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海號航空母艦

珊瑚海
USS Coral Sea CVB-43
珊瑚海號在地中海巡航。攝於1986年1月29日。
概觀
艦種航空母艦
艦級中途島級(3號艦)
製造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廠
動工1944年7月10日
下水1946年4月2日
服役1947年10月1日
1960年1月25日
退役1957年4月24日
1990年4月30日
結局1993年3月4日出售拆解
除籍1991年4月30日
技术数据
標準排水量一般:45,000噸
作戰:55,450噸
滿載排水量60,100噸
全長整體:968呎
水線:900呎
全寬整體:136呎
水線:113呎
吃水33呎
鍋爐12座鍋爐
8座1,250千瓦蒸汽輪機
2座850千瓦柴油輪機
4軸
功率212,000軸馬力
試航:215,520軸馬力
最高速度33節
試航:33.03節
續航距離20,000海哩/15節
服役:15,000海哩/15節
乘員330名軍官
3,253名水兵
武器裝備14門單裝5吋/54火炮
21門4聯裝40毫米高射砲
28挺20毫米機炮
裝甲飛行甲板及下甲板:3.5吋
機庫甲板:80磅
防護甲板:70磅
裝甲帶:7-7.6吋
防水壁:6.3吋
指揮塔:3.5-6.5吋
舵機:6.3-7.6吋
艦載機64架F4U
64架SB2C
8架F6F
其它3座升降台
2座彈射器
模版參考來源:[1]

珊瑚海號航空母艦(英語:USS Coral Sea舷號CVB/CVA/CV-43),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為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的三號艦。它是美軍第二艘以珊瑚海為名的軍艦,以紀念太平洋戰爭中的珊瑚海海戰

珊瑚海號在1944年於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始建造,並在1946年下水,最後於1947年服役。在接著十三年,珊瑚海號一直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並曾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中協助撤走美國僑民。1960年,珊瑚海號調往太平洋艦隊,並在1964年北部灣事件後開始參與越戰。此後十一年間,珊瑚海號一共八次部署到越南作戰,參與了美軍多場重要戰事。1975年越戰結束前夕,珊瑚海號參與了常風行動,支援美軍直升機救走西貢多名南越人員及美國僑民。西貢淪陷後,珊瑚海號又在馬亞圭斯號貨船事件中轟炸了紅色高棉的軍事設施。

越戰結束後,珊瑚海號主要在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兩大海域執勤。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期間,美軍曾安排珊瑚海號為營救人質的特種部隊提供空中支援,但因營救行動失敗而未有成事。1983年珊瑚海號由太平洋艦隊調返大西洋,在1986年的黃金峽谷行動中空襲利比亞,又於1989年黎巴嫩內戰人質綁架風潮期間,協助貝魯特的美國大使館人員撤走。1990年珊瑚海號從海軍退役,並於翌年除籍,最後於1993年出售拆解。

建造及核武飛行中隊試驗

服役不久的珊瑚海號正在公海試航,攝於1948年2月11日。相片可見珊瑚海號飛行甲板的F4U戰鬥機A-1攻擊機,以及右舷的7門5吋火炮。珊瑚海號建成時只有14門5吋火炮,而兩艘姊妹艦中途島號羅斯福號則有18門。隨著美國海軍戰術演變,三艦的火炮在往後的數十年間陸續拆除。

美國海軍舷號CVB-43的航空母艦,在1944年7月10日於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始建造。當時海軍已經把「珊瑚海」用作命名舷號CVB-42的航空母艦,而CVB-43則未有艦名。後來,美國總統羅斯福在1945年4月12日去世,海軍決定把在4月29日下水的CVB-42更名為「富蘭克林·D.·羅斯福」,以紀念這位前紐約州州長對海軍的貢獻。至於「珊瑚海」的艦名,則改為套用到CVB-43航空母艦。[2]

珊瑚海號(CVB-43)在1946年4月2日下水,由托馬斯·金凱德上將的夫人擲瓶。金凱德本人是珊瑚海海戰中美國巡洋艦編隊的指揮官。[3]1947年10月1日,珊瑚海號在大西洋艦隊服役,以諾福克海軍基地為母港,並在1948年1月19日至4月5日於古巴墨西哥灣海域試航。[4]

珊瑚海號投入現役之際,正值美國蘇聯之間的冷戰逐步升級。當時海軍只有經改裝的P-2V海王星巡邏機可以攜帶核武,而P-2因機身龐大之故,只能在中途島級航空母艦起飛。故此,美國海軍計劃為三艘中途島級編組核武飛行中隊,並在各艘中途島級舉行連串飛行試驗,珊瑚海號即為其中之一。[5]P-2V巡邏機的首次艦上起飛是在1948年4月27日於珊瑚海號進行,而翌年3月7日,資深海軍飛行員約翰·T.·海沃德英语John T. Hayward又於珊瑚海號駕駛一架P-2V巡邏機起飛,並攜帶一枚10,000磅的假彈(模擬小男孩原子彈),空投到埃爾森特羅外的目標,最後折返到馬利蘭州的海軍航空站降落。後來AJ-1野人式攻擊機英语North American AJ Savage投入現役,成為美國海軍第一代專為核打擊任務而設的艦載機;而AJ-1攻擊機的首次艦上起飛及降落,亦是在珊瑚海號上進行(時為1950年8月21日,由海沃德擔任試飛飛行員)。[4][6][7]

地中海巡航及蘇伊士運河危機

珊瑚海號自服役之後,便定期到地中海巡航訪問,與歐洲盟國海軍演習備戰。1948年6月7日,珊瑚海號首次到地中海巡航,訓練海軍學院的見習軍官,並且與密蘇里號戰艦一同在公海操練。期間珊瑚海號曾到訪葡萄牙里斯本法國蔚藍海岸儒昂湾直布羅陀,於8月6日返抵諾福克。返國後珊瑚海號進入船塢維修,並且更換艦島設施。[8][9]

1949年5月3日,珊瑚海號第二次到地中海巡航。此行珊瑚海號先後到訪直布羅陀、西西里奧古斯塔灣英语Augusta Bay (Sicily)巴勒莫那不勒斯利佛諾康城雅典伊斯坦堡蘇達灣英语Souda Bay,在9月26日返抵諾福克。[9][8][10]

1950年上半葉,珊瑚海號一直留在近海訓練。同年6月25日韓戰爆發,但珊瑚海號未有派往遠東,繼續在大西洋艦隊。9月9日珊瑚海號第三次到地中海巡航,並到訪直布羅陀、薩丁尼亞阿蘭奇灣、奧古斯塔灣、胡安灣、康城、蘇達灣、雅典帕勒隆灣英语Phaleron Bay塔蘭托、利佛諾、那不勒斯、阿爾及爾奧蘭,於1951年2月1日返抵諾福克。這次巡航也是美國航空母艦首次攜帶核彈的非核子組件出征,而珊瑚海號在巡航期間曾多次在海上軍演。[9][11]

珊瑚海號在1951年2月返國不久,旋即於3月20日再次前往地中海。此行珊瑚海號參與了北約代號「蜂巢」(Exercise Beehive I)的聯合演習。這次演習是北約首次大型海上演習,參與國家包括英國、法國、希臘(準成員國)及意大利。珊瑚海號亦在演習中途順道到訪各國港口,最後在10月6日返抵諾福克。稍後珊瑚海號進入船塢翻修。[9][12]

1952年2月,珊瑚海號翻修完畢,留在近岸訓練。4月19日,珊瑚海號第五次到地中海巡航。此行珊瑚海號參與了第二次「蜂巢」演習(Exercise Beehive II),又曾到訪南斯拉夫斯普利特,使之成為第一艘到訪南斯拉夫的美國航母。南斯拉夫總理鐵托在珊瑚海號停泊期間,曾經登艦參觀。珊瑚海號在10月1日返航前夕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43,最後在10月12日返抵諾福克。[9][13]

1953年4月26日,珊瑚海號第六次到地中海巡航,並再次參與北約的海上聯合演習,又到訪奧蘭、卡利亞里馬賽、塔蘭托、巴塞羅那熱那亞、康城、羅得島塞薩洛尼基、那不勒斯、拉斯佩齊亞華倫西亞及巴勒莫,最後於10月21日返抵諾福克。[9][14]

1954年7月7日,珊瑚海號開始第七次地中海巡航,先後到訪直布羅陀、華倫西亞、塞薩洛尼基、雅典、康城、里斯本、那不勒斯、馬賽、黎巴嫩貝魯特及熱那亞。在本次巡航,珊瑚海號曾兩次與北約成員國海軍演習,而西班牙元首佛朗哥將軍曾在10月於華倫西亞登艦參觀。12月20日珊瑚海號返抵諾福克母港。[4][9]

1955年3月5日,珊瑚海號第八次到地中海巡航。與此前數次的巡航相若,珊瑚海號再次到訪直布羅陀、里斯本、那不勒斯及伊斯坦堡等地中海港口,並且與其他國家的海軍演習,最後在9月29日返抵諾福克,然後進入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維修。[4][9]

1956年2月1日,珊瑚海號完成維修,並在近海訓練航空聯隊。同年8月13日,珊瑚海號第九次到地中海巡航,接替返國休整的無畏號航空母艦,並先後造訪那不勒斯、巴勒莫、熱那亞、雅典及伊斯坦堡。珊瑚海號在雅典停留期間,希臘國王保羅一世及王后費德莉卡曾經登艦參觀。[15]10月29日,蘇伊士運河危機爆發,而英國、法國及以色列則在31日入侵埃及。當時美國政府下令第六艦隊到東地中海戒備,並協助撤僑。珊瑚海號在10月31日便抵達埃及北部海域,直到11月23日才駛離該地,而戰爭則在11月7日停火。稍後珊瑚海號再到訪奧古斯塔灣、塔蘭托、康城及那不勒斯,最後為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所接替,於1957年2月11日返抵諾福克。[15]

現代化改建及調駐太平洋艦隊

1957年,珊瑚海號進行代號SCB-110A的現代化改建,增設了斜角飛行甲板及新式彈射器,使之更適合在噴射機年代執勤。相片攝於1962年4月16日。

1957年2月26日,珊瑚海號前往美國西岸布雷默頓,進行代號SCB-110A的現代化改建。改建的主要內容包括增設斜角飛行甲板、封閉艦艏及三座C-11蒸汽彈射器。由於珊瑚海號無法通過巴拿馬運河,故此必須繞道南美洲合恩角。航行期間,珊瑚海號順道造訪巴西桑托斯、智利塔爾卡瓦諾瓦爾帕萊索及巴拿馬巴波亞英语Balboa, Panama,於3月10日抵達普吉灣海軍基地。4月24日珊瑚海號暫時退役,開始改建。改建在1960年1月25日完成,而珊瑚海號則在同日重新服役,並以阿拉米達為母港,正式調駐太平洋艦隊。[4][9]

1960年初,珊瑚海號留在美國西岸訓練第15航空大隊的機組人員,並曾經在3月18日到訪加拿大溫哥華。9月19日,珊瑚海號首次到西太平洋巡航,先後到訪珍珠港岩國市橫須賀佐世保神戶沖繩香港蘇比克灣。當時老撾危機正日益加劇,珊瑚海號曾在4月29日到南中國海警備,於5月9日才離開東南亞海域。5月27日珊瑚海號返抵阿拉米達。[4][9]

1961年12月12日,珊瑚海號第二次到西太平洋巡航。此行珊瑚海號再次造訪珍珠港、蘇比克灣、佐世保、橫須賀、神戶及香港,並先後到白令海峽及南中國海警備,而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則在1962年3月30日率領23名日本國會議員登艦參觀。1962年7月17日珊瑚海號返抵阿拉米達,並在9月進入三藩市海軍船塢維修。[4][9]

1963年4月3日,珊瑚海號第三次到西太平洋巡航,並先後造訪珍珠港、澳洲悉尼關島、蘇比克灣、馬尼拉、香港、橫須賀、沖繩、別府市、岩國和佐世保。當年香港因嚴重乾旱而要實施制水,故此珊瑚海號在6月3日到訪香港之時,亦向當地提供256,000加侖(970,000公升)食水援助。11月25日珊瑚海號返抵阿拉米達。[4][9]

越戰

第一及第二階段滾雷行動

1965年3月,第77特遣艦隊正在南中國海演習。相中的四艘航空母艦分別為遊騎兵號(左下)、約克鎮號(左上)、珊瑚海號(右上)及漢考克號(右下)。受到戰局拖累,珊瑚海號自1964年12月7日離開美國後,便長期留在越南作戰,到1965年11月1日才返抵母港,打破了當時美軍航母的持續海外部署日數紀錄(331日)。
1966年6月,北越首都河內的煉油設施遭美國空軍轟炸起火。1966年4月,美軍開始第四階段滾雷行動,獲准轟炸北越部分的煉油設施,但面對北越不斷增強的防空火網,美軍的飛機損失亦有大幅上升。派駐珊瑚海號的第2航空大隊,在1966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之間,便有8架飛機遭到擊落。

1964年初,珊瑚海號一直留在美國西岸。同年8月北部灣事件發生,美國國會通過東京灣決議案,授權總統林登·詹森向北越派軍,美國全面介入越戰。由於遠東情況急轉直下,海軍先在10月派出漢考克號航空母艦到遠東增援,而珊瑚海號則在12月7日隨後出發,最終於1965年1月23日抵達越南外海。[16]雖然美國海軍在北部灣事件後已即時發動飛箭行動(Operation Pierce Arrow),向北越報復攻擊,但詹森卻未再准許任向針對北越的後續進攻。要到12月2日,詹森才批准首階段的橫滾行動(Operation Barrel Roll),准許美軍飛機到老撾北部作有限的對地支援,行動在14日開始執行。[17][18]在此背景下,珊瑚海號起初只有派少量飛機到老撾執勤,最後在30日返航蘇比克灣休整。[19]

1965年2月1日,珊瑚海號回到越南外海的洋基站巡航數日,在7日與漢考克號一同返回菲律賓。但是兩艦離開不久,越共游擊隊便攻擊美軍位於嘉萊省波來古市(Pleiku)的空軍基地,造成多人傷亡。這促使詹森下令海軍執行第一次火飛鏢行動(Operation Flaming Dart I),向北越報復;而珊瑚海號及漢考克號亦被詹森即時召回越南。7日中午12時40分,珊瑚海號及漢考克號分別派出20架及29架飛機,前往攻擊洞海市的軍營及港口設施;而遊騎兵號則派34架飛機空襲洞海以南15哩的山區軍營(Vit Thu Lu)。由於天氣惡劣,漢考克號的機隊無法準確估計攻擊成效,珊瑚海號有一架A-4攻擊機遭防空炮擊落,而遊騎兵號的攻勢更以失敗告終。[20][21]

2月10日,越共游擊隊再次發動攻擊,炸毀歸仁市一處美軍基地,造成23人死21人受傷。詹森因而下令海軍執行第二次火飛鏢行動(Operation Flaming Dart II),空襲位於正和(洞海市西北)的北越軍營。11日早上,遊騎兵號、漢考克號及珊瑚海號依次在9時、9時15分及9時30分派出機隊攻擊,但受到能見度及低雲影響,攻擊無法有效執行;再加上華府為攻擊設下多重交戰限制規則,又禁止使用凝固汽油彈,使美軍機隊大受制肘。最終珊瑚海號一共有兩架飛機遭防空炮擊落,而美軍空襲效果甚微。[21][22]2月13日,詹森批准首階段滾雷行動,並在3月1日正式展開,而針對北越的藍樹偵察任務亦在3月3日開始。[23]珊湖海號在3月5日前往菲律賓,到蘇比克灣休整一周。[16][19]

3月15日,珊瑚海號回到洋基站執勤,參與首階段滾雷行動。18日珊瑚海號與漢考克號聯合空襲懷恩縣以西的富文(Phu Van)及洞海市以北的永山(Vinh Son),攻擊兩地的北越游擊隊補給點。[24]到3月26日,珊瑚海號與漢考克號發動第二次聯合攻擊,派出70架飛機空襲河靜市白龍尾島、永山及枚閏角(位於河靜市東南)四地的雷達設施,其中漢考克號有兩架飛機遭北越防空炮擊落。[24]29日珊瑚海號及漢考克號再派出70架飛機攻擊白龍尾島,但空襲因能見度低而效果不佳,珊瑚海號更有三架飛機遭北越擊落。[24]4月3日,珊瑚海號兩艦分別在上午及下午派出機隊,空襲河內市以南70哩的東方鐵路大橋(Dong Phuong bridge),並使之暫時無法行車。[25]同日海軍亦開始針對老撾東南部胡志明小道鋼虎行動(Operation Steel Tiger)。[23]

漢考克號在4月5日離開休整後,珊瑚海號繼續留在戰場,並在7日再次發動攻擊。4月10日中途島號航空母艦抵達增援,並在15日聯同珊瑚海號空襲了西寧省黑婆山(Núi Bà Đen),攻擊潛藏南越中央高地的越共軍隊。[26]在4月的首兩周,珊瑚海號再有三架飛機遭北越擊落,其中兩名機師陣亡。此外,珊瑚海號的夜間偵察機發現北越正在河內興建SA-2防空飛彈陣地,但華府一直未有授權美軍攻擊。[27]4月16日珊瑚海號離開洋基站,先後到蘇比克灣及香港休整。 [16][28]

5月1日,珊瑚海號回到越南外海會合中途島號,而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也在5月8日抵達。三艦的機隊除了攻擊胡志明小道的補給路線,亦被派往南越領土,為美軍及南越地面部隊提供空中密接支援。由於掩護成效甚為顯著,威廉·魏摩蘭要求海軍在南越外海設立固定的航空母艦執勤點,直至陸軍的機場可以全面運作為止;此一執勤點亦稱為迪西站(Dixie Station)。[29][23]5月12日,詹森下令暫停滾雷行動,嘗試拉攏北越返回停戰談判,但北越未有理會。結果,詹森在18日下令開始第二階段的滾雷行動,並准許空軍及海軍轟炸更多北緯20度以北的目標。[23][30]然而此時詹森仍拒絕派海軍及空軍攻擊河內的S-75防空飛彈陣地,以及北越各地的軍用機場,迫使海空軍只能為飛機增加電子干擾設備,作被動防禦。海空軍的飛機損失因而大幅增加。[31]

5月27日,珊瑚海號前往橫須賀卸載武裝,預備按期返國。但由於越南戰局不斷升級,海軍只好延長珊瑚海號的巡航時間,直至另行通知。6月24日至7月23日,珊瑚海號在洋基站連日派出飛機執勤,並再有兩架飛機遭北越擊落,其中第15航空聯隊的聯隊長更告陣亡。[28]7月24日珊瑚海號為中途島號接替,到香港等港口休假。[32]同日空軍一架F-4被北越防空飛彈擊落,為美軍在越戰遭飛彈擊落的首架飛機。這使詹森終於在准許空軍攻擊河內數個指定的防空飛彈陣地,但效果卻極為惡劣。[33]

8月12日,珊瑚海號回到洋基站,隨即在當日及13日與中途島號聯合行動,空襲河內的防空飛彈陣地,但兩艦卻有六架飛機遭防空炮擊落,兼且未能摧毀任何地面防空飛彈。[34]經此一役,海軍嘗試改良作戰戰術,並將部分陸戰隊的飛行中隊轉移到航空母艦執勤,協助干擾北越的雷達設施;此等反防空飛彈作戰逐漸演變為鐵手行動(Operation Iron Hand)。[33]9月10日珊瑚海號再次到港口休整休整。[16]

10月1日,珊瑚海號再次到洋基站執勤,並預備返國。此行珊瑚海號雖然只在洋基站逗留14日,卻在10月6日取得首次空戰戰績。當日美海軍151戰機中隊英语VFA-151一架F-4B戰鬥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空擊落了一架米格17。由於該架飛機可能隸屬於中國而非北越,海軍一直將這項戰績保密,直到數年後才向外公佈。[32]10月14日珊瑚海號先到蘇比克灣卸載軍資,終於在11月1日返抵阿拉米達,並在22日進入三藩市海軍船塢大修。此行珊瑚海號打破美軍航母的持續海外部署日數紀錄(達331日),共有21架飛機遭北越擊毀,出擊數超過10,800架次,並憑著艦員戰功獲授海軍部隊嘉獎(Navy Unit Commendation)。[16][35]

第四階段滾雷行動

1966年4月,珊瑚海號終於完成維修,開始在近海試航,並訓練駐艦的第2航空大隊。7月29日,珊瑚海號前往西太平洋,並途經珍珠港、橫須賀及蘇比克灣三個港口,預定在8月26日離開菲律賓往越南作戰。由於艦體其中一個螺旋槳意外損毀,珊瑚海號要折返橫須賀緊急維修,到9月12日才抵達洋基站作戰,並與星座號無畏號兩艘航母會合,接替延遲休假的羅斯福號航空母艦[36]

在珊瑚海號離開戰場的一年,越戰已經大幅升級。美軍在1966年4月開始第四階段滾雷行動,並在6月底獲准空襲北越的煉油設施(又稱POL攻擊)及部分指定的工業建築,但轟炸區域大致上仍局限於北越南部。北越仍可大量運輸各種防空炮、地對空飛彈及雷達設施到南方戰區,並由北方機場派出空軍迎擊。[37]珊瑚海號等航空母艦主要派飛機攻擊北越的港口、油庫、補給點、鐵路及道路通訊。由於北越防空火力強勁,美國航母的飛機損失不斷增加。在9月中至10月中,珊瑚海號一共有8架飛機遭北越擊落。10月19日珊瑚海號離開洋基站,到蘇比克灣休整。[16][19]同月26日,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意外發生大火,造成多人死傷。

10月30日,珊瑚海號返回戰區作戰,並在11月聯同無畏號切斷了寧平市附近河道的鐵路橋,摧毀了該區25列火車卡。[38]珊瑚海號亦與羅斯福號、提康德羅加號及星座號等協同作戰,繼續執行滾雷、鋼虎、鐵手等各種轟炸任務,各艦的機隊俱遭受不同程度損失。後來珊瑚海號再次出現機件故障,故此在12月4日離開戰區,到蘇比克灣維修,然後在20日至25日間於香港度過聖誕假期。[16][19]詹森在聖誕節當日再次下令美軍停火48小時,同時宣佈在1967年元旦實施另一次48小時停火令。[37]

珊瑚海號在12月28日返回越南戰區,但受停火令影響,要到1967年元旦後才恢復作戰。1967年1月2日停火令結束,珊瑚海號、提康德羅加號(1月4日加入)、小鷹號企業號四艦恢復空襲,繼續以北越補給線為主要目標。珊瑚海號先後有四架飛機遭北越擊落,而越南在1月中旬遭受強烈東北季候風影響,令到天氣惡劣,從而干擾艦隊的飛機出擊。1月31日珊瑚海號啟程返國,途經蘇比克灣及橫須賀,最後在2月23日返抵阿拉米達。此行珊瑚海號再次獲頒海軍部隊嘉獎。[16][19]

第五階段滾雷行動及春節攻勢

珊瑚海號在1967-1968年的越戰巡航中,主要負責攻擊胡志明小道以及北越部分的軍工業設施。北越在1968年1月發動春節攻勢時,珊瑚海號的部署已近尾聲,但駐艦的第15航空聯隊仍有支援溪生戰役中的美軍陸戰隊。圖為第15航空聯隊的三架A-4E攻擊機在珊瑚海號起飛。

返國後珊瑚海號如常進行維修,然後開始訓練調駐艦上的第15航空聯隊。1967年7月26日,珊瑚海號再次前往越南戰區,先後途經夏威夷、橫須賀及蘇比克灣,在8月28日會合越南外海的美國艦隊。

當時滾雷行動早已升級至第五階段,美國海軍及空軍正集中切斷北越各地的水陸運輸路線,又獲准攻擊河內市海防市部分軍事、工業及港口設施,但河內及海防市中心的禁止攻擊帶仍然未有撤除。[39]珊瑚海號在8月底聯同奧里斯卡尼號及星座號,開始攻擊海防所有的對外橋樑。雖然海防的公路全部有米格-16及密集的防空砲駐守,但珊瑚海號只有一架RF-8G偵察機在偵察任務期間遭到擊落,另外兩架飛機則因不明原因遭到擊毀。除了海防及河內兩城,珊瑚海號亦空襲了錦普市的港口設施,使之嚴重受損。[40]9月30日珊瑚海號離開戰場,前往蘇比克灣休整。[16][19]

10月13日,珊瑚海號返抵越南外海作戰,卻接連發生意外。10月18日,珊瑚海號與卡特邁山號補給艦英语USS Mount Katmai (AE-16)相撞,撞損右舷兩座升降台;25日珊瑚海號的飛行甲板又發生蘇尼火箭(Zuni)爆炸意外,但並未釀成慘劇。雖然珊瑚海號已經排期返回菲律賓維修,但駐艦的第15航空聯隊仍在21日早上突襲了清化市海港的北越巡邏艇,並於24日聯同奧里斯卡尼號及空軍飛機,空襲永福省福安市的福安空軍機場。這是美軍自開戰以來首次獲准轟炸該地,迫使駐守該處的北越飛機一度要撤退到中國境內,削弱河內的防空力量。然而詹森政府並未准許後續轟炸,北越空軍在數日內便搶修機場,並重新使用。[41]10月27日珊瑚海號前往蘇比克灣維修,並在11月3日啟航到香港休假,期間曾救起於東沙群島遇上海難的37名中國籍船員。[4][16][19]

11月12日,珊瑚海號再次回到洋基站執勤。當時華府陸續解除多座北越軍事設施的攻擊禁令,包括海防市的北越海軍船塢,但由於越南的天氣經常轉壞,使到艦隊的飛機出勤屢受干擾。[39]在斷斷續續的空襲海防行動中,珊瑚海號一共損失四架F-4B戰鬥機,其中兩架在11月19日於海防遭到米格機伏擊損毀,機員全部跳傘被俘。[42]12月7日珊瑚海號前往菲律賓休整,於9日抵達蘇比克灣。[16][19]

珊瑚海號在12月17日再次返回戰場。受到惡劣天氣及三次停火令影響,珊瑚海號等艦的出擊次數受到一定限制。詹森先在12月24日實施24小時聖誕節停火令。北越一如以往乘機向南方加緊運送補給,而珊瑚海號等航空母艦則部署在停火令結束後空襲北越各地道路。相近情況在1968年新年再次重演:美軍實施36小時元旦停火令,而北越則繼續向南運送補給,並向非軍事區一帶不斷增兵。[43]1968年1月6日珊瑚海號離開越南,前往蘇比克灣及香港休假。[16][19]

1968年1月16日,珊瑚海號回到越南執勤。由於北越天氣持續惡劣,艦隊轉為支援非軍事區一帶的美國及南越部隊。1月23日,北韓扣留了普韋布洛號通用環境研究艦,使身在日本的企業號及休整中的遊騎兵號隨即前往日本海戒備,分散了越南的美國海軍兵力。1月29日,美國如期在北越實施三日春節停火令,但北越卻在同日放棄游擊戰,發動大規模的春節攻勢,試圖一舉攻陷南越,令越南戰況隨即吃緊。[44][45]當時珊瑚海號已經預備啟程返國,只好延期作戰,聯同提康德羅加號及小鷹號參與尼加拉瓜行動,集中支援溪生戰役的美軍陸戰隊,並攻擊清化、榮市及南北越各地的公路。隨著企業號等陸續南下增援,珊瑚海號在2月20日離開越南,先後到蘇比克灣及佐世保休整,並到3月29日才離開第七艦隊轄區,最後在4月6日返抵阿拉米達。此行珊瑚海號共有15架飛機戰損,並再次憑戰功獲頒海軍部隊嘉獎。[4][16][19][46]

越南化時期巡航

珊瑚海號翻修完畢,返回位於三藩市灣內的母港阿拉米達,攝於1971年。當時美國正實施越南化政策,逐步淡出越戰,但珊瑚海號在下次海外部署中,卻要應付北越發動的復活節攻勢

珊瑚海號在1968年4月返國後,進入三藩市海軍船塢維修兩個月,然後留在近海試航及訓練。[47]同年9月7日,珊瑚海號及駐艦的第15航空聯隊再次前往遠東,先後途經橫須賀及蘇比克灣,最後在10月10日抵達越南外海。[16][19]當時春節攻勢早已被美軍擊潰,但詹森政府也受到國內反戰浪潮影響,而宣佈不尋求連任總統。隨著美國與北越開始停火談判,詹森在4月3日再次禁止海空軍轟炸北緯19度以北的北越目標,最終在11月1日停止對北越所有轟炸,並中止滾雷行動。11月6日,李察·尼克遜勝出總統選舉,於1969年1月20日就任。[48]

隨著越戰在1968年底逐步降溫,美軍航空母艦的飛機出勤數也大為降低,並且將攻擊重心轉到老撾等地。珊瑚海號僅執行橫滾及鋼虎行動,攻擊老撾的胡志明小道補給線,同時派少量飛機到北越,進行藍樹偵察任務。在這次越戰部署期間,珊瑚海號只有四架飛機遭到擊落,當中三架俱在老撾境內執勤時遇襲。除此以外,珊瑚海號亦曾到訪新加坡及香港,最後在1969年3月30日啟程返國,於4月18日返抵阿拉米達。[16][19][49]

珊瑚海號在1969年中葉先到布雷默頓海軍船塢維修,然後留在近海訓練。不久尼克遜宣佈推行「越南化」政策,逐步從越南撤軍,並繼續與北越談判。當珊瑚海號在1969年9月23日再次前往遠東時,其飛機出勤數繼續減少。海軍如常派飛機攻擊胡志明小道,間中亦攻擊非軍事區附近的北越補給點,並可以在指定情況下向北越防空炮還火攻擊。[50]巡航期間,珊瑚海號先後到訪橫須賀、蘇比克灣、佐世保、香港及澳洲悉尼,兼且只有一架飛機於老撾上空被擊落。1970年6月1日珊瑚海號離開遠東,最後在7月1日返抵阿拉米達,旋即進入三藩市海軍船塢大修。[4][16][19]

復活節攻勢與美國停火

紅色高棉脅持的馬亞圭斯號貨船,攝於1975年5月15日。在馬亞圭斯號貨船事件中,珊瑚海號曾經派出飛機空襲柬埔寨,又讓空軍的直升機在撤退行動中往返搶修。

1971年6月1日,珊瑚海號完成維修,開始在近海訓練演習。[4]同年11月12日,珊瑚海號再次前往遠東執勤,並在12月14日抵達越南外海。雖然美軍艦隊繼續維持較低的出勤率,但北越的防空火力卻在不斷加強,並多次攻擊進行藍樹偵察任務的美軍飛機,使美軍機隊的還擊次數日漸上升。此外,美軍多項情報清楚顯示北越正在秘密調動及集結部隊,顯然正在籌備類似春節攻勢的大型戰役。為此艦隊開始加強警戒,制訂作戰計畫,並加派飛機到南越,向南越部隊提供空中密接支援,順道加強兩者默契。[51][52]12月26日至30日,珊瑚海號與星座號參與海空軍的聯合行動(Operation Proud Deep Alpha),兩艦派出423架次飛機,轟炸北越南部多座軍事設施及補給地點,從而拖延北越的籌備工作。兩艦各自有一架A-6A攻擊機遭北越防空飛彈擊落。[53]

1972年1月至3月之間,珊瑚海號斷續在越南外海執勤,繼續轟炸胡志明小道等北越南下的補給線,期間珊瑚海號一架F-4B在3月6日擊落了一架北越的米格-17。3月23日,珊瑚海號回到越南部署,而北越則在3月30日大舉派軍越過非軍事區,發動復活節攻勢,試圖一舉消滅南越。當時美國在越南外海尚有漢考克號駐守,而星座號及小鷹號則分別在日本及菲律賓。美國艦隊旋即大舉增派飛機,向南越提供密接支援,同時空襲北越及老撾。復活節攻勢發動後首星期,美國艦隊的飛機出擊數由每星期平均66架次急增至680架次。到4月5日,美軍開始自由快車行動(Operation Freedom Train),准許美軍轟炸北緯19度以南的北越軍隊及補給點;攻擊帶到4月底更北移至北緯20度以南。[54]

珊瑚海號在4月15日聯同星座號、小鷹號及空軍的B-52轟炸機,猛烈攻擊了海防市的港口及燃油設施。踏入5月,尼克遜決定加緊反擊。他在5月10日將自由快車行動升級為第一階段後衛行動(Operation Linebacker I),取消北緯20度的攻擊限制區域;而海軍亦在9日開始零錢行動(Operation Pocket Money),向北越各處水道及港口設置水雷。為免誤擊蘇聯船隻,尼克遜給予蘇聯三日時間,在12日前撤走所有貨船。此後艦隊開始大舉轟炸北越多處的工業及港口設施,並且切斷其陸路及水路補給線。[54]5月13日空軍以鐳射導引飛彈,摧毀了清化大橋(1965年起,美軍多次攻擊大橋,均告失敗),大幅阻礙了北越往南的補給速度。[52]整個5月,美國艦隊的總出擊數達7,239架次,其中3,949架次派到北越轟炸,另外3,290架次到南越支援地面部隊。美國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的訓練亦開始見效:艦隊的F-4戰鬥機在5月一共擊落了16架米格機,而沒有任何空戰損失。[54]當珊瑚海號於5月11日前往菲律賓及香港休整時,駐艦的第15航空聯隊已取得兩次空戰戰績,但有七架飛機先後遭到防空砲擊落。[16][55]

5月23日至6月30日,珊瑚海號兩次到越南外海作戰。隨著北越攻勢逐步瓦解,空軍飛機又完成部署,美軍開始將攻擊重心轉移到北越境內的設施。珊瑚海號繼續執行各種轟炸任務,亦曾攻擊汪秘鎮(Uông Bí)的鐵路車廠、海防市的港口設施以及南定市的防空砲等等。[56]這段時間珊瑚海號再有四架飛機戰損,並擊落兩架米格17。7月11日珊瑚海號離開第七艦隊轄區,在17日返抵阿拉米達休整。[16][19]1973年1月8日,基辛格黎德壽在巴黎重開談判,而美軍則在15日完全停止轟炸北越。1月27日巴黎和平協約終告簽訂,美國與北越正式停火。

珊瑚海號在1973年3月9日再次前往遠東執勤,於31日開始在越南外海巡航,並且派飛機到北部灣一帶協助北越掃除水雷(終點掃雷行動英语Operation End Sweep)。美軍的掃雷行動在7月27日結束,而柬埔寨的軍事行動亦在8月15日終止。此後珊瑚海號改為在南中國海作中立巡航,並先後到訪佐世保、香港、馬尼拉及蘇比克灣等地,最後在11月8日返抵阿拉米達。[16][19][57]

鷹遷行動、西貢淪陷與馬亞圭斯號貨船事件

1980年4月,華府為解決伊朗人質危機,決定執行鷹爪行動,派特種部隊營救被扣的美國人質。珊瑚海號本預定在行動中提供空中支援,而參與行動的飛機(圖),也在機翼上塗上黑-紅-黑間條,以茲識別。由於美軍直升機中途墜毀,行動失敗告終,珊瑚海號的任務亦告取消。

1974年12月5日,珊瑚海號離開阿拉米達,第11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踏入1975年,北越逐步在越戰中佔據上風,並在3月10日攻擊中央高地的要害邦美蜀市。隨著南越總統阮文紹於3月17日宣佈棄守中央高地,命令南越軍隊後撤,使南越國境在一夕之間無險可守。不久各處的南越軍隊開始潰散,而北越則乘勢加速向南突進;柬埔寨等地的共產勢力亦加速進攻政府軍。[58]

由於東南亞的局勢已無法挽回,美國總統傑拉德·福特下令軍隊預備撤僑。美國海軍在3月把珊瑚海號、企業號及駐守日本的中途島號調到越南集結,同時緊急抽調美國本土的漢考克號到西太平洋,並臨時改裝為兩棲突擊艦,以騰出空間接載美國僑民及其他難民。4月12日,美軍在柬埔寨金邊執行鷹遷行動,由沖繩號溫哥華號及漢考克號三艦派出直升機撤僑,至於珊瑚海號則留在外海待命。美軍在是次行動一共撤走84名美國人及205名柬埔寨或其他國籍人士,而紅色高棉則在4月17日徹底佔據金邊。[59][60]

接著珊瑚海號等海軍艦隻轉往西貢,準備南越的撤僑行動。4月29日,常風行動展開,漢考克號、中途島號及其他兩棲突擊艦開始派直升機到西貢撤僑,而珊瑚海號及企業號則負責派戰機保障美軍撤退路線。除了美軍的撤僑直升機,不少南越士兵盜用軍用直升機甚至定翼機,接載軍眷,然後爭相逃難到漢考克號等艦。由於難民人數眾多,美軍只好將部分直升機推入大海,以騰出更多空間載人。[60]4月30日早上,美軍在越南的最後一架直升機從美國駐西貢大使館起飛前往海上,而北越坦克則在接近中午駛入統一宮。越戰至此正式結束。整個常風行動,美軍一共撤走了1,373名美國人及5,595名越南及其他國籍人士。[61]

常風行動結束後,珊瑚海號前往訪問澳洲,參與當地的珊瑚海海戰紀念活動;漢考克號及中途島號分別前往蘇比克灣及曼谷卸載飛機;而企業號則啟程返國。[60][61]然而5月12日,紅色高棉在公海脅持了美國貨櫃船馬亞圭斯號,令到東南亞局勢又再出現變數。由於事出突然,福特下令正在印尼海域的珊瑚海號趕回柬埔寨戒備,並指示漢考克號及沖繩號搭載陸戰隊員前來增援。[62]

5月13日至15日之間,脅持事件出現連番波折。首先,馬亞圭斯號在5月13日早上被美軍飛機截停,迫使脅持者將貨船停泊到通島外海,並用漁船將人質押送到柬埔寨海岸。[63]當時美軍未能掌握船員的確實位置,決定派軍登陸通島及重奪貨船,並在搜救行動開始後轟炸柬埔寨的軍事設施。福特將營救船員及貨船的行動定於5月15日,但搭載陸戰隊直升機的漢考克號及沖繩號俱出現機件故障,未能趕及參戰,而珊瑚海號艦上只有兩架沒有武裝的SH-3海王直升機。這使美軍陸戰隊只能從泰國那空拍儂市出發。[64][65]

正當美軍籌備營救之際,紅色高棉的立場卻已經軟化。由於脅持者在運走人質時遭到美軍飛機攻擊,損失了數艘巡邏艇。恐於美國空襲,紅色高棉決定盡快釋放人質。15日早上6時7分,紅色高棉政府宣佈釋放美國船員,並開始把人質送回馬亞圭斯號。[66]不過消息尚未傳抵華府,美軍的軍事行動已經展開。美軍陸戰隊在6時12分由直升機登陸通島,並在13分奪回無人看管的馬亞圭斯號。[67]當時通島上有100名紅色高棉士兵駐守,原本的部署是防範北越進攻(兩國在南越滅亡後正爭奪沿海島嶼),不料卻遇到美軍陸戰隊由空中登陸,雙方因而爆發激戰。[68]

華府要到越南時間15日上午7時15分,才收到紅色高棉釋放人質的消息。由於消息真偽未明,白宮一方面宣佈只會在船員釋放後才停止軍事行動,另一方面國務卿基辛格卻下令推遲珊瑚海號的空襲行動。[69]要到接近上午10時,美軍驅逐艦亨利·B·威爾遜號(USS Henry B. Wilson, DDG-7)在海面發現乘坐漁船而來的美國人質,華府才確定釋放人質消息屬實。[70]然而福特早於9時5分否決基辛格的反對,下令珊瑚海號的機隊出擊,空襲磅遜的油庫及雲壤(Ream)的高棉海軍及空軍設施。[71]

中午時分,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見美軍已經奪回貨船及拯救所有船員,認為任務完成,下令通島的陸戰隊撤走。但由於美軍欠缺協調及空中支援,使到撤退行動變成災難。前往通島的空軍直升機多次遭到紅色高棉士兵射擊,而要往返珊瑚海號搶修。結果美軍要到晚上8時才完成撤退,卻沒有察覺尚有三名士兵仍在島上。[72]美軍起初假設三人已經失蹤或陣亡,但事實上三人當中尚有兩人生還,並且被紅色高棉俘虜處死。[73]要到1985年,有目擊者指紅色高棉曾在通島處死美軍俘虜,參謀長聯席會議才重新立案調查;到1999年,當年通島的紅色高棉指揮官主動聯絡美軍提供資料,方才確認美軍遺下同袍一事,而隨之引發的爭議一直未有平息。[74]

馬亞圭斯號事件後,珊瑚海號恢復原有行程,訪問澳洲珀斯。稍後珊瑚海號途經蘇比克灣及珍珠港,於1975年7月2日返抵阿拉米達。海軍於同年6月30日將珊瑚海號重編為多用途航空母艦,並更改舷號為CV-43。[4][9][19]

越戰後的巡航及伊朗人質危機

1983年4月13日,珊瑚海號(左)、中途島號(中)及企業號(右)三艘航母在西北太平洋演習,向蘇聯示威。這次海外部署亦是珊瑚海號最後一次在太平洋執勤。稍後珊瑚海號將重返大西洋艦隊,並以諾福克為新母港。

越戰結束後,珊瑚海號在1975年8月進入長灘海軍船塢英语Long Beach Naval Shipyard,將多年積壓的艦體損耗逐一復修。[75]礙於成本效益,海軍一直未有為珊瑚海號進行現代化改建。這使珊瑚海號的性能逐漸落伍於新一代的小鷹級航空母艦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以及改建後的中途島號航空母艦。[76]1976年5月,珊瑚海號完成越戰後維修,及後主要留在近海試航及訓練。[77]

1977年2月15日,珊瑚海號離開阿拉米達,第12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這也是珊瑚海號服役以來第20次的海外部署。此行珊瑚海號先後到訪珍珠港、蘇比克灣、釜山及橫須賀,主要在日本海、中國東海及南海一帶執勤,並曾經與中途島號進行聯合演習。1977年10月5日珊瑚海號返抵阿拉米達,並暫時接替入廠維修的列星頓號航空母艦,考核訓練飛行員新兵。[4][9][78]1978年3月8日,珊瑚海號進入布雷默頓普吉灣海軍船塢,進行另一次大規模整修,包括拆除所有殘餘的5吋防空炮。同年8月珊瑚海號維修完畢,然後長期留在近海試航及訓練。[79]

1979年11月13日,珊瑚海號搭載第14航空聯隊離開加州,開始第21次海外部署。早前南韓總統朴正熙遭到暗殺身亡,珊瑚海號在途經珍珠港及關島之後,於12月10日先到訪南韓釜山,然後才航向南海。1979年12月至1980年1月初,珊瑚海號分別到訪蘇比克灣及新加坡。當時伊朗人質危機不斷升溫,美國總統詹美·卡特決定在2月實行鷹爪行動,派出特種部隊營救人質。這使珊瑚海號隨即趕赴印度洋與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會合,並接替中途島號及小鷹號。珊瑚海號及尼米茲號原先預定為美軍特種部隊提供空中支援,但由於特種部隊的直升機中途墜毀,行動遂告失敗,兩艦亦只能留在外海戒備。4月底珊瑚海號及尼米茲號被艾森豪號及星座號接替,各自預備返國。珊瑚海號在返國前再次到訪韓國近海,最終在1980年6月10日返抵阿拉米達。[4][9][80]

返國後珊瑚海號進行一次短期的現代化改修,更新了多項艦上設備,包括增設三門近迫武器系統等等。這使珊瑚海號的性能得以追上新一代的航空母艦。[81]1980年10月至1981年7月,珊瑚海號主要留在近海訓練,並預備下一次海外部署。[82]

1981年8月20日,珊瑚海號開始第22次海外部署,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及印度洋。此行珊瑚海號先到訪珍珠港、蘇比克灣及新加坡,並與小鷹號在南海演習。10月11日珊瑚海號橫越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接替返國的美利堅號航空母艦。接著珊瑚海號在阿曼灣海域與英國皇家海軍進行聯合演習,然後參與1982年度美國-埃及之間的明星演習英语Operation Bright Star。12月珊瑚海號為星座號所接替,先後到泰國芭堤雅及香港休假,在2月回到日本海執勤,最後在3月23日返抵母港阿拉米達。[4][9][83]

重返大西洋、空襲利比亞及晚年巡航

1989年8月16日,珊瑚海號及艾奧瓦號戰艦正在黎巴嫩外海巡航,為黎巴嫩內戰引發的人質綁架風潮戒備。這也是兩艦最後一次的海外部署。珊瑚海號已預定在1990年退役,而艾奧瓦號則在1989年4月發生炮台爆炸事故英语USS Iowa turret explosion,但海軍決定不復修損毀的二號炮台,下令該艦在1990年退役。

1983年3月21日,珊瑚海號最後一次離開阿拉米達,進行首次環球航行,並以新母港諾福克海軍基地為目的地,預備調駐大西洋艦隊。珊瑚海號先在4月初與中途島號及企業號在西北太平洋演習,然後途經釜山、蘇比克灣及新加坡,向印度洋航行。6月初珊瑚海號與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在印度洋公海演習,然後於6月15日橫渡蘇伊士運河,並進入地中海。接著珊瑚海號先後造訪奧古斯塔灣、那不勒斯、康城及羅塔等地中海港口,最後於9月12日抵達諾福克,正式加入大西洋艦隊。[84]同年10月17日,珊瑚海號進入諾福克海軍船塢大修,直到1985年1月18日方告完成。[4][9]

翻新之後,珊瑚海號在1985年初主要留在近海訓練及演習。然而在4月12日,珊瑚海號於關塔那摩灣海域訓練期間,與一艘厄瓜多爾註冊的商船相撞,造成艦艏嚴重損壞,被迫再次返回諾福克維修,所幸兩艦都沒有人員傷亡。珊瑚海號的維修金額高達一千一百萬美元(11,000,000),而海軍調查後認為珊瑚海號的艦長疏忽職守,導致意外發生,而將其人免職。8月珊瑚海號完成修理,並在9月與英國及荷蘭海軍軍艦演習。[4]

1985年10月2日,珊瑚海號搭載第13航空聯隊,開始第24次海外部署,到大西洋及地中海巡航。此行也是珊瑚海號首次搭載F/A-18黃蜂式戰鬥攻擊機執勤。珊瑚海號先在薩丁尼亞島外海參與北約演習,然後到訪土倫、那不勒斯、以色列海法伊斯坦堡等地。[85]

珊瑚海號在地中海巡航期間,美國與利比亞的外交關係因連串事件而急劇惡化。自1986年1月中旬起,珊瑚海號便接續於利比亞海愛奧尼亞海巡航,而薩拉托加號及美利堅號兩艘航母也先後加入。3月23日至25日,珊瑚海號等三艦進入錫德拉灣演習,越過利比亞元首穆阿迈尔·卡扎菲設下的「死線」,招致利比亞發射防空飛彈攻擊,是為1986年錫德拉灣交戰。珊瑚海號等艦的機隊未有受損,並隨即報復,轟炸了部分利比亞沿海的岸防艦艇。4月5日,西柏林夜總會爆炸案英语1986 Berlin discotheque bombing發生,造成兩名美軍士兵死亡,超過200人受傷。美國總統朗奴·列根指襲擊由利比亞特工發動,決定向利比亞實施軍事行動。4月15日,美軍發動黃金峽谷行動,派出空軍的F-111戰鬥轟炸機及珊瑚海號等艦的艦載機,轟炸的黎波里班加西多個目標。美軍在行動中有一架F-111轟炸機被擊毀,兩名機員死亡,而利比亞則有多座軍事設施受損。行動結束後,珊瑚海號完成餘下的巡航日程,在5月9日啟程返國,最後於19日返抵諾福克。[4][9][86]

1987年9月29日,珊瑚海號再次前往地中海巡航,並先到直布羅陀海域參與大型演習。美軍在是次演習一共派出珊瑚海號及薩拉托加號兩個航母戰鬥群、艾奧瓦號戰艦戰鬥群及一支水陸兩棲戰鬥群(Marine Amphibious Ready Group)。稍後珊瑚海號到訪地中海多個港口,包括那不勒斯、馬賽、康城、帕爾馬、奧古斯塔灣、亞歷山大港伊茲密爾及海法,並與多國海軍演習,最後在1988年3月19日啟程返國,於28日返抵諾福克軍港。[4][9][87]1988年7月,珊瑚海號曾訪問加拿大新斯科舍,並在餘下的半年進行維修及訓練。[88]

1989年5月31日,珊瑚海號最後一次到地中海巡航。此行珊瑚海號先後到訪帕爾馬、馬賽、康城、伊茲密爾、阿歷山大港、安塔利亞及海法等地中海港口,並如常參與各項演習。同年黎巴嫩內戰踏入尾聲,但黎巴嫩真主黨的綁架人質事件持續不斷,聯合國維和部隊亦有士兵遭到擄殺。為保美國官員安全,美國在1989年9月將貝魯特的使館人員全數撤走,並由珊瑚海號派出飛機支援。9月6日珊瑚海號被美利堅號接替,由東地中海啟程返國,並途經馬拉加哈利法克斯,最後於9月30日返抵諾福克,並預備退役。[4][9][89]

結局與榮譽

1990年4月30日,珊瑚海號在諾福克軍港退役,並在1991年4月30日從海軍除籍。隨著艦體捐贈計劃失敗,海軍在1993年3月4日將珊瑚海號出售拆解。艦體在1993年7月6日開始在巴爾的摩拆解,最後於2000年8月9日完工。[4]

珊瑚海號在服役生涯中一共七次獲頒海軍部隊嘉獎英语Navy Unit Commendation,並在越戰獲得13枚戰鬥之星,全部榮譽見下表:[90]

Silver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Silver star
Silver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海軍部隊嘉獎英语Navy Unit Commendation
七次
海軍功績部隊嘉獎英语Meritorious Unit Commendation
五次
海軍遠征獎章
三枚
海軍佔領服役獎章
(「歐洲(Europe)」橫扣)
國防部服役獎章
兩枚
武裝部隊遠征獎章
四枚
越南服役獎章
13枚戰鬥之星
人道主義服役獎章
海上部署服役勳表 棕櫚葉越南英勇十字集體嘉獎 越南共和國戰役獎章

相關條目

註釋

  1. ^ Friedman 1983,第394頁中途島艦級配置,1945年數據。
  2. ^ 羅斯福號老兵網站-歷史.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3. ^ 珊瑚海號1989年年刊(Cruise Book):12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USS Coral Sea CVA-43 Association - Dates & Events Of The Coral Sea.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4). 
  5. ^ Hayward & Borklund 2000,第169頁
  6. ^ Hayward & Borklund 2000,第192-194頁
  7. ^ 珊瑚海號1989年年刊(Cruise Book):14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8. ^ 8.0 8.1 Henion 2008,第45-47頁
  9.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珊瑚海號航空母艦1948至1989年搭載的航空聯隊列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vy Site:珊瑚海號航空母艦巡航紀錄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Henion 2008,第50-51頁
  11. ^ Henion 2008,第53-56頁
  12. ^ Henion 2008,第57-59頁
  13. ^ Henion 2008,第63-65頁
  14. ^ Henion 2008,第67-70頁
  15. ^ 15.0 15.1 珊瑚海號1956年年刊(Cruise Book):行程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 16.00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16.06 16.07 16.08 16.09 16.10 16.11 16.12 16.13 16.14 16.15 16.16 16.17 16.18 Francillon 1988,第127-131頁見珊瑚海號越戰巡航、在線及戰損紀錄。
  17. ^ Francillon 1988,第28頁北部灣事件後,美軍已開始籌備轟炸北越的作戰計畫,並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武裝偵察行動(Armed reconnaissance mission),亦即後來的橫滾行動,主要針對老撾東北部的北越遊擊隊,但所有攻擊必須先經美國駐南越大使館批准方可進行,故此效果極為有限。第二階段為針對南北越非軍事區的通訊網絡;第三階段為北越的儲油設施(亦即POL攻擊,P代表原油Petroleum、O代表石油Oil、L代表潤滑油Lubricants)。及後的空襲逐漸演變為滾雷行動。
  18. ^ Nichols 1987,第151-152頁見越南空戰年表:1964年。
  19. ^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美國航空母艦越南巡航到訪港口紀錄.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9-07). 
  20. ^ Francillon 1988,第31頁
  21. ^ 21.0 21.1 Gurney 1985,第165-166頁
  22. ^ Francillon 1988,第31, 91-92頁
  23. ^ 23.0 23.1 23.2 23.3 Nichols 1987,第152-154頁見越南空戰年表:1965年。
  24. ^ 24.0 24.1 24.2 Gurney 1985,第167頁
  25. ^ Gurney 1985,第168頁
  26. ^ Francillon 1988,第42頁
  27. ^ Francillon 1988,第93-94頁
  28. ^ 28.0 28.1 Gurney 1985,第95頁
  29. ^ Gurney 1985,第168頁北方的航空母艦執勤點稱為洋基站(Yankee Station)。迪西一詞原為美國南方的俗稱;而美國北方相應的俗稱為洋基(Yankee)。美國內戰期間,迪西多用以稱呼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而洋基則用以稱呼北面的美利堅合眾國
  30. ^ Francillon 1988,第34頁自滾雷行動開始,所有攻擊目標必須經美國總統批准,前線美軍方可攻擊;再加上詹森在河內及海防兩地設下禁止攻擊區,使空襲效率極差。
  31. ^ Gurney 1985,第168-169頁5月25日,蘇聯曾公開表示正協助北越興建防空飛彈及雷達設施;然而詹森否決海空軍的請求,不准其發動攻擊,以免美軍誤傷蘇聯人員,引發更多爭議。
  32. ^ 32.0 32.1 Francillon 1988,第96頁
  33. ^ 33.0 33.1 Francillon 1988,第37頁S-75防空飛彈可在數小時內轉移陣地,再加上空軍的攻擊受到諸多制肘,使攻擊效果奇差。
  34. ^ Gurney 1985,第169頁
  35. ^ Francillon 1988,第97頁
  36. ^ Francillon 1988,第97-99頁
  37. ^ 37.0 37.1 Nichols 1987,第154-155頁見越南空戰年表:1966年。
  38. ^ Gurney 1985,第191頁
  39. ^ 39.0 39.1 Nichols 1987,第155-156頁見越南空戰年表:1967年。
  40. ^ Francillon 1988,第99-100頁
  41. ^ Francillon 1988,第100-102頁
  42. ^ Francillon 1988,第102頁
  43. ^ Francillon 1988,第102-103頁
  44. ^ Gurney 1985,第192-193頁
  45. ^ Francillon 1988,第61頁
  46. ^ Francillon 1988,第103-104頁
  47. ^ Francillon 1988,第104-105頁
  48. ^ Nichols 1987,第156-157頁見越南空戰年表:1968年。
  49. ^ Francillon 1988,第106-107頁
  50. ^ Francillon 1988,第107頁
  51. ^ Francillon 1988,第66-67頁
  52. ^ 52.0 52.1 Nichols 1987,第159-161頁見越南空戰年表:1972年。
  53. ^ Francillon 1988,第108-109頁
  54. ^ 54.0 54.1 54.2 Francillon 1988,第68-69頁
  55. ^ Francillon 1988,第110-111頁
  56. ^ Francillon 1988,第111-113頁
  57. ^ Francillon 1988,第113頁
  58. ^ Nichols 1987,第161-162頁見越南空戰年表:1975年。
  59. ^ Dunham 1990,第119, 122頁
  60. ^ 60.0 60.1 60.2 Francillon 1988,第78-79, 115頁
  61. ^ 61.0 61.1 Guilmartin 1995,第25頁
  62. ^ Guilmartin 1995,第39頁
  63. ^ Wetterhahn 2002,第50-58頁
  64. ^ Guilmartin 1995,第39, 47頁
  65. ^ Wetterhahn 2002,第61-62頁
  66. ^ Wetterhahn 2002,第189-190頁
  67. ^ Wetterhahn 2002,第159-162, 185-188, 209-210頁
  68. ^ Wetterhahn 2002,第141頁
  69. ^ Wetterhahn 2002,第190-193頁
  70. ^ Guilmartin 1995,第114頁
  71. ^ Wetterhahn 2002,第193頁
  72. ^ Wetterhahn 2002,第238-240, 243-248頁
  73. ^ Wetterhahn 2002,第265-266, 286-289頁
  74. ^ Wetterhahn 2002,第16, 277頁
  75. ^ 珊瑚海號1981-1982年年刊(Cruise Book):91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76. ^ Friedman 1983,第301頁
  77. ^ 珊瑚海號1981-1982年年刊(Cruise Book):95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78. ^ 珊瑚海號1981-1982年年刊(Cruise Book):95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97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9. ^ 珊瑚海號1981-1982年年刊(Cruise Book):97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80. ^ 珊瑚海號1981-1982年年刊(Cruise Book):97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00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1. ^ 珊瑚海號1981-1982年年刊(Cruise Book):100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82. ^ 珊瑚海號1981-1982年年刊(Cruise Book):104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83. ^ 珊瑚海號1981-1982年年刊(Cruise Book):104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06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4. ^ 珊瑚海號1983年年刊(Cruise Book):292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巡航簡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5. ^ 珊瑚海號1985年年刊(Cruise Book):98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86. ^ 珊瑚海號1985年年刊(Cruise Book):138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87. ^ 珊瑚海號1987-1988年年刊(Cruise Book):124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88. ^ 珊瑚海號1989年年刊(Cruise Book):28-29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89. ^ 珊瑚海號1989年年刊(Cruise Book):36-37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39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0. ^ 資料參考自老兵網站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4-04-29.及美國海軍勳奬網頁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4-10-14.。

參考書目

  • Da Cunha, Derek, Soviet naval power in the Pacific, Boulder,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1990, ISBN 155587-176-3 
  • Guilmartin, John Francis, A very short war : the Mayaguez and the Battle of Koh Tang, College station, Texas: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0890966656 
  • Gurney, Gene, Vietnam, the war in the air,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 1985, ISBN 0-517-55350-3 (英语) 
  • Hayward, John T.; Borklund, C. W., Bluejacket Admiral: The Naval Career of Chick Hayward,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0, ISBN 1-55750-189-0 (英语) 
  • Henion, Bruce Wayne, Uss Coral Sea CV-42, CVB-43, CVA-43 and CV-43 History, and Those Aircraft Carriers Operating with Coral Sea During Her Tour of Service and a Tour of Duty in the U. S. Navy (August 1977 to February 1983), Bloomington, IN: Author House, 2008, ISBN 978-1-4343-8290-0 
  • Francillon, René, Tonkin Gulf Yacht Club: US Carrier Operations off Vietnam,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8, ISBN 0-87021-696-1 (英语) 
  • Friedman, Norman, U.S. Aircraft Carrier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3, ISBN 0-87021-739-9 (英语) 
  • Marolda, Edward J., By sea, air and land: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U.S. Navy and the war in Southeast Asia, Washington D.C.: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Department of the Navy, 1994, ISBN 0160359384 (英语) 
  • Nichols, John B., On Yankee Station: The Naval Air War over Vietnam,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7, ISBN 978-1557504951 (英语) 
  • Wetterhahn, Ralph, The Last Battle: The Mayaguez Incident and the end of the Vietnam War, London: Plume, 2002, ISBN 0452283337 


Read other articles:

Disambiguazione – Se stai cercando lo studioso della geometria, vedi geometria. Il geometra (abbreviato geom.) è il professionista che misura, valuta e progetta opere pubbliche o private di modesta entità. Può inoltre progettare opere di modesta entità in cemento armato. Il suo percorso di studi gli consente di stimare la proprietà privata, costruita o non, la superficie e il sottosuolo oltre che operare nel settore urbanistico, della direzione dei lavori e della sicurezza. La prepara...

 

 

Pour les articles homonymes, voir Belle épine (homonymie). Belle ÉpineVue du centre commercial Belle Épine depuis l’extérieur.Type Centre commercialEmplacement avenue du Luxembourg (d) Thiais, dans le Val-de-MarneFranceArchitecte Henri ColbocGestionnaire Société d'étude et de gestion des centres d'équipement (d)Propriétaire KlépierreOuverture 1971Visiteurs par an 18 millionsSurface commerciale 141 000 m2[1] GLACommerces 222 en 2020Stationnements 6 000Tramway   La ...

 

 

Konkatedral DillingenGereja Konkatedral Basilika Santo Petrus dan Paulus di DillingenJerman: Basilika SS. Peter und Paulcode: de is deprecated Konkatedral DillingenKonkatedral DillingenKoordinat: 48°34′41″N 10°29′38″E / 48.5781°N 10.4940°E / 48.5781; 10.4940LokasiDillingen, BavariaNegaraJermanDenominasiGereja Katolik RomaArsitekturStatusKonkatedral, basilika minorStatus fungsionalAktifAdministrasiKeuskupanKeuskupan Augsburg Konkatedral Dillingen atau resmin...

Traditional bull racing festival in Indonesia Karapan sapi Kerrabhân sapèKarapan sapi festivities on Madura, 1932First playedIndonesia (Madura)CharacteristicsTeam members1-2 playersTypeOutdoorPresenceOlympicNone A race in 1999 Karapan sapi (Madurese: Kerrabhân sapè) is a traditional bull racing festival on the Indonesian island of Madura.[1] Every year from about July through October, local bulls are yoked to wooden skids and raced for 130 meters (430 ft), similar to a chario...

 

 

You're Not YouPoster rilis teatrikalSutradaraGeorge C. WolfeProduserAlison GreenspanDenise Di NoviHilary SwankMolly SmithDitulis olehShana FesteJordan RobertsBerdasarkanYou're Not Youoleh Michelle WildgenPemeranHilary SwankEmmy RossumJosh DuhamelPenata musikJeanine TesoriSinematograferSteven FierbergPenyuntingJeffrey WolfPerusahaanproduksiDaryl Prince ProductionsDi Novi Pictures2S FilmsDistributorEntertainment OneTanggal rilis 10 Oktober 2014 (2014-10-10) Durasi102 menitNegaraAmeri...

 

 

Federico Guglielmo I di BrandeburgoFederico Guglielmo di Brandeburgo ritratto da Govert Flinck nel 1652Principe Elettore di BrandeburgoDuca di PrussiaStemma In carica1º dicembre 1640 –9 maggio 1688 PredecessoreGiorgio Guglielmo SuccessoreFederico III NascitaBerlino, 15 febbraio 1620 MortePotsdam, 9 maggio 1688 (68 anni) Luogo di sepolturaDuomo di Berlino Casa realeHohenzollern PadreGiorgio Guglielmo di Brandeburgo MadreElisabetta Carlotta del Palatinato-Simmern ConsortiLuis...

追晉陸軍二級上將趙家驤將軍个人资料出生1910年 大清河南省衛輝府汲縣逝世1958年8月23日(1958歲—08—23)(47—48歲) † 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国籍 中華民國政党 中國國民黨获奖 青天白日勳章(追贈)军事背景效忠 中華民國服役 國民革命軍 中華民國陸軍服役时间1924年-1958年军衔 二級上將 (追晉)部队四十七師指挥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參謀長陸軍�...

 

 

Untuk spesies tumbuhan lainnya yang juga disebut bidara dan bidara cina, lihat Ziziphus mauritania. Ziziphus jujuba Ziziphus jujuba Klasifikasi ilmiah Kerajaan: Plantae (tanpa takson): Angiospermae (tanpa takson): Eudikotil (tanpa takson): Rosidae Ordo: Rosales Famili: Rhamnaceae Genus: Ziziphus Spesies: Z. jujuba Nama binomial Ziziphus jujubaMill. Sinonim[1] Paliurus mairei H. Lèv. Rhamnus jujuba L. Rhamnus soporifera Lour. Rhamnus zizyphus L. Ziziphus jujuba (L.) Lam. Ziziphus...

 

 

Presiding officer of the Malaysian lower house of Parliament Speaker of the Dewan RakyatYang di-Pertua Dewan RakyatIncumbentJohari Abdulsince 19 December 2022Dewan RakyatStyleYang Berhormat Tuan Yang di-Pertua (formal) Tuan Speaker/Tuan Pengurusi (informal and within the House)Member ofCommittee of Selection, Standing Orders Committee, House Committee, Committee of PrivilegesReports toDewan RakyatAppointerElected by members of the Dewan RakyatTerm lengthElected at the start of each Parli...

Kevin Systromoleh Christopher Michel, 2018Lahir30 Desember 1983 (umur 40)Holliston, MassachusettsPekerjaanMantan CEO Instagram, Pengusaha, Pemrogram komputerTahun aktif2010—sekarang Kevin Systrom (lahir 30 Desember 1983) adalah seorang pemrogram komputer dan pengusaha Internet. Ia dan Mike Krieger adalah pendiri Instagram, sebuah aplikasi berbagi foto yang memungkinkan pengguna mengambil foto, menerapkan filter digital, dan membagikannya ke berbagai layanan jejaring sosial Riwaya...

 

 

Scottish footballer (1895–1930) Hughie Ferguson Ferguson in 1917Personal informationFull name Hugh FergusonDate of birth (1895-03-02)2 March 1895Place of birth Motherwell, ScotlandDate of death 8 January 1930(1930-01-08) (aged 34)Place of death Dundee, ScotlandHeight 5 ft 7 in (1.70 m)[1]Position(s) Centre forwardYouth career Motherwell Boys' Brigade Motherwell HeartsSenior career*Years Team Apps (Gls)1914–1916 Parkhead 1916–1925 Motherwell 301 (284)1925–19...

 

 

2004 box set by Bon Jovi100,000,000 Bon Jovi Fans Can't Be WrongBox set by Bon JoviReleasedNovember 16, 2004Recorded1985–2003Length3:43:26LabelIslandProducer Patrick Leonard Andy Johns Jon Bon Jovi Richie Sambora Obie O'Brien Bon Jovi chronology This Left Feels Right(2003) 100,000,000 Bon Jovi Fans Can't Be Wrong(2004) Have a Nice Day(2005) Singles from 100,000,000 Bon Jovi Fans Can't Be Wrong The Radio Saved My Life TonightReleased: 2004 (promo) Professional ratingsReview scoresSou...

Comic book limited series Transformers vs. The TerminatorCover to Transformers vs. The Terminator #1. Art by Francesco Francavilla.Publication informationPublisherIDW PublishingDark Horse ComicsFormatLimited seriesGenreCrossoverScience fictionPublication dateMarch 25 – September 30, 2020No. of issues4Main character(s)Transformers (Hasbro)Terminator (StudioCanal)Creative teamCreated byJohn BarberDavid MariotteTom WaltzWritten byJohn BarberDavid MariottePenciller(s)Alex MilneLetterer(s)J...

 

 

Chilean politician Cecilia PérezMinister of PlanningIn office7 January 2002 – 3 March 2003PresidentRicardo LagosPreceded byAlejandra KraussSucceeded byAndrés Palma Irarrázaval Personal detailsBorn (1966-09-08) 8 September 1966 (age 57)Santiago, ChilePolitical partyNoneAlma materUniversity of Concepción (BA)University of Bordeaux (MA)ProfessionSocial worker Norma Cecilia Pérez Díaz (born 8 September 1966) is a Chilean social worker who served as minister.[1] Refer...

 

 

هذه المقالة يتيمة إذ تصل إليها مقالات أخرى قليلة جدًا. فضلًا، ساعد بإضافة وصلة إليها في مقالات متعلقة بها. (يونيو 2018) أمار سيكيتش معلومات شخصية الميلاد 21 ديسمبر 1992 (العمر 31 سنة)ميونخ الطول 1.69m مركز اللعب لاعب وسط الجنسية بوسني معلومات النادي النادي الحالي SGV Freiberg [الإنجليز�...

Norwegian missionary to Greenland This article needs additional citations for verification. Please help improve this article by adding citations to reliable sources. Unsourced material may be challenged and removed.Find sources: Gertrud Rask – news · newspapers · books · scholar · JSTOR (August 2022) (Learn how and when to remove this message) Gertrud RaskBorn1673 Died21 December 1735  (aged 61–62)Spouse(s)Hans Egede  Gertrud Rask Eged...

 

 

Maria IRatu Portugal, Brasil, dan AlgarvesBerkuasa24 Februari 1777 – 20 Maret 1816PendahuluJoseph IPenerusJohn VIInformasi pribadiWangsaDinasti BraganzaNama lengkapMaria Francisca Isabel Josefa Antónia Gertrudes Rita JoanaAyahJoseph I dari PortugalIbuMariana Victoria dari SpanyolPasanganPeter III dari Portugal Maria I (17 Desember 1734 – 20 Maret 1816) adalah Ratu Portugal dan Algarves dari tahun 1777 hingga kematiannya pada tahun 1816. Ia dikenal sebagai Maria yang Saleh (...

 

 

Dieser Artikel ist nicht hinreichend mit Belegen (beispielsweise Einzelnachweisen) ausgestattet. Angaben ohne ausreichenden Beleg könnten demnächst entfernt werden. Bitte hilf Wikipedia, indem du die Angaben recherchierst und gute Belege einfügst. Alan Garber (2015) Alan Michael Garber (* 7. Mai 1955) ist ein US-amerikanischer Arzt, Gesundheitsökonom und akademischer Administrator. Er ist aktuell der Interimspräsident der Harvard University.[1][2] Er ist auf dem Gebiet d...

Artikel ini perlu diwikifikasi agar memenuhi standar kualitas Wikipedia. Anda dapat memberikan bantuan berupa penambahan pranala dalam, atau dengan merapikan tata letak dari artikel ini. Untuk keterangan lebih lanjut, klik [tampil] di bagian kanan. Mengganti markah HTML dengan markah wiki bila dimungkinkan. Tambahkan pranala wiki. Bila dirasa perlu, buatlah pautan ke artikel wiki lainnya dengan cara menambahkan [[ dan ]] pada kata yang bersangkutan (lihat WP:LINK untuk keterangan lebih lanjut...

 

 

Saxon Hilir di Belanda Bahasa Sachsen Hilir Belanda (Nedersaksisch) adalah kumpulan dialek Sachsen Hilir (i.e., Bahasa Sachsen Hilir) yang dituturkan di timurlaut Belanda (sebagai perbandingan, orang Belanda menuturkan berbagai dialek Franconian Hilir). Kelas Saxon Hilir Belanda tidak sama. Dari sudut pandang diakronis, dialek Saxon Hilir Belanda adalah dialek Sachsen Hilir yang umum di sebagian Belanda (selain Jerman Utara atau Denmark). Dari sudut pandang sinkronis, sejumlah pengamat bah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