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梵語:महा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पदेश,羅馬化:*Mahāprajñāpāramitopadeśa)[1],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優波提舍》、《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釋論》、《般若經問論》[2],簡稱為《大智釋論》、《智度論》、《大智論》、《大論》、《智論》、《釋論》等,是以九部般若中的「中品般若」——也就是《大品般若經》(梵本二萬二千頌)為對象的注釋書,為大乘佛教中觀學派的重要著作。本論已不存梵本,僅漢譯本傳世。
在漢傳佛教之中,三論宗吉藏,天台宗慧思、智顗,及華嚴宗澄觀等人的著作,都大量引用了《大智度論》[3]。天台止觀的代表性著作《次第禪門》一書,就大抵取材自《大智度論》[4]。兼習《大智度論》本是南北朝佛教的普遍風氣[5][6],而在以長安、鄴城為中心的北方佛教中,更出現專門研習《大智度論》的北土智度論師[5]。
題名
吉藏《大品經義疏》引廬山慧遠《般若經問論集》(又名《大智論抄》),稱《大智度論》的梵語題名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優波提舍》[7]。自新疆庫車出土的二份《大智度論》古寫本殘卷,亦題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優波提舍》[1]。
作者
傳說龍樹為大龍菩薩帶至龍宮,得受諸多方等深經、無量妙法,出來後大弘佛法,作《優波提舍》十萬偈、《中論》五百偈等[8][9]。傳說所提及的《優波提舍》,或許就是《大智度論》,根據僧叡〈大智釋論序〉的記載,龍樹作《大智度論》,其略本有十萬偈。
對於《大智度論》的作者是否為龍樹,現代研究者沒有一致的看法。有認為此論是從說一切有部轉學大乘之喀什米爾僧人所造,亦有人認為此論即是龍樹所造[8]。
翻譯
後秦弘始四年(402年)鳩摩羅什於長安逍遙園西明寺始譯,至弘始七年(405年)譯訖,經論合編合計一百卷。其中,《大品般若經》(梵本二萬二千頌)佔二十七卷,若扣除經文,釋論應為七十三卷。《大智度論》一百卷的前三十四卷詳釋《大品般若經·序品》,這部份為全譯,解釋其他品的釋論是擇要譯出。
內容
《大智度論》從大乘中觀學派的立場講述中道實相,以四悉檀和二諦解釋實相之理,並對《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作出系統性的解說,大力闡揚了般若經的空觀和菩薩行思想。论中所引经籍甚多,保存大量当时流传于北印度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为研究大乘佛教和古印度文化的重要资料。
注釋
廬山慧遠以《大智度論》“繁重”,為便初學,加以删削而成《大智論抄》,又名《般若經問論集》,已佚。歷史上,存在多種《大智度論》的注釋,但今僅存北周慧影的《大智度論疏》(原24 卷,現存 7 卷)。
現代考證
比利時研究《大智度論》的學者艾蒂安·拉莫特,基於本論對說一切有部及北印度傳說的熟悉程度等理由,以及其他的疑點,提出此論可能不是出身南印度的龍樹所造[8]。
日本學者干潟龍祥,仍肯定本論為龍樹所作,但是以為鳩摩羅什在漢譯過程中已有所增修,產生諸如「秦言」、「天竺語法」之類,絕非梵本會有的段落[8]。
印順法師支持本論為龍樹所造,主張論主包容異說而涵括全印各學派,不止於說一切有部義,所引之事不限於北印,與南印度亦有密切關係。他對其他的懷疑理由也作出回應,並認為「秦言」、「天竺語法」之類的按語,是歷代譯經者增添夾注的慣例,由僧叡等人為之[8]。
参考文献
- ^ 1.0 1.1 周伯戡. 庫車所出《大智度論》寫本殘卷之研究. [2020-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今此寫本殘卷明白地寫著「優波提舍」,所以「論」的梵文必定是upadesa無誤。《大智度論》的梵文原名必定是Mahāprajñāpāramitopadeśa。經此兩寫本殘卷的驗証,過去國際學者對此書梵文原名的揣測,至此可以平息。
- ^ 《出三藏記集·雜錄》:「宋明帝勅中書侍郎陸澄撰《法論》目錄序……《般若經問論》序(釋慧遠)」
廬山慧遠〈大智論抄序〉:「其人以《般若經》為靈府妙門,宗一之道,三乘十二部由之而出,故尤重焉。然斯經幽奧,厥趣難明,自非達學,尠得其歸。故敘夫體統,辨其深致。若意在文外,而理蘊於辭,輒寄之賓主,假自疑以起對,名曰《問論》。」
《法苑珠林》:「又依《般若問論》云漚樓頻螺林中成佛。」,引自《大智度論》卷二十六:「得道時,漚樓頻螺林中,獨在樹下成佛。」
- ^ 釋厚觀. 《大智度論》講義的 編輯與教學 (PDF). 佛教圖書館館刊. 2019, 66: 15–25 [2024-05-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6-04).
- ^ 林惠勝. 智者大師的禪法:以「通明觀」為中心的論述 (PDF). 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 2004, 4.
- ^ 5.0 5.1 釋聖凱. 《大智度論》在南北朝的流傳及其影響. [2024-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1).
- ^ 李四龍. 經典、地域與思想傳統——以六世紀地論師與北方佛教中心為例. 中國高校社會科學. 2014 [2024-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1).
- ^ 吉藏《大品經義疏》:「解云:《論》無別文,但《論》題云《大智度》,有是為智。何故爾?遠法師依《大論》造《問論》云《摩訶般若波羅蜜優波提舍》。今《大論》秤(稱)為《大智度》,即是以智翻波若也。」
- ^ 8.0 8.1 8.2 8.3 8.4 釋印順. 《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 東方宗教研究. 1991, 2: 9–70 [2024-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7).
- ^ 廬山慧遠〈大智論抄序〉:「有大乘高士,厥號龍樹,生于天竺,出自梵種。……遂自誓落簪,表容玄服,隱居林澤,守閑行禪,靖慮研微,思通過半。……俄而迴步雪山,啟神明以訊志,將歷古仙之所遊。忽遇沙門於巖下,請質所疑,始知有方等之學。及至龍宮,要藏祕典,靡不管綜。滯根既拔,則名冠道位,德備三忍。然後開九津於重淵,朋鱗族而俱遊。學徒如林,英彥必集。由是外道高其風,名士服其致,大乘之業於茲復隆矣。其人以《般若經》為靈府妙門,宗一之道,三乘十二部由之而出,故尤重焉。然斯經幽奧,厥趣難明,自非達學,尠得其歸。故敘夫體統,辨其深致。若意在文外,而理蘊於辭,輒寄之賓主,假自疑以起對,名曰《問論》。」
僧叡〈大智釋論序〉:「龍樹生於像法之末……像末多端,故乃寄跡凡夫,示悟物以漸。又假照龍宮,以朗搜玄之慧。託聞幽祕,以窮微言之妙。爾乃憲章智典,作茲《釋論》。其開夷路也,則令大乘之駕方軌而直入。其辨實相也,則使妄見之惑不遠而自復。……經本既定,乃出此《釋論》。論之略本有十萬偈,偈有三十二字,并三百二十萬言。」
《龍樹菩薩傳》:「龍樹菩薩者,出南天竺梵志種也……即自誓曰:我若得脫,當詣沙門,受出家法。既出入山,詣一佛塔,出家受戒,九十日中,誦三藏盡。更求異經,都無得處。遂入雪山,山中有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摩訶衍經典與之。……大龍菩薩見其如是惜而愍之,即接之入海,於宮殿中開七寶藏,發七寶華函,以諸方等深奧經典,無量妙法授之。……龍樹既得諸經一相,深入無生,二忍具足。龍還送出於南天竺,大弘佛法,摧伏外道,廣明摩訶衍作《優波提舍》十萬偈,又作《莊嚴佛道論》五千偈,《大慈方便論》五千偈,《中論》五百偈,令摩訶衍教大行於天竺。又造《無畏論》十萬偈,《中論》出其中。」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