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学名:Vicia faba)是一年生或越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又名胡豆、佛豆、川豆、倭豆、罗汉豆、豌豆(湖北湖南部分地区称谓),原产亚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相传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期传入中国,8世纪左右从中国传入日本。據說為菩提僊那渡日後交給行基種植於兵庫縣的武庫村。[1][2][3]
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方形中空有棱;羽状复叶;花一至数朵腋生,白色或淡紫色花冠带有紫斑。
株高30~180厘米。子叶不出土;主根系发达;茎四棱、中空,四角上的维管束较大,有利于直立生长。羽状复叶,顶端小叶退化呈刺状,无卷须。总状花序,每花梗一般着花2~6朵,淡紫红色、紫白色或白色的蝶形花,自下而上开花。每荚2~8粒种子,荚果肥厚,外被细茸毛,果壁内层有海绵状茸毛;椭圆扁平的种子;乳白、资、褐或青色种皮;有大、中、小粒三个变种。
名称由来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食物本草》中认为:“豆荚状如老蚕,故名”。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中说:“蚕时始熟,故名”;而王貞所說蠶豆實為豌豆,見〈王禎農書〉卷七〈百穀譜集 之二〉豌豆條:「豌豆,種與大小麥同時。來歲三四月則熟。又謂之『蠶豆』,以其蠶時熟也。百穀之中,實為先登。蒸煮皆可便食,是用接新,代飯充饑。」
用途
蠶豆做為人類栽培用糧食的時間悠久,在西元前6000年已經在東地中海區域栽種,可能是人類最早期種植的作物種類之一。豆類植物具有固氮作用功能,且蠶豆可在高鹽度土壤中存活,植株也較為耐寒,可作為覆土作物使用。
蠶豆可以作为粮食、蔬菜、药材、饲料、绿肥使用。但患有G6PD缺乏症(蠶豆症)者不可接觸、食用。
- 干燥后的蚕豆可以作为粮食使用
- 新鲜的蚕豆可以作为蔬菜,有煮、炒、做汤等多种做法
- 入药,中医认为蚕豆性平味甘,具有益胃、利湿消肿、止血解毒的功效
- 饲料
- 绿肥
- 古希臘及羅馬認為蠶豆與冥界有關,認為不祥而不愛食用,並將蠶豆用於葬禮儀式。古希臘著名數學家、哲學家畢達哥拉斯還認為蠶豆裡有亡者的靈魂。
参见
參考文獻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 《植物名實圖考·蠶豆》,出自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