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
海盐。
海盐县是中國浙江省嘉兴市下辖的一个县,是浙江最早建县的城市之一,区域总面积为503平方公里。秦山核电站位于该县境内。县人民政府驻武原街道枣园中路118号。
历史
前222年,置海盐县。唐代开元五年(717年),县治迁于今地。
崧泽文化
海盐县是崧泽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5000多年前县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县。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建县以来,海盐曾四徙县治,六析其境。秦末县治陷为湖(柘湖),迁至武原乡(今平湖市东门外)。
宋元时期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钱弘俶纳土归宋,至道三年(997年),海盐县属秀州,隶两浙路。政和七年(1117年)八月二十二日秀州赐名嘉禾郡。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后,海盐县仍属秀州,隶两浙西路。庆元元年(1195年)十月,升秀州为嘉兴府,海盐县为上县。嘉定元年(1208)十二月,升嘉兴府为嘉兴军节度。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平江南,海盐县属嘉兴府安抚司,隶江淮行省。翌年三年改属嘉兴路总管府。二十二年改隶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江南浙西道。元贞元年(1295年),升海盐县为海盐州,隶属如故。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一月,朱元璋平浙,嘉兴路改为嘉兴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嘉兴府府直隶京畿。翌年海盐州降为县(县等居上)。十四年十一月,海盐县随嘉兴府改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清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定浙,沿袭明制,海盐县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嘉湖道嘉兴府(治嘉兴)。太平军进驻海盐时,曾建立地方政权。
中華民國時期
1912年,撤道府,为省县两级制。1914年复道制,以道承省统县,海盐县属浙江省钱塘道(省会及道尹公署驻地均在杭县,今杭州)。1927年3月废道,又行省县两级制。1932年6月属第二行政督察区(驻地嘉兴)。1937年冬,原第二区所属各县大半为日军侵占,遂裁撤,至1938年9月20日恢复,并以铁路、公路线及钱塘江为准,重新调整区划,海盐县属浙西行署第三行政督察区(驻地绍兴)。1940年改属第十行政督察区(驻地嘉兴,1943年10月移驻嘉兴、海盐两县交界,1946年复驻嘉兴。基间,1939年2月26日建立日伪县政府,属日伪嘉兴特区专员公署。1942年11月,县政府奉令撤离县境,至1943年10月随省第十区专署返县,重建区乡政权)。1948年4月又属属第一行政督察区(驻地吴兴)。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5月7日,海盐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管理時期。1950年5月,狮岭乡3个行政村划属海宁县,平湖县10个行政村划属海盐县。1958年11月21日,撤销海盐县建制,区域并入海宁县,其中西塘桥、海塘、元通3个乡划归平湖县。1961年12月15日,复置海盐县,辖2个镇16个公社,狮岭乡仍属海宁县。1983 年,撤销公社建乡。1985年8月,澉浦、通元、西塘桥撤乡建镇。随着经济发展,又有于城、百步、秦山撤乡建镇。1999年,调整乡镇行政区划,辖9个镇3个乡。 2001年10月,乡镇行政区划再次调整优化,辖武原、沈荡、澉浦、秦山、通元、西塘桥、于城、百步8个镇。2018年,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全县8个镇调整为4个街道5个镇,即武原、西塘桥、望海、秦山4个街道,沈荡、百步、于城、澉浦、通元5个镇。[2]
地理
海盐县地处东经120°43到121°02,北纬30°21′到30°28′之间。东西宽约31公里,南北宽约33公里。东濒杭州湾,西南邻海宁市,北连平湖市和秀洲区,是沪杭苏甬交界之地。南离省会杭州98公里,北距上海118公里。
地貌
全县海拔平均在3~4米之间,陆地总面积534.73平方公里(其中内水面积为96.26平方公里)。
气候
海盐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189.7毫米。
行政区划
海盐县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3]:
武原街道、秦山街道、望海街道、西塘桥街道、沈荡镇、百步镇、于城镇、澉浦镇和通元镇。
其中,武原街道辖原武原镇21个社区和17个行政村;西塘桥街道辖原西塘桥镇永宁、新海、新城、西塘、王庄、曙光、西塘桥7个社区和东港、刘庄、大宁、海塘、八团5个行政村,与开发区合署办公;望海街道辖原西塘桥镇新兴、凤凰、电庄、永福4个社区和青莲寺、兴隆2个行政村;秦山街道辖原秦山镇8个社区和5个行政村。
人口
根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海鹽縣常住人口為456775人。
交通
旅游
著名名胜有南北湖、绮园等。
名人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