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县

郧西县

郧西县的地理位置
坐标:32°59′38″N 110°25′18″E / 32.99392°N 110.42153°E / 32.99392; 110.42153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湖北省十堰市
面积
 • 总计3,506.95 平方公里(1,354.04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371,012人
 • 密度106人/平方公里(274人/平方英里)
 • 城镇151,455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442600
行政区划代码420322

郧西县中国湖北省十堰市所辖。总面积为3502.6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约38万人。郧西县地处鄂西北角,北依秦岭,南临汉江,北、西、南三面与陕西省商南山阳镇安旬阳白河五县接壤,东南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毗连。縣人民政府城關鎮

郧西县版图面积3509平方公里,东西长115公里,南北宽55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郧西县辖18个乡镇(场、区),348个村(居)委会,2221个村民小组。

县建制于明朝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1947年11月郧西解放,是湖北省解放最早的县;1987年,国务院确认郧西为革命老区县;2001年,被列入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

行政区划

郧西县下辖9个、6个、1个民族乡[2]

城关镇、​土门镇、​上津镇、​店子镇、​夹河镇、​羊尾镇、​观音镇、​马鞍镇、​河夹镇、​香口乡、​关防乡、​湖北口回族乡、​景阳乡、​六郎乡、​涧池乡、​安家乡、​槐树林特场三官洞林区

人口民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鄖西縣常住人口為371012人。[3]

历史沿革

古为梁州东域。西周、春秋为麇国之地,战国属楚。秦为汉中郡的锡县。汉于境内增置长利县,与锡县同属汉中郡;东汉时省长利入锡县。三国魏时于境西甲河上游要津(即今上津地)置平阳县,隶魏兴郡。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平阳为兴晋,复长利与锡县并存,仍隶魏兴郡,东晋及南朝刘宋时未变。梁置上津县。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复置长利县。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以上津属商州,隶山南西道,省长利入郧乡、省锡县入丰利,隶山南东道。北宋以锡义山之西为上津县,隶商州,属永兴军路,以东为郧乡,隶西南路。南宋划上津归金州,属利州路。元省上津县为上津镇,隶商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郧乡为郧县,隶襄阳路的均州。明洪武八年(1375年)复置上津县,属襄阳府;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分郧县的武阳五里、上津的津阳四里置郧西县,以位于郧县以西得名,属郧阳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省上津入郧西,属郧阳府。

民国初年,全国废府,郧西县直属湖北省,后属襄阳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区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7年11月16日,中共政权攻占郧西县城,设郧西县民主政府。1949年5月,属陕南行政区两郧专区。1950年,随郧阳专区划回湖北省。1952年,撤销郧阳专区,所辖县份并入襄阳专区,郧西属之。1965年恢复郧阳专区,郧西仍属郧阳地区(后改地区)。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为十堰市所辖。

参考文献

  1.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2023年郧西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3. ^ 中國: 湖北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6).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