0 13.1 13.2 摩訶僧祇律:六種不能男者。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諸比丘夜房中眠,有人來摸索脚摸索髀腹,復至非處,比丘欲捉取,便走出去,復到餘處,堂上溫室處處如是。明日諸比丘共聚一處,自相謂言:「諸長老,昨夜眠時有人來,處處摸索,乃至非處。正欲捉取,即便走去」。復有比丘言:「我亦如是」。乃至眾多,亦復如是。有一比丘作是念:「我今夜要當伺捕捉取」。是比丘至暮,先眠伺之。諸比丘眠已,復來摸索如前,即便捉得。作是語:「諸長老,使持燈來」。來已問言:「汝是誰?」。答言:「我是王女」。復問:「云何是女?」。答言:「我是兩種,非男非女」。復問:「汝何故出家?」。答言:「我聞沙門無婦,我來欲為作婦」。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是不能男,不能男者有六種。何等六?一者生,二者捺破,三者割却,四者因他,五者妬,六者半月生者。從生不能男,是名生。捺破者,妻妾生兒,共相妬嫉,小時捺破,是名捺破。不能男割去者,若王大臣取人,割却男根,以備門閤,是名割却不能男。因他者,因前人觸故,身生起,是名因他不能男。妬者,見他行婬事,然後身生起,是名妬不能男。半月者,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是名半月不能男。是中,生不能男、捺破不能男、割却不能男,此三種不能男,不應與出家。若已出家者,應驅出。因他起不能男、妬不能男、半月不能男,是三種不能男,不應與出家。若已出家者,不應驅出。後若婬起者,應驅出。是六種不能男,不應與出家,若度出家受具足者,越比尼罪。是名六種不能男
^ 14.0 14.1 佛阿毘曇經出家相品: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比丘度不能男子出家受具足戒。不能男者其有六種:一生,二斷,三捼,四不觸,五嫉,六半月。何者生不能男?生而無男根。何者斷不能男?斷其種子。何者捼不能男?捼其種子。何者不觸不能男?不為人所觸動則不能,為人所觸動則能。何者是嫉不能男?見他作事,方能男。何者半月不能男?半月成男半月不成男。時有少欲比丘訶怪是事。云何是等比丘度不能男出家受具足戒?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比丘不得度不能男出家,若度不能男出家受具足戒者,得娑底娑羅」
^ 15.0 15.1 普光 《俱舍論光記》:應知扇搋、半擇俱名黃門,故業品云二黃門二形。扇搋唯無根,無根有二:一本性扇搋、二損壞扇搋。半擇唯有根,有根有三:一嫉妬、二半月、三灌灑。又解扇搋唯無根,半擇通有根。無根本性、損壞亦通半擇。若作此解半擇迦寬,扇搋迦挾。若是扇搋即是半擇。有是半擇非扇搋,謂嫉妬、半月、灌灑。故對法論第八云:「又半擇迦有五種,謂生便半擇迦、嫉妬半擇迦、半月半擇迦、灌灑半擇迦、除去半擇迦」。解云:「生便謂本性,嫉妬謂見他行婬男勢方起,半月謂半月能為男事、半月不能,灌灑謂澡浴等灌灑男勢方起,除去謂被損壞」。問:「若扇搋半擇本性損壞無男根者,何故婆沙九十解離欲名丈夫四句中,云或有成就男根,而不名丈夫,如扇搋半擇迦等」? 解云:「男根有二:一丈夫男根,二非丈夫男根。言扇搋等不成者,據丈夫男根有志氣者。言扇搋等成就者,據非丈夫男根無志氣者。又解男根有二:一具足成,謂有勢力能離欲等。二不具足成,謂無勢力不能離欲等。言不成者據初說。言成者據第二說。又解從多分說,雖扇搋不成男根。以半擇、二形成就男根彼言扇搋者同文故來。
^ 16.0 16.1 無著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又半擇迦有五種。謂生便半擇迦。嫉妬半擇迦。半月半擇迦。灌灑半擇迦。除去半擇迦。
^ 17.0 17.1 《決定藏論》:不能男人有三種異。一者具足不能。二者有時非時。三者毀傷損害。出生以來本無男根。是名具足不能人。又半月能男。謂前十四日不能。唯第十五日能。又使他摩觸則能。不觸不能。又見他行慾則能不見不能。是名有時非時。又復刀杖傷損病壞墮落值毒觸火呪術所斷。先有男根後則失壞悉不能男。是名毀傷損害不能男人。一者本是黃門而不能男。二者本非黃門而不能男。三者本是黃門非不能男。使他觸身則能生樂。是名人根不具。
^ 18.0 18.1 瑜伽師地論:又半擇迦略有三種:一、全分半擇迦,二、一分半擇迦,三、損害半擇迦。若有生便不成男根,是名全分半擇迦。若有半月起男勢用,或有被他於己為過,或復見他行非梵行男勢方起,是名一分半擇迦。若被刀等之所損害,或為病藥若火咒等之所損害,先得男根今被斷壞,既斷壞已男勢不轉,是名損害半擇迦。初,半擇迦,名半擇迦亦扇搋迦。第二,唯半擇迦,非扇搋迦。第三,若不被他於己為過,唯扇搋迦非半擇迦。若有被他於己為過,名半擇迦亦扇搋迦
^ 19.0 19.1 19.2 《表無表章詮要鈔》(日本佚名撰,善本書目題窺基撰):初全分。或鈔云:「若有生便等者,生便雖無根,有樂欲心,故云半擇迦也,則對法生便半擇迦也。(云云)攝釋云:「問五種中,生便、除去,此二種永無男勢,應名扇搋,云何言半擇迦哉?」答:「若無男勢後,不樂他於己為過,即名扇搋。雖無男勢,若示他人於己為過,故名半擇迦。據實望彼男勢用合名扇搋(文)續後云:「若有生便等者黃門也」(云云)。二若下一分。(若有半月起,男勢用者。攝釋云:「半月女半月男,勢方動得半月名」(云云)續後義云:「若有半月等者,半月起男用,半月不能起男用也。非半月男形,半月女形者也,雖男子半月不生男用者也」(云云)或有被他於己為過者。攝釋云:「被他於己行非梵行,得他精而自男勢起名為灌灑」(云云)續後義云:「或有被他等者,都無男用,唯欲成境。其境者,以大道為境,已男子故」(云云)或復見他男勢方起者。攝釋云:「見他行婬,自男勢動,名為嫉妬」(云云)續後云:「或復見他等者,見他行欲事而起欲心,然而自不能行其事也。男勢方起者,生欲心也」(云云))。三若下損害。(續後云:「病者,男根有病腐落也,藥者毒義也,火者被燒落也,咒者被咒詛落也。)
智周《法華經玄贊攝釋》:「問:扇𢮎迦等,唐義目何?答:扇𢮎迦,此云無根,設縱有根形,畢竟不有男根勢用,並名扇𢮎迦。半擇迦者,此云樂欲,樂他於己為非法故。或云染汙,由樂他人,於己為過,能染汙他,故名染汙。問:五種之中,生便除去,此之二種,永無男勢,應名扇𢮎。云何乃言半擇迦耶?。答:若無男勢,復不樂他,於己為過,即名扇𢮎。雖無男勢,若樂他人於己為過,故名半擇迦。據實望彼,無男勢用,合名扇𢮎。此經集論,據與他人,而為所遏,五種總名為半擇迦。故瑜伽云是除去等,若不被他,於己為過,唯扇𢮎迦。若有被他,於己為過,名半擇迦。五種之中,見他行婬,自男勢動,名為嫉妬。被他於己行非梵行,得他精血自男勢起,名為灌灑。半月半月,男勢方動,得半月名。餘二可悉。又瑜伽論五十中,三說有三種,此開彼合,亦不相違。」
^ 20.0 20.1 慧琳《一切經音義 》:「 扇侘,半擇迦。侘音丑加反迦音薑佉反,梵語也。唐曰黃門,即男根不全者。其類有五種,一天生本無男根,設有如嬰兒微小不能行慾。二雖有根全被除去外腎,設行婬欲而不能生子。三見他行欲或見女根心思欲事,即有根生。不見即縮,在脬中如女。四半月能男,半月作女。五本來是男,後漸漸消變,變為天揵。是為五種皆曰黃門也。」
^ Janet Gyatso. Karen Derris; Natalie Gummer , 编. Defining Buddhism(s): A Reader(One plus one makes three: buddhist gender, monasticism, and the law of the non-excluded middle) . Routledge. 2016. ISBN 9781134937325 .
^
《決定藏論》(瑜伽師地論 節譯本):「又使他摩觸 則能,不觸不能。又見他行慾則能不見不能,是名有時非時」
《瑜伽師地論 》:「或有被他於己為過 ,或復見他行非梵行男勢方起,是名一分半擇迦」
日本佚名《表無表章詮要鈔》:「或有被他於己為過者。攝釋云:『被他於己行非梵行,得他精而自男勢起,名為灌灑 』。」
智周 《法華經玄贊攝釋》:「被他於己行非梵行,得他精血自男勢起,名為灌灑 。」
《Sushruta Samhita 》:「A child born of scanty paternal sperm becomes an asekya and feels no sexual desire (erection) without previously (sucking the genitals and) drinking the semen of another man……The semen-carrying ducts of an asekya are expanded by the drinking of the semen as above described, which helps the erection of his reproductive organ.」
^ 《翻譯名義集 》:「 般吒,應言般荼迦,此云黃門。扇搋,勅皆切,或扇荼,此云生,天然生者男根不滿。留拏,此云犍,居言切,或作劇,以刀去勢也。伊梨沙掌拏,此云妬,因見他婬,方有妬心婬起。半擇迦,此云變,今生變作。博叉,此云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此依四分律出。扇提羅,此云石女,無男女根故」
^ 《容斋随笔 》:「《大般若經》云:梵言「扇搋半擇迦」,唐言「黃門」,其類有五:一曰半擇迦,總名也,有男根用而不生子。二曰伊利沙半擇迦,此云妒,謂他行欲即發,不見即無,亦具男根而不生子。三曰扇搋半擇迦,謂本來男根不滿,亦不能生子。四曰博叉半擇迦,謂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五曰留拏半擇迦,此云割,謂被割刑者。此五種黃門,名為人中惡趣受身處。搋音醜皆反。」
^ 25.0 25.1 The Two Meanings of the Pali Term 'pandaka' .
^ http://w3.cbeta.org/result/normal/T24/1451_032.htm [永久失效連結 ] 大正藏CBETA T24 No. 1451《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32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時有苾芻尼 與無血女出家。見有餘尼於時時中月期水現。遂生嫌恥。報言:小妹,汝有邪思不能離欲。於時時中有月期現。答言阿姊何故見嫌。此是女人常法,汝可無耶。答言:我無血人何有斯事。尼白苾芻。
苾芻白佛。佛言此是黃門女。宜應擯去不生善法。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時有苾芻尼度道小女出家。時彼女人向小行處久而方出。餘尼問曰。何遲出耶。答曰知欲如何。我身道小根不具足是故遲耳。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此是黃門女即應擯棄。
^ 楊惠南,2002,「黃門」或「不能男」在律典中的種種問題,佛學研究中心學報,七,49-92 . [2009-06-2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3-06).
^ 如《摩訶僧祇律》中,將「與比丘行欲的男子」,以及「與比丘行欲的黃門」區別開來,參見: 《摩訶僧祇律》:「復次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有一比丘。時到著入聚落衣持鉢入城。次行乞食至一家。爾時家中有一男子謂比丘言可前大德共作如是事來。比丘答言。世尊制戒不得行婬。彼言。我知制戒。不得與女人行婬。而我是男子。是比丘便隨彼意。隨彼意已尋生疑悔。具白世尊。佛告比丘。汝不知佛制戒不得行婬耶。世尊我知制戒。自謂不得與女人行婬。不謂男子。佛言。比丘男子亦犯波羅夷」 《摩訶僧祇律》:「復次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有一比丘。時到著入聚落衣持鉢入城。次行乞食至一家。有一黃門謂比丘言可前大德共作如是事來。比丘言。世尊制戒不得行婬。彼言我知制戒。不得與男女行婬。我非男非女。是比丘便隨彼意。隨彼意已即生疑悔。具白世尊。佛告比丘。汝不知佛制戒不得行婬耶。世尊我知制戒。自謂不得與男女行婬。今此黃門非男非女。佛言比丘婬黃門亦犯波羅夷。佛言比丘三處犯波羅夷。何等三。男女黃門是為三」
^ 四分律:世尊言:不得如是露形看而為授戒,自今已去,聽問十三難事,然後授具足戒。白四羯磨當作如是問:汝不犯邊罪?汝不犯比丘尼?汝非賊心入道?汝非壞二道?汝非黃門?汝非殺父殺母?汝非殺阿羅漢?汝非破僧?汝不惡心出佛身血?汝非是非人?汝非畜生?汝非有二形耶?佛言:自今已去,聽先問十三難事然後授具足戒,當作白四羯磨。如是授具足戒。
^ 傳授三壇弘戒法儀:汝非生(謂,人從生來,男根不滿,是名生不男)、犍(謂,人以刀去其男根,是名犍不男也)、妬(謂,男根似無,見他行婬,因生妬心,遂感有根,是名妬不男)、變(謂,能變現也,遇男則變為女,遇女則變為男,是名變不男)、半(謂,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是名半不男也),五種不男人否?
^ 大明三藏法數:五種不男(出法華文句記)法華經云菩薩不應親近五種不男之人以為親厚正謂此五種也。【一生不男】謂人從生來男根不滿,是名生不男。【二犍不男】犍謂人以刀去其男根,是為犍不男。【三妬不男】謂男根似無,見他行婬,因生妬心遂或有根,是名妬不男。【四變不男】謂根能變現也,遇男則變為女,遇女則變為男,是名變不男。【五半不男】謂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是名半不男。
^ 存档副本 . [2008-08-2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8-09-05). 大正藏CBETA T85 No. 2792《毘尼心》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