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县是中国海南省的一个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东邻澄迈县,西南与儋州市接壤,西北濒临北部湾,北濒琼州海峡。全县总土地面积131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2.06万人,當地居民以臨高人為主,通用臨高語。[2]縣人民政府駐临城镇文明東路。
2018年,临高县地区生产总值180.42亿元人民币,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27亿元人民币,第二产业增加值12.25亿元人民币,第三产业增加值52.90亿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30元人民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15元人民币。[2]2020年2月29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宣布临高县退出贫困县序列。[3]
历史沿革
临高县其地在汉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平南越后属儋耳郡,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属珠崖郡,汉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属合浦郡,三国吴赤鸟五年(公元242年)复属珠崖郡,晋太康元年属合浦郡,南北朝宋齐时属珠崖郡、梁陈时属崖州,隋文帝时属珠崖郡。隋炀帝大业三年间(公元607年)属毗善县。[4]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毗善县改名为富罗县,并从富罗县划出东部地区成立临机县,临机县属崖州。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临机县改属琼州,唐高宗乾封(667年),临机县复属崖州。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临机县改为临高县。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临高县改属琼州。南汉乾和十五年(957年),富罗县撤销,其地部分并入临高县。临高县在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属琼管安抚司,在元丰年(1080年)属广南西路琼管安抚司,在宋徽宗宜和年间(1119-1125年)属琼管安抚都监,在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属湖广行中书省琼州路安抚司,至元十七年(1280年)属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属乾宁军民安抚司,至正末年属广西行中书省乾宁军民安抚司,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属广西行中书省琼州,洪武三年(1370年)属广东行中书省琼州府,洪武七年(1374年)属广东布政司琼州府,清朝时期属广东省琼崖道。[4]
民国十年(1921年),废除道制,临高县直属广东省。民国十五年(1926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间,临高县先后隶属琼崖行政区公署、南区善后公署、琼崖临时政务委员会、琼崖绥靖委员会公署、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海南特区行政公署。1939年9月25日,日本军队占领临高县,国民党政权临高县政府迁到白沙黎地冲术村,后又迁到坡春村。1945年,临高县政府迁回临城镇。1950年4月21日,临高县归属共产党政权。[5]1950年5月,临高县属海南岛军政委员会。1955年6月,临高县改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1958年1月,临高县与澄迈县合并为金江县(1959年1月金江县改名为澄迈县[6])。1961年5月,临高县从金江县分出。[4]1988年4月,海南行政区改为海南省,临高县直属海南省。[7]
行政区划
临高县下辖11个镇[8]:
临城镇、波莲镇、东英镇、博厚镇、皇桐镇、多文镇、和舍镇、南宝镇、新盈镇、调楼镇和加来镇。
人口民族
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臨高縣常住人口420594人[9],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減少7279人,減少1.7%,年平均下降率為0.19%。
地理资源
临高農田
临高县大部分土地属玄武岩风化发育而成的红壤上,其次是浅海沉积和河流冲积发育而成的砂质土,土层深厚,含有机质多,土壤肥力好,气候一年四季温暖如春适宜发展农业和种植各种作物: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胡椒、香茅、咖啡;丰产林主要有小叶桉、木麻黄;水果主要有香蕉、芒果、荔枝、龙眼、杨桃、菠萝蜜等。粮食产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是蔗糖、花生、橡胶、胡椒等经济作物和香蕉、荔枝、龙眼、黄皮等热带水果。畜牧业产物主要有猪、牛、养、兔和家禽,特产为临高乳猪、东江玉兔、南宝鸭等,除此之外还有兔、蛇、穿山甲等动物资源。[10]
临高县海岸线长71公里,海港11处,海域面积376平方公里,内陆海域5.66万亩,可利用浅海滩涂4万亩。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发展渔业生产条件好。渔业作物有马鲛鱼、鲳鱼、石斑鱼、墨鱼、红鱼、鱿鱼、海带、带子等600多种,以“临高玻璃鱼”闻名。近海海域适合养殖鲍鱼等贝类,海湾滩涂适合养殖对虾、珍珠贝、文科哈、螃蟹、石斑鱼和黄花鱼等,内陆河瑭水库适宜养殖鳗鱼、鲤鱼、福寿鱼、鲢鱼、埃及瑭虱等。临高县大小河流68条,主要河流为文澜河,全程流长86.5公里。全县水力蕴藏量达2万千瓦,中小型水库92宗,总库容量达8000万立方米。水域面积5.6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8%。[10]
2018年,临高县粮食播种面积1.94万公顷,粮食总产10.46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2.16亿元人民币,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6.67亿元人民币。肉、蛋、奶总产2.9万吨,水产品总产12.26万吨。[2]
气候
臨高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接近熱帶莽原氣候
临高县(1981−2010)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33.5 (92.3)
|
36.5 (97.7)
|
39.3 (102.7)
|
39.6 (103.3)
|
40.3 (104.5)
|
39.0 (102.2)
|
39.0 (102.2)
|
37.0 (98.6)
|
36.2 (97.2)
|
33.8 (92.8)
|
34.8 (94.6)
|
31.8 (89.2)
|
40.3 (104.5)
|
平均高温 °C(°F)
|
21.9 (71.4)
|
23.1 (73.6)
|
26.4 (79.5)
|
30.1 (86.2)
|
32.3 (90.1)
|
33.5 (92.3)
|
33.6 (92.5)
|
32.5 (90.5)
|
31.1 (88.0)
|
28.9 (84.0)
|
25.9 (78.6)
|
22.7 (72.9)
|
28.5 (83.3)
|
日均气温 °C(°F)
|
17.6 (63.7)
|
18.7 (65.7)
|
21.3 (70.3)
|
25.0 (77.0)
|
27.3 (81.1)
|
28.6 (83.5)
|
28.7 (83.7)
|
28.1 (82.6)
|
26.9 (80.4)
|
25.1 (77.2)
|
22.0 (71.6)
|
18.6 (65.5)
|
24.0 (75.2)
|
平均低温 °C(°F)
|
14.8 (58.6)
|
16.1 (61.0)
|
18.4 (65.1)
|
22.0 (71.6)
|
24.1 (75.4)
|
25.1 (77.2)
|
25.2 (77.4)
|
25.1 (77.2)
|
24.2 (75.6)
|
22.4 (72.3)
|
19.1 (66.4)
|
15.7 (60.3)
|
21.0 (69.8)
|
历史最低温 °C(°F)
|
4.1 (39.4)
|
5.5 (41.9)
|
6.3 (43.3)
|
13.4 (56.1)
|
16.1 (61.0)
|
20.6 (69.1)
|
21.4 (70.5)
|
21.9 (71.4)
|
18.7 (65.7)
|
13.1 (55.6)
|
8.2 (46.8)
|
2.6 (36.7)
|
2.6 (36.7)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17.0 (0.67)
|
28.5 (1.12)
|
35.8 (1.41)
|
58.4 (2.30)
|
118.6 (4.67)
|
168.6 (6.64)
|
200.6 (7.90)
|
266.4 (10.49)
|
270.3 (10.64)
|
230.6 (9.08)
|
54.2 (2.13)
|
26.9 (1.06)
|
1,475.9 (58.11)
|
平均相對濕度(%)
|
86
|
87
|
86
|
84
|
82
|
81
|
81
|
84
|
85
|
84
|
82
|
83
|
84
|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
交通
公路
铁路
风景名胜
文化
临高哩哩美,是流传于海南省临高县渔民中的一种汉族民歌种类,起源于南宋绍兴年间,当时渔业生产连年丰收,渔村处处回荡着渔姑卖鱼的叫卖声,叫卖声成了“哩哩美”渔歌的最初旋律,后来渔民在生活和劳动中,如仍以该旋律为音乐主题,形成“哩哩妹”渔歌调。临高哩哩美已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12]
临高木偶戏,是人偶同台演出的木偶戏。演出时设有布幛,演员手擎木偶化装登台,合扮同一角色,人偶交叉表演,主要唱腔“阿罗哈”和“朗叹”,用临高语演唱,伴奏以双锁呐为主。[12]
小说《临高启明》,以五百余名当代社会各行各业的失意青年通过一个虫洞穿越到明末崇祯年代的临高县作为主要故事背景。[13]
参考文献
- 《临高县志》编委会编. 《临高县志》.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0.1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