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革命根据地(1929年6月21日—1931年9月)是中国共产党在闽西地区建立的苏区,其政权称闽西苏维埃政府(1930年3月18日—1932年3月18日)。
历史
1929年3月14日,红四军占领长汀县城。3月中旬,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丘潮保任主席。5月23日,红四军第一次攻下龙岩县城。25日,占领永定县城。27日,永定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张鼎丞任主席。6月3日,红四军第三纵队第二次攻下龙岩县城,随后又主动撤出。6月19日,红四军第三次攻下龙岩城,歼灭当地军阀陈国辉的主力。至此,闽西境内已没有大股的国民党部队。6月21日,龙岩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邓子恢任主席。闽西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1930年3月18日至24日,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龙岩召开,会议通过了军事、经济、财政、文化、建设等5项决议案及组织、土地、山林、工会、劳动、婚姻、合作社、裁判等16项法案和法规,选举成立闽西苏维埃政府(又称闽西特区苏维埃政府),由35名执行委员组成,以邓子恢为主席。闽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标志着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当时,闽西苏区范围包括龙岩、永定、上杭、长汀及平和、武平、连城的一部分,龙岩、永定的县城都在苏维埃政府控制下。至1930年6月,全地区共建立5个县苏维埃政府、57个区苏维埃政府、5个区革命委员会、557个乡苏维埃政府,赤色区域人口约85万,占闽西各县总人口的一半以上[5][6]。
1930年9月,中央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将全国十几个苏区划分为6个特区,其中以赣南、闽西和广东东江3块苏区组成闽粤赣特区。中共中央派遣中央委员邓发前往主持工作。1930年12月,邓发到达闽西,召开了中共闽粤赣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以邓发为书记的中共闽粤赣特区委员会,取代原来的中共闽西特委,隶属于设在赣南的中共苏区中央局,实际领导闽西苏区各县及广东饶平、大埔一部分地区。
1931年9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共闽粤赣省委和闽西苏维埃政府迁入长汀县城。闽西的新十二军与红一方面军的老十二军改编合并,仍然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这时的闽西苏区有7个县约40个区,即以合溪为中心的永定县,以白砂为中心的上杭县,以涂坊为中心的新汀县,以新泉为中心的新泉县,以连城为中心的连城县,以汀州为中心的长汀县以及宁化南部的宁化县。并完全打通了与江西苏区的联系,以赣南、闽西红色区域为基础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汀州市召开,成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取代闽西苏维埃政府。
行政区划
闽西苏区由于处于内战时期,其行政区划也随着进攻或退却而变化。1930年3月,成立闽西苏维埃政府时,辖龙岩、永定、上杭、武平、长汀5县;同年7月,连城县成立县革命委员会;10月,长汀、连城2县合并为汀连县。1931年2月,在福建平和及广东饶平、大埔3县边界,建立饶和埔县;漳平永福、龙车等区,也建立区苏维埃政权;4月,上杭、武平2县合并,成立杭武县。9月,增设汀州市。11月,宁化成立县苏维埃。12月,闽西苏维埃政府将闽西苏区重新划分为上杭、永定、新汀、新泉、连城、长汀、宁化7县。1932年2月,武平县在武东又恢复县苏维埃政府。3月,新汀县撤销,将其辖区南阳并入新泉县,才溪、通贤归上杭县,畲心、涂坊、水口、濯田等地归长汀县[7]。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
|
附:特区(实际存在且相当于省级者) | | |
---|
附:《中央政治局关于苏维埃区域目前 的工作计划》拟设的特区(相当于省) (1930年10月24日) | |
---|
附:中共苏区中央局 《通告第一号》拟设的行政区划 (1931年1月15日) | |
---|
省 | |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 | |
---|
附:直辖县(县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