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車站皆可使用輪椅
中和新蘆線,路線代號為O,路線代表色為橘色[2],是台北捷運營運中的路線。依興建期間與階段營運所使用的路線名稱,分為中和線、新莊線、蘆洲線,以古亭站及大橋頭站為分界,古亭站以南為中和線,以北為新莊線,於大橋頭站以Y字分歧後,往北偏為蘆洲線,往南偏續為新莊線。因為本路線營運路段有分叉路段,台北捷運公司將蘆洲線和新莊線合併簡稱為「新蘆線」作為路線正式稱呼,在新蘆線與中和線銜接運行後,以中和新蘆線稱呼本線。
橘線屬於高運量系統,全線皆為地下路線;南勢角站路線南起和平街,沿景安路、中和路、永和路,光復街轉金門街穿過新店溪後至水源路旁之客家文化園區,沿師大路轉入羅斯福路,接著沿杭州南路轉信義路、新生南路、新生北路、松江路、民權東路、民權西路,穿過淡水河後,大致沿台一甲線道路行進,起自三重區重新路,經三重站時脫離台一甲線沿捷運路行駛,隨後重新接回重新路並直行新莊區中正路,至終點迴龍站,長25.1公里。另一方向—蘆洲線,同屬地下高運量捷運系統。路線自新莊線大橋頭站西行穿過淡水河後與新莊線分歧,沿三重區三和路、蘆洲區中山一路轉三民路至終點蘆洲站,長6.4公里。全線長31.5公里。
本路線除了中和線(古亭站-南勢角站)皆裝設半高式月台門以外,其餘車站(東門站-迴龍站/蘆洲站)皆已經裝設全高式月台門。成為台北捷運路網中第一條全線都裝設月台門的高運量捷運路線。
中和線於1998年通車,列車經新店線「古亭-中正紀念堂」段,直通行駛淡水線,行駛區間為「北投-南勢角」。2010年11月3日「忠孝新生站-蘆洲站」通車,2012年1月5日,新莊線新北市段分段通車後,橘線改為和新莊線(「輔大-忠孝新生」)及蘆洲線(「蘆洲-忠孝新生」)直通營運,同年9月30日新蘆線東門站通車,中和線古亭站銜接新莊線,營運模式改為「輔大-南勢角」以及「蘆洲-南勢角」,合稱為「中和新蘆線」,取消行駛「北投-南勢角」區間列車[3]。2013年6月29日延伸至迴龍站後全線通車。
本線是第一個採用列車入站廣播的路線,起初在新莊線通車後,為與蘆洲線列車區分而採用,使用的範圍是「大橋頭-忠孝新生」重疊區間,直到東門站通車與古亭站中和線貫通後,才延伸到南勢角站。
本線也是最多車站以學校做為站名的路線,包括中山國小站、輔大站、三重國小站、三和國中站、徐匯中學站及三民高中站等六個車站。此外,本線路線名雖有中和二字,但未設立中和站,而是在環狀線。
本線與文湖線並未交會,往返兩線必須轉乘兩次。
本線所經之新北市中和、永和、三重、新莊、蘆洲五區,是台北捷運目前路線中,行經最多新北市行政區的一條,五區人口合計約164萬。值得一提的是,中和新蘆線為台北捷運全系統中唯一有三座機廠的路線。
目前營運模式:[8]
中和新蘆線車次編號:
廢止的營運模式:
本線於2015年2月11日開始採用「車站專屬紀念章戳」,各站的紀念章如下[11]:
臺北捷運新莊線、臺北捷運蘆洲線、臺北捷運中和線均未有與其他路線一樣,平均每11公里設置中央避車軌(袋狀軌),改為設置剪式橫渡軌。此計劃是時任臺北市市長陳水扁通過的「捷運後續路網價值工程研析計畫─百億瘦身減肥運動」其中一個議題,以剪式橫渡軌取代避車軌,可節省7至9億新台幣,同時可以把工程時間由2.9個月縮短至1.8個月。
針對相關爭議,臺北市政府發言人趙心屏回應,當初新莊蘆洲線沒有規劃避車軌,是前臺北市市長陳水扁任內的決策,時任臺北市副市長陳師孟還大力讚揚,開會裁示要將相關規劃者提報模範公務員。無避車軌不會涉及公共安全,但一旦發生列車故障,排除故障的停駛時間,可能拉長增加25-30分鐘,期間只能單線行駛,嚴重者更要全線停駛。
臺北市政府副秘書長譚國光表示,避車軌有兩大功能,一是列車的正常調度,例如區間列車營運時可用來迴轉,另一種情況是當列車發生故障時,可將故障列車先移至避車軌內,縮短全線故障排除時間,因此「避車軌對捷運營運安全沒有影響,但對列車調度的靈活度是有影響」,故障列車需要停到避車軌,必須是在列車完全沒有動力的前提之下,並非所有的列車故障都需要停到避車軌上,而當初規劃時,前市長陳水扁是基於百億瘦身計劃,縮小站體面積、新莊蘆洲線省掉避車軌,並把整條橘線視為中運量路線。[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