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夜市以當中的台灣小吃聞名,通常在路邊設有小桌子小凳子就地坐下享用,或是打包帶走。小吃的潮流快速的更新,但有些極富特色受大歡迎的小吃,例如蚵仔煎、香雞排、烤香腸、烤玉米、米血糕、珍珠奶茶、地瓜球、沙威瑪、臭豆腐隨處可見。有些城市,或是某個夜市因為某種小吃而出名,例如台南的擔仔麵和棺材板。目前大約有300多間夜市分佈在全台各縣市。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於2010年進行的網路票選,臺灣前五名夜市分別為高雄六合夜市、臺北士林夜市、宜蘭羅東夜市、臺南花園夜市、臺中逢甲夜市[1]。
「2017台北夜市打牙祭」推出由民眾透過網路票選的夜市十大美食活動,前三名分別為臭豆腐、蚵仔煎、雞排。[2]
歷史
夜市在臺灣,有超過100年的歷史。通常是因為當地的交通方便,或是有遼闊場地以及多人群聚集而加以形成。據《臺灣日日新報》資料,1908年,有人在鳳山廳旗津天后宮廟前空地設夜市,營業時間為18時至24時[3]。
此外,日治時期的納涼會活動也影響了後續臺灣夜市的發展。[4]
四大形態
臺灣夜市主要分為四種形態:
- 觀光夜市:由政府相關單位輔導原本街邊夜市為整齊、規劃良好的觀光區,並結合當地特色俾使成為觀光休閒的夜市。
- 街邊型夜市:又稱商圈型夜市,多為既有商業區延長營業至深夜,商家多有自家或承租店面,亦會吸引攤販會在路邊開張營業,都會區的夜市常屬於商圈夜市。
- 商場型夜市:集中於大型建築物內的夜市。
- 流動型夜市:多為在市區空地或市郊營業,平時可能作為停車場,只在特定日期(例如每週三、五)營業;商家全為攤販形態,傍晚時到達場地,午夜過後全部撤除。流動夜市的移動特性,使得夜市可以巡迴深入各鄉鎮。對於大都會如台北台中高屏地區而言,流動夜市過去稱作商展,表商業產品的展示[5][6]。現在的人習慣稱夜市,商展這一名詞才漸漸被夜市取代。
貨品選擇
夜市不但供應小吃也提供各式各樣的珍奇貨品,例如衣服、書包、鞋子、工藝品、鐵器,還有一些小遊戲,顧客只要投入硬幣就能玩上一段時間。
- 雜貨:販賣五金、雜貨、日常用品等。
- 美食:販賣飲食料理,以及許多地方小吃。
- 遊戲:經營一些簡單遊戲,例如打電動玩具、打牌、打彈珠、射飛鏢、射箭、撈金魚、套圈圈、玩具搶擊、夜市麻將賓果等,近代更出現夾娃娃機等,而其中射箭遊戲防護普遍沒做好,有安全上的疑慮[7]。
- 休閒:尤其夏天夜市人潮較多。情侶約會吃喝玩樂都有的地方形成一種另類文化場所,常有藝人演出造勢,文化表演等等。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
正餐料理 | | |
---|
小吃 | |
---|
甜點 | |
---|
飲料 | |
---|
原住民料理 | |
---|
原料與醬料 | |
---|
其他菜系 | |
---|
文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