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

郏县
飞机上俯瞰郏县县城
郏县文庙大成殿

郏县的地理位置
坐标:33°58′22″N 113°13′11″E / 33.9729°N 113.21986°E / 33.9729; 113.21986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河南省平顶山市
政府駐地龙山街道
下级行政区
15
政府
 • 县委书记王景育
 • 县长李红民
人口2020年[1]
 • 常住506,377人
 • 城镇197,410人
語言
 • 母语方言中原官话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電話區號375
車輛號牌豫D
行政区划代码410425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国内生产总值(2022)¥232.61亿
人均¥46,146
毗邻汝州市禹州市襄城县卫东区宝丰县
網站郏县人民政府

郏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平顶山市下辖的一个。面积73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1万人,县人民政府驻龙山街道行政路。

历史

历史沿革

郏县县境在春秋时期曾属郑国,在此置郏邑,后为楚国据有。战国时期韩国地。秦朝时初置郏县,属颍川郡西汉承秦制,属豫州刺史部东汉时郏县建制撤销。三国时该地属曹魏,复置郏县,仍属豫州颍川郡。西晋改属襄城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东晋后秦等政权所占据。南北朝时初属北魏,先后改县名为郏城(属南阳郡)、龙山(属襄城郡)。后属东魏,置顺阳郡,为郡治所在地,至北周时期,一度曾改置辅城郡。初郡废,改龙山县为汝南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县名为辅城,大业初年复为辅城县,属襄城郡。唐朝以郏县建制属汝州北宋初仍属汝州,崇宁四年(1105年)改属颍昌府,归京西北路辖治。金朝复改为郏城县,属汝州,归南京路管辖。元朝至元三年(1266年)废除郏城县,并入梁县,后恢复该县建制,称郏县,归南阳府汝州管辖。明朝仍称郏县,属汝州直隶州。清承明制,政区建制不变,属南汝光道[2]

中华民国时期,1914年将郏县划归河洛道管辖,1932年属河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辖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郏县先后属许昌专区、许昌地区管辖。1986年1月,郏县划归平顶山市管辖至今[2]

历史事件

1955年,毛泽东为郏县大李庄乡批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可为的”,开始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该乡后来更名为广阔天地乡

自然地理

郏县地处外方山前倾斜平原区,北汝河谷地东端。全县地势起伏呈马鞍状,西北及东南部地势较高,中部地势较低。其中西北部为箕山低中山丘陵区,海拔150-791米,全县地势最高处即位于最高点此区域郏县、汝州、禹州三地交界处的三管山,海拔790.8米。东南部为外方山余脉,主要由低山组成,海拔110-420米。中部为北汝河冲积平原,海拔86-160米。全县山地面积占18.3%,丘陵面积占35.1%,平原面积占46.6%。北汝河是境内最大河流,过境长48公里,在境内有12条支流,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3]

行政区划

郏县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8个、4个、1个民族乡[4]

龙山街道、​东城街道、​冢头镇、​安良镇、​堂街镇、​薛店镇、​长桥镇、​茨芭镇、​黄道镇、​李口镇、​王集乡、​姚庄回族乡、​白庙乡、​广阔天地乡渣园乡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郟縣常住人口506377人。[5]

交通

S88 郑栾高速从郏县东部过境,为郏县主要的联外高速公路。此外,郏县主要的公路干线还有 344国道。2019年通车的中国国家铁路集团郑渝高速铁路经过郏县,在县城东南设郏县站

经济

2022年,郏县生产总值为人民币232.6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6,146元,在河南省各县级行政区(不含市辖区)中分别排第78位和第63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分别为26.52亿元、101.97亿元和104.12亿元[6]

郏县是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高产巩固县,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红薯为主,常年粮食总产量在30万吨以上。郏县是烤烟的重要产区之一,烟叶常年种植面积7万亩以上。郏县红牛是全国八大良种黄牛之一,常年存栏量6万头左右[3]。郏县是全国最大的铸铁锅生产基地和聚散地,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中国铸铁锅之都”称号。郏县铸铁锅年产量7000万口,占全国的2/3以上。2021年,“郏县铁锅铸造技艺”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7]

文化

郏县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郏县红牛之乡、中国铸铁锅之乡、中国美食之乡、中国诗歌之乡等称号。

文物古迹

郏县山陕会馆

郏县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和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处,其中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

  • 三苏祠和墓:位于茨芭镇,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墓冢和纪念祠。
  • 郏县文庙:位于郏县老城南街中段东侧,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在原址上复扩建为官方文庙,后历经扩建,现存建筑22栋71间,被称为全国保存最好的县级文庙。
  • 临沣寨:位于堂街镇辖区,创建于明朝,重建于清朝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以红石筑寨,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之称。寨墙平面呈椭圆形,周长1100米,高6.6米,上有哨楼五座,垛子800个。寨西北、西南、东南分别设“临沣”、“来曛”、“溥滨”三门。寨外有13米宽的护寨河绕寨一周。临沣寨内现有明清建筑100余栋、400多间,属典型的中原民居风格[8]
  • 郏县山陕会馆:创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由山西陕西二省客商捐资兴建,为山陕客商往来的驿站和洽谈生意、迎宾宴客、联络交流的商会场所。现存照壁、戏楼、钟楼、鼓楼、东西廊房、正殿、后殿等古建筑,保存完好。

其他景点

  • 中顶莲花山是道教名山,天下三顶之一。

特色饮食

郏县本地饮食号称有“六绝”:豆腐菜、炖三宝、茶水饸饹、烧鸡、红牛肉[9]。豆腐菜源于郏县薛店镇,全称为豆腐粉条菜。豆腐菜的汤是由山羊羊骨、大骨等为原料熬制,原料包括切成丝的炸豆腐和红薯粉粉条,辅以茴香、八角、辣椒、胡椒、枸杞、肉桂等三十余种佐料[10]。郏县饸饹原以荞麦面,高粱面为主要原料,现今大部分以小麦面为主。佐料有党参、首乌、当归、枸杞等16种中草药,并以辣椒油为调料,配以熟羊肉、葱花等熬制的羊肉汤,形成郏县特色的滋补饸饹[11]

历史名人

历史上出生于郏县的著名人物有西汉武将韩千秋韩延年父子,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中的铫期臧宫唐朝官员孙处约和武将马燧元朝官员迺贤月鲁不花明朝学者李希颜和官员王尚絅清朝学者仝轨等。现当代较著名的郏县人还包括创造“速成识字法”的祁建华、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的冯岭安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张国栋等人[12]

参考文献

  1.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2.0 2.1 河南省志 区域建置志.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11. ISBN 9787555406563. 
  3. ^ 3.0 3.1 河南省地方史志编委会. 河南省志 市地县概况.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5-08. ISBN 9787555405665. 
  4. ^ 行政区划搜索:郏县.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5. ^ 中國: 河南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0-08]. 
  6. ^ 河南省统计局. 河南统计年鉴2023.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7. ^ 程明辉; 王玉兴. 河南郏县:一口铁锅撑起七成国人厨房. 人民网. 2023-06-15 [2024-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3). 
  8. ^ 郑东军; 吕军辉. 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临沣寨探微. 中原文物: 80–84. doi:10.3969/j.issn.1003-1731.2006.05.013. 
  9. ^ 看“晒秋”品“六绝” 平顶山市郏县开启精彩活动“大串烧”.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0-09-17 [2024-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3). 
  10. ^ 郏县豆腐菜. 央广网. 2015-01-12 [2024-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3). 
  11. ^ 饸烙面制作技艺(郏县).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 [2024-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3). 
  12. ^ 著名人物. 郏县人民政府. [2024-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3).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