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條目介紹的是前中國同盟會南洋總支部以及孫文(孫中山)在新加坡時的居所之一。關於其他紀念孫文的場所,詳見「
孫中山紀念館 」。
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 通稱孫中山南洋紀念館 (英語:Sun Yat Sen Nanyang Memorial Hall ),原名明珍廬 、晚清園 、孫中山故居 ,是一棟位於新加坡 諾維娜 馬里士他 的雙層花園式別墅[ 1] [ 2] ,藏有中華民國 國父孫文 (習稱孫中山)及辛亥革命 相關文物,並有展覽講述孫中山於東南亞 一帶的革命活動、革命對新加坡的影響,以及新加坡在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等。
晚晴園作為前中國同盟會 的南洋總支部以及孫文在新加坡時的居所之一,對晚清 時期的中國革命事業有著極大的影響。
歷史
孫文(位於前排中央)與新加坡同盟會會員合照
晚晴園裡的孫文銅像
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的建築本體「晚清園」(原名「明珍廬」)於1900年動土,1902年落成;原為商人梅春輔所有,後來轉賣給另一位商人林亞相 [ 2] [ 5] [ 6] 。1905年,橡膠業鉅子張永福 (新加坡華僑領袖林義順 的舅舅、前新加坡國防部 部長張志賢 的曾叔公)向林亞相購買了別墅,因是供他年邁的母親陳寶孃 頤養天年,因而將別墅更名為「晚晴園」[ 1] [ 2] [ 6] [ 7] 。
1905年7月,張永福與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 總理孫文 (習稱孫中山)首次見面[ 2] 。當孫文於1906年4月再度來到新加坡,準備建立同盟會在東南亞 的基地發展革命事業時,張永福主動將該園借予孫文,於是孫文便於1906年4月6日在晚晴園正式成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並將其作為同盟會在南洋的總支部[ 1] [ 2] [ 9] [ 10] 。同盟會至少在晚晴園策畫了三次起義行動,包括潮州黃岡起義 (1907年5月)、廣西鎮南關起義 (1907年12月)以及雲南河口起義 (1908年4月),同時晚晴園對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的成功也有一定影響[ 1] [ 2] [ 11] 。
1910年,同盟會南洋總支部遷往檳城 。同年8月,張永福將晚晴園賣出[ 2] 。之後晚晴園幾經轉手,最後於1937年由李光前 、李俊承 、李振殿 、周獻瑞 、陳延謙 及楊吉兆 等6位新加坡中華商務總會(Singapore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 ,後更名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 )的商人買下,並將別墅捐給新加坡商會作為歷史紀念景點[ 2] [ 11] [ 13] [ 14]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間,晚晴園被日軍 佔領,成為其聯絡據點及日本憲兵 的辦公室,許多文物在這段期間遭到損壞[ 2] [ 15] 。戰後,中華民國 國民政府 對別墅進行了整修,之後晚晴園成為了中國國民黨 的新加坡支部[ 2] [ 13] 。1951年國民黨被迫離開新加坡之後,晚清園復由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持有[ 2] [ 15] 。1964年,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對晚清園進行了整修,之後在1966年以「孫中山故居」之名向外界開放[ 2] 。
1994年,晚晴園被新加坡政府 指定為國定古蹟[ 1] [ 2] [ 16] 。1996年,孫中山故居更名為「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名稱沿用至今[ 2] [ 17] 。之後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於1997年11月暫時關閉,耗資750萬新加坡元 進行整修後,於2001年11月12日(孫文誕辰135周年)重新開放[ 2] [ 14] [ 18] 。
2009年,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將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委由國家文物局 經營管理[ 1] [ 2] [ 19] 。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於2010年10月再度關閉,耗資560萬新元進行整修,於2011年10月8日重新開放,以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2] [ 7] [ 20] 。2014年,再度豐富其常設展廳的內容。更新後的展廳主要展出一系列由私人和社團機構所提供的展品,並新增3D投影和全像攝影 等多媒體呈現方式[ 7] 。
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與其他各國的孫中山紀念館不同之處,在於展廳以新加坡和南洋為重心,具體地闡述了革命對新加坡社會,包括在文化教育和經濟發展等領域中的影響[ 1] [ 2] [ 7] 。
參見
參考資料
書籍
外部連結
Template:新加坡旅遊景點
1970年代刊宪
1980年代刊宪
1990年代刊宪
2000年代刊宪
2010年代刊宪
2010 2011 2013 2014 2015 2016 2019
2020年代刊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