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帝国

拉丁帝国
Imperium Constantinopolitanum
Imperium Romaniae
Imperium Romanorum
1204—1261[註 1]
拉丁帝国国旗
国旗
1204 年的拉丁帝國與其附庸國(黃色)
1204 年的拉丁帝國與其附庸國(黃色)
首都君士坦丁堡
常用语言拉丁文, 古法語 (官方)
希臘語 (民間)
宗教
拉丁禮教會 (官方)
東正教會 (民間)
政府封建制度
皇帝 
• 1204–1205
鮑德溫一世
• 1206–1216
法蘭德斯的亨利
• 1216–1217
彼得
• 1217–1219
法蘭德斯的約蘭達(摄政)
• 1219–1228
羅伯特一世
• 1229–1237
布里昂的約翰
• 1228–1261
鮑德溫二世
历史时期中世紀中期
1204
• 尼西亞-拉丁戰爭
1235
• 终结
1261[註 1]
面积
1204 est.[2]179,000平方公里
1209 est.[2]206,000平方公里
1228 est.[2]47,000平方公里
1260 est.[2]14,000平方公里
前身
继承
安格洛斯王朝
巴列奧略王朝
亞該亞侯國
雅典公國
愛琴群島公國
今属于 土耳其
 希腊
 保加利亚

拉丁帝国拉丁語Imperium Romaniae[註 3],1204年-1261年),是1204年十字军第四次东征時,攻陷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后建立的国家。鲍德温一世爲開國君主。十字军想在拜占庭帝国领土上建立一个西方教會国家,藉此取代東方教會的拜占庭帝国。

國名考究

「拉丁帝國」如同「拜占庭帝國」,皆非當時正式國號,而係後世史家所發明,用來区分古典時代羅馬帝國、中世紀以東歐君士坦丁堡為首都之羅馬帝國、以及十字軍所建立之羅馬帝國,因為三者均自號羅馬。由於十字軍乃天主教徒,以拉丁為禮拜及學術用語文,異於當時拜占庭帝國東正教使用希臘語文,故以拉丁帝國名之。當時拜占庭人則稱之為法蘭克治下(Frankokratia/Φραγκοκρατία)或拉丁治下 (Latinokratia/Λατινοκρατία)。因為天主教會以神聖羅馬帝國為正統,故西方稱之為君士坦丁堡帝國(imperium Constantinopolitanum)。與此同時,統治拉丁帝國的十字軍知道君士坦丁堡的確是東羅馬帝國的首都,而當中使用希臘語的居民都一直自認是「羅馬人(Romaioi)」,所以每當稱謂拉丁帝國,都常用「羅馬」之名,如羅馬尼亞(Romania)、羅馬人帝國(imperium Romanorum)、羅馬尼亞帝國(imperium Romaniae)。至於帝號,除了君士坦丁堡皇帝之外,甚至幾乎完全繼承東羅馬帝國的皇帝名銜稱呼。

歷史

1202年由教宗諾森三世发起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起初矛头对准阿尤布王朝统治的埃及。但远征途中,在威尼斯人的唆使下,主要由法国人组成的十字军转而进攻信仰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国,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并控制了希腊的大部分地区。威尼斯从中渔利,获得了爱琴海地区的多个城市和岛屿。但拜占庭帝国的残余势力在小亚细亚巴尔干组织了反抗力量,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残存在小亚细亚西部的尼西亚帝国。1261年7月,尼西亚帝国的米海尔八世利用拉丁帝國的保護者──威尼斯共和國將海軍抽回去對抗熱那亞的機會,藉由熱那亞海軍的幫助,一舉收复了君士坦丁堡,驱逐了君士坦丁堡的鲍德温二世,拉丁帝国灭亡。米海尔八世加冕为“罗马皇帝”,拜占庭帝国复国。但鲍德温二世仍然以罗马尼亚皇帝头衔领有亞該亞地区的拉丁城市。

1383年,拉丁帝国继承人雅克去世,没有子女,指定安茹公爵路易一世为帝国继承人,但路易没有自称拉丁皇帝,拉丁帝国皇帝的宣称权终结。

參見

註釋

  1. ^ 1261年,在米海爾八世的帶領下,拜占庭人奪回了君士坦丁堡十字軍領土仍留在希臘直到1579年愛琴群島公國奧斯曼併吞。一些領土繼續承認拉丁帝國皇帝直到1383年。
  2. ^ 庫特奈的菲利普的紋章。他擁有拉丁帝國皇帝的頭銜從1273年到1283年(在1261年,君士坦丁堡已被拜占庭人奪回了)。這個設計被用來代表拉丁帝國。[1]
  3. ^ 直譯爲罗马帝国

參考資料

  1. ^ Hubert de Vries, Byzantium: Arms and Emblems (hubert-herald.n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1).
  2. ^ 2.0 2.1 2.2 2.3 Matanov, Hristo. В търсене на средновековното време. Неравният път на българите (VII - XV в.)(保加利亞語). IK Gutenberg. 2014. ISBN 9786191760183.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