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近代建筑群 |
---|
|
|
地址 | 福建省厦门市 |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
时代 | 清至民国 |
---|
编号 | 6-0963-5-090 |
---|
认定时间 | 2006年5月25日 |
---|
|
|
|
官方名称 | 鼓浪屿近现代建筑群 |
---|
批次 | 第二批 |
---|
公布 | 2017年12月2日 |
---|
|
---|
|
|
鼓浪屿近代建筑群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建筑群共计36处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鼓浪屿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1]:141,岛上建筑涵盖传统闽南古厝到20世纪折衷主义风格建筑,用途亦有不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年代横跨19世纪与20世纪,展现鼓浪屿近代以来建筑风格的多次变化。自2019年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鼓浪屿上共有三批36处文物列入该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鼓浪屿,处在厦门岛西南方海中,距厦门岛约600米,古称“圆沙洲”,明代改名至今。岛屿的开发最迟始于宋朝[1]:140。有文字记载可考的居民为元朝来自周边地区的闽南移民。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前,鼓浪屿共形成了内厝澳、鹿耳礁、岩仔脚三处较大的传统聚落[2]。1842年,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翌年11月辟为通商口岸。1902年再次与西方列强签订《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成为“万国租界”[1]:140。
鸦片战争之后,鼓浪屿在传统聚居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多种文化交融发展的历史国际社区。今留存的931座历史建筑[3],按建筑成分可分为以下几种[4]:14-30:
- 原住民民居:闽南传统建筑以红砖古厝为主。相比闽南其他地区,鼓浪屿土地有限,无法营造出传统大厝式建筑的宽广,且鸦片战争后西方建筑艺术成为鼓浪屿主流的建筑艺术,闽南建筑逐渐式微,因此岛上现存的闽南古厝稀少,较典型有“大夫第”与“四落大厝”,均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5]。
- 西方国家驻岛机构、洋人馆所:1870年英国在鼓浪屿上开始建造领事公馆。此后,共计有18个国家向鼓浪屿驻派领事。这类建筑包括各国在鼓浪屿上所设领事机构、雇员宿舍及私宅。
- 台湾或海外华侨及内地富商豪绅的私宅:一战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改变,国内近现代工业在一战中得到发展,但政局多变,军阀混战频仍。许多海外的华商选择回国,鼓浪屿因其“公共租界”的特殊地位成为乱世中较为稳定的小岛,吸引名流在此建房。
- 公共设施:包括各种商业建筑、公共事业建筑,如教堂、学校、医院、邮局、码头、运动场所等,资建者有外国组织机构及个人,也有华侨与本地百姓。
从时间上来看,鼓浪屿上的近代建筑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鸦片战争后西方各国开始在岛上设立各类机构,这段时期建筑多以各国领事馆、商贸建筑、公共设施为主;二是20世纪30年代后,大量华侨归国来到鼓浪屿安家置业,此时的建筑多为住宅类建筑[6]:20。
除传统的闽南建筑之外,近代以来,鼓浪屿较典型的建筑风格是折衷主义。在建筑学中,折衷主义是一种混合了不同历史时期中的建筑风格,不讲求固定的建筑法式[4]:31。折衷主义传入厦门及鼓浪屿后,诞生了将本地闽南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风格二者结合的厦门装饰风格(英語:Amoy Deco,也称厦门折衷式风格)[7]。其他建筑风格包括希腊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日本现代式建筑、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等[6]:32。
第六批
共计10处文物保护单位,13座建筑[8]:
第七批
共计10处文物保护单位,17座建筑[8]:
第八批
共计16处文物保护单位,16座建筑[8]:
保护
该建筑群保护级别、保护对象经过数十年的不断调整。2005年,鼓浪屿上的10处13座“鼓浪屿近代建筑”被列为福建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4]:13。2006年,该批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此后,国务院相继于2013年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鼓浪屿近代建筑群(扩展项目)”[11]及2019年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鼓浪屿近代建筑群增补点”[12],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补充,三批共36处文物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7月8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鼓浪屿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2017年12月,鼓浪屿近现代建筑群被评为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13]。
2000年,厦门市人民政府出台《厦门市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4]。截至2020年公布鼓浪屿第三批历史风貌建筑,鼓浪屿已认定的历史风貌建筑增加至439栋[14]。鼓浪屿申遗成功两周年后,厦门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加大对鼓浪屿核心遗产点的保护力度[15]。申遗前后,建筑群中的多处文物得到修缮与活化利用。如2022年2月,鼓浪屿管委会成立美国领事馆旧址保护修缮工作专班,着手于重现建筑原有风貌[16]。2024年2月,历经两年多修缮改造工程的八卦楼正式重新开放,展区规模增加,展览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样[17]。
价值
鼓浪屿在近代发展中,西方的外来建筑风格传入本岛,并与原有的闽南地区传统建筑元素相结合,完成了外来建筑风格的本地化,诞生出独特的“厦门装饰风格”。这种建筑风格还以鼓浪屿为中心,向闽南其他地区辐射[7]。建筑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鼓浪屿岛上的近代建筑反应其在近代化中多元文化的碰撞与发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突出的普世价值”在于“通过原住民、外来各国侨民和归国华侨的共同营建,鼓浪屿营造为具有独特文化多样性及现代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体现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人居生活观念”,“这不但使鼓浪屿成为全球化早期阶段多元文化交流、碰撞、互鉴的典范,也为当今世界不同文化间价值观的相互理解与共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18][19]。
参见
参考文献
|
---|
北京 | |
---|
天津 | |
---|
河北 | |
---|
山西 | |
---|
辽宁 | |
---|
吉林 | |
---|
黑龙江 | |
---|
上海 | |
---|
江苏 | |
---|
浙江 | |
---|
安徽 | |
---|
福建 | |
---|
江西 | |
---|
山东 | |
---|
河南 | |
---|
湖北 | |
---|
湖南 | |
---|
广东 | |
---|
广西 | |
---|
海南 | |
---|
重庆 | |
---|
四川 | |
---|
贵州 | |
---|
云南 | |
---|
西藏 | |
---|
陕西 | |
---|
甘肃 | |
---|
新疆 | |
---|
跨省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