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6戰鬥機
![]() ![]() ![]() P-26玩具槍是美國陸軍航空隊所使用的第一款單翼戰鬥機,也是波音公司二戰前所量產之最後款戰鬥機。 歷史1931年9月,波音飛機公司因應美國陸軍航空隊的要求,提出一款單翼戰鬥機的設計案,公司代號波音248型。波音248選擇了普惠R-1340發動機,設計為全金屬半硬殼結構、單翼、開敞式駕駛艙、固定式起落架,機翼強度以鋼纜確保。美國陸航接受了這個方案,同年12月雙方簽下訂購3架原型機的合約,由美軍提供發動機與飛行儀表,波音打造機身,並負擔初期測試經費。 1932年1月第一架原型機開始建造,1932年3月完成,並且於3月20日在懷特基地進行第一次試飛。測試在3,050公尺高度締造時速365公里的性能,這在當時是非常出色的性能。1932年底測試完成 1933年1月美國陸軍航空隊與波音簽約購買111架改進設計的量產型:波音266,正是編號P-26A,成為美國陸軍航空隊第一架單翼,全金屬結構的戰鬥機。稍後訂單增加25架,最終美軍採購了136架。增購的25架更換了引擎,最初生產的2架稱為P-26,使用噴射注油設計的R-1340-33發動機。後續量產的則換回無噴射注油型號的引擎,為P-26C,兩款的飛行表現是在1,800公尺高度時具備時速378公里。第一架量產的P-26A在1933年底交機,最後一架P-26C於1936年6月完成。 生產次型
P-26A為主要的量產版本,量產了111架。
P-26B與P-26A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前者改用R-1340-33發動機與噴射注油裝置。這一套噴射注油裝置起初有許多問題,因此一共只有生產兩架。
P-26C仍然使用R-1340-33發動機,但是初期將噴射注油裝置改為R-1340-27的化油器。稍後這一批中的17架改為與P-26B相同的噴射注油裝置。
281型是波音為了外銷而修改的P-26,規格上與P-26B相同改換R-1340-27發動機,同時簡化部分軍用設備,包括拆除空用無線電機,以致外觀上並無天線桿。主翼也增加了手搖襟翼,降低了飛機的最低著陸速度至時速117公里(初期版本為132公里),此外,輪胎也改用低壓的固特异產品,以便在未經過整理的跑道上操作。第一架原型機於1934年8月試飛,僅中華民國與西班牙採購此機種,共生產12架(中華民國11架、西班牙1架)。 設計特點機身結構P-26採用低單翼,可是在機翼的上下方仍有與機身連接的支撐綱線,以維持機翼的結構與剛性。這樣的做法雖然避免機翼結構在飛行下的扭曲,然而外露的鋼線仍會產生多餘的阻力,在結構強度不夠的情況下算是一種折衷的設計,但是稍後的單翼戰鬥機都取消這種設計。水平安定面沒有任何類似的支撐結構。 機身為全金屬半硬殼結構,下方為固定但是包覆流線型整流罩的起落架。座艙為開放式,前方有風檔,瞄準鏡安裝在風檔前方。 動力P-26使用普惠公司的R-1340氣冷式發動機,發動機的外側有包覆外罩,但是這個外罩並沒有減阻的設計,也並未將整個發動機包住與外界隔離。 武裝P-26的武裝是在機鼻兩側各安裝一挺7.62毫米口徑白朗寧M1919中型機槍,這也是1930年代的標準武裝。此外,機翼與機身下方都可以攜帶炸彈。 作戰經歷中國戰區1934年9月,波音把一架波音281運到中國推銷此型飛機,第一站為廣東,廣東軍閥陳濟棠在在1935年底向波音採購10架波音281給廣東空軍,經費是以航空救國之名義向海外華人募捐。波音也將本架飛機運往南京進行展演,但是在表演中失事墜毀,因此南京國民政府沒有購置此機種。 飛機在1936年初運抵中國,並編為廣東空軍第二隊,駐地廣州瘦狗嶺。兩廣事變中廣東空軍飛行員大部分被南京政府給收買而駕機投降,在7月第一批投降的廣東空軍中有3架波音281,由黄居谷、岑澤鎏、蔡志昌駕駛,後來有5架波音281逃往香港,在事變後全被南京國民政府收回,這批飛機被改編為中華民國空軍第三大隊第17中隊,機號為1701至1710。隊長黃泮揚、分隊長秦家桂、黃新瑞、胡佐龍、隊員劉蘭清、鄧政熙、馬國廉、蘇穎先、陳錫庭、黃子沾。 1937年7月7日發生蘆溝橋事變,中日戰爭爆發,8月14日發生淞滬會戰,中日兩軍在上海開戰。 8月15日,日本海軍木更津航空隊20架九六式轟炸機首次轟炸南京,其中6架空襲江蘇句容機場。部署在江蘇句容機場的空軍第3大隊第17中隊以黃泮揚為隊長帶8架波音281起飛迎敵,駕駛1703號機的黃新瑞以其機頭的兩挺M1919機槍瞄準開火把襲擊的轟炸機領航機擊落,但其座機也被擊中發動機,祇好緊急降落,該機隊被黃泮揚與蘇英祥聯手擊落1架。而從南京起飛的3架波音281也趕到,分隊長秦家桂也在擊落一架九六式後座機受損,該日空戰日軍 九六式被擊落4架傷6架,國軍的波音281受損5架無一被擊落,並擊落了3架九六陸攻,事後國軍士兵在九六式的飛機殘骸找到千人針等護身符。 8月16日,日軍鹿屋航空隊的6架九六式轟炸機又再來犯,日機由於被雲層遮擋而要飛到接近句容才被發現,日機在對句容機場投完彈後被由黃泮揚等4架波音281攻擊,黃泮揚從日機機尾的機槍死角位置(以免射手打中自己機尾)開火,九六式被打中油箱而燃燒起火,黃泮揚之後又以相同方法擊落一架九六式,之後他從一架九六式機底瞄準開火把其擊落,事後才知此架為新田慎一隊長的座機。 8月20日為波音281出擊規模最大的一場空戰,該日17中隊出動了8架波音281攔截日軍轟炸機,並擊落了6架。 8月23日,中國空軍的轟炸機隊在7架波音281護航下空襲在上海的日軍,中日雙方在上海吳淞上空空戰,此戰17中隊黃泮揚戰積為獨自擊落1架日軍戰機,與黃子沾共同擊落1架、獨自擊傷1架。駕駛1702號機的分隊長秦家桂陣亡,駕駛1704號機的飛官馬國廉遭擊傷。 8月25日,17中隊出動7架波音281掩護八大隊的馬丁139轟炸機與亨克爾轟炸機攻擊出雲號裝甲巡洋艦,但因缺乏協調導致護航失敗。 9月8日,17中隊出動6架戰機掩護前線陸軍部隊,返航時1709號機因降落意外報廢。 9月19日,日本海軍航空隊集結了30架飛機轟炸南京,包括九六陸攻、九六式艦載戰鬥機與九五水偵護航。中華民國空軍集結了21架驅逐機攔截,第17中隊的波音281起飛與8架九五式水上偵察機交戰。該役17中隊黃泮揚在南京上空擊落日機一架,但折損了駕駛1701號機劉蘭清,他在被擊落跳傘後在空中遭日軍戰機擊斃,駕駛1703號機的黃新瑞遭九六艦戰擊落,雖身負重傷,但及時跳傘逃生。蔣其炎駕駛的1705號機也在同日遭擊落跳傘輕傷。同一日17中隊胡佐龍在揚州上空擊落1架日軍戰機。 9月20日,因前日空戰裝備尚未修復,17中隊僅剩1706與1707兩架戰機升空接戰,無戰果。 9月22日,3架波音281出動在南京下關上空與2架日軍水上偵察機交戰,無戰果,黃泮揚遭擊傷。 10月12日,日機又大舉轟炸南京,此役17中隊僅剩黃泮揚、黃子沾兩人還有可操作的波音281。該役駕駛1706號機的黃泮揚擊落一架九六艦戰,但飛機遭重創,黃子沾駕駛的1707號機也受創迫降。中國空軍的波音281折損至僅存兩架堪用機,在高強度作戰下缺乏零配件對確保戰機的稼動率而言是致命的弱點。 12月3日,南京淪陷前夕由黃泮揚駕駛1706號機波音281從漢口飛抵南京。隨後改乘鷹-75戰鬥機去上海進行偵察任務,在1937年底,波音281自空軍退役,17中隊則移防到南昌進行裝備與人員補充換裝格鬥士戰鬥機,殘餘機最終下落不明。 太平洋戰區美國陸軍航空軍大多數的P-26在日本攻擊珍珠港時已經退出第一線任務,少數還在當地的,有6架被摧毀於地面,1架受損。 菲律賓政府採購的12架在日本攻擊的時候曾經擊落數架轟炸機與零式艦上戰鬥機,但是很快的就被數量與性能都佔據極大優勢的日軍所擊落。 使用國家![]() 美國是最主要的使用國家,大多數部署於美國境內的P-26在珍珠港事件之前都已經退出第一線,擔任訓練任務。部署於菲律賓的P-26部分則轉賣給當地政府。
參見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Information related to P-26戰鬥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