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绝书 |
---|
|
其他名称 | 越绝、越绝记 |
---|
作者 | 袁康、吴平(有争议) |
---|
类型 | 杂史(方域史) |
---|
语言 | 中文 |
---|
成书年代 | 东汉 |
---|
|
保存状态 | 今本篇數:十九篇 今本卷數:十五卷或十六卷 |
---|
收录于 | 《隋书·经籍志》 |
---|
《越絕書》,又称《越绝》、《越绝记》,成书大约在东汉,记录了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兴越灭吳的相关历史,是中國最古老的方域史[1],也是记载越国历史的文献中内容最为丰富的权威著作[2]。《越绝书》补充了《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皆记述未详的吴越史事,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其编著情况模糊不清,书名、年代、作者、卷帙等均存在不少争议问题。
书名
最常见的书名为“越绝书”,此外在藏书目录、注疏征引中也称为“越绝记”、“越绝”。[3]:2,31
书名中“绝”字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书中倒数第二篇《德序外傳》称:“于是度兵徐州,致贡周室,元王以之中兴……越专其功,故曰《越绝》是也。”表示“绝”字指的是越王勾践有奇绝经历、卓绝功勋。书中最后一篇《篇叙外传》称:“聖人發一隅,辯士宣其辭,聖文絕於彼,辯士絕於此。故題其文,謂之越絕。”表示“绝”指的是《春秋》这样的著作和子贡这样的辩士[a]在各自之后都已经断绝了。书中首篇《外传本事》则试图综合这两种意见。[3]:48-50[4][5]
郑张尚芳认为,“绝”字记录的不是汉语,而是古越语的發音。古越语与泰语同属侗台语,泰语中有จด(/tɕot˨˩/)一词,意为“书写、记录”,古越语则用对应的词作为越国史书的名称[b]。该词用发音相近的汉字记下来,就是“绝”(上古汉语“绝”字拟音为*dzod)。《德序》和《篇叙》中对“绝”的解释是后代整理越国史书者的附会。[7]:267
篇帙
《越绝书》今存十九篇,分十五卷(或将《外传本事》单独分出一卷)。各篇内容如下:[4][5]
今本标题
|
今本 卷序
|
德序/篇叙 标题及顺序
|
内容
|
外傳本事
|
卷一
|
|
序文
|
荊平王內傳
|
荆平,第二
|
伍子胥受楚平王迫害,后受吴王阖闾重用,率吴国击败楚国,成功复仇
|
外傳記吳地傳
|
卷二
|
太伯,第一
|
吴国都城的概况,吴国的历史
|
吳內傳
|
卷三
|
吴越/吴人,第三
|
范蠡向勾践进言,要遵循“节事”的治国原则,顺应天道
|
計倪內經
|
卷四
|
计倪,第四
|
计倪向勾践进言,提出发展农业和商业的经济政策
|
請糴內傳
|
卷五
|
请籴,第五
|
越国向吴国提出购粮请求,由此激化吴臣太宰嚭与伍子胥的矛盾,吴王夫差亲近伯嚭、赐死子胥
|
外傳紀策考
|
卷六
|
|
吴国谋士伍子胥、太宰嚭,越国谋士范蠡、文种等人在吴越争霸期间的计略
|
外傳記范伯
|
卷七
|
|
范蠡来到越国、受到勾践重用的经过
|
內傳陳成恒
|
陈恒,第八
|
孔子为保存鲁国,托子贡出使齐、吴、越、晋各国游说,影响各国战略,最终存鲁、破吴、霸越
|
外傳記地傳
|
卷八
|
|
越国的历史和地理,越国都城的概况
|
外傳計倪
|
卷九
|
|
计倪向勾践进言,提出国君应知人善用,任用贤才
|
外傳記吳王占夢
|
卷十
|
|
夫差梦醒后求解,太宰嚭借占梦阿谀夫差,公孫聖借占梦向夫差进谏,结果被处死
|
外傳記寶劍
|
卷十一
|
|
吴越两地铸造的寶劍
|
內經九術
|
卷十二
|
九术,第六
|
文种告诉勾践灭吴的九种计策,并详述其中两种:骗诱吴王大兴土木,向吴王进献美女西施和郑旦
|
外傳記軍氣
|
|
伍子胥行军时占卜军气的方法,邦国与二十八宿的对应关系
|
外傳枕中
|
卷十三
|
|
范蠡的治国之道,尤其是贮谷富民的国策
|
外傳春申君
|
卷十四
|
|
战国时期,楚春申君收纳手下李园之妹女环,怀孕后进给楚王为妃,新王即位后春申君被封至吳地
|
德序外傳記
|
|
叙录,叙述全书由来,解释篇目次序
|
篇敘外傳記
|
卷十五
|
|
今本《越绝书》的篇目次序、标题、内外之分,与《越绝书》原始面目有较大差异,据考证大约在五代末期、北宋初期有过一次较大变动。[3]:131-132,136,223据《德序》和《篇敘》记载,《越绝书》成书时有主要篇文八篇,依序为:《太伯》、《荆平》、《吴人》(或《吴越》)、《计倪》、《请籴》、《九术》、《兵法》、《陈恒》。[4][5]《太伯》篇即今本《外傳記吳地傳》,《吴人》篇即今本《吳內傳》。这八篇主要篇文为内篇,其余为外篇。[8][9]
《越绝书》成书至北宋,已有五个篇章失传,之后又失传一篇。[9]清代钱培名校勘《越绝书》时,曾辑佚二十八条。[2]当代李步嘉校释《越绝书》,又辑佚十二条。[5]《德序》、《篇敘》所记八篇之一的《兵法》(《文选》李善注引作《越绝书·伍子胥水战兵法内经》)大约在北宋初年失传,现只存数条佚文,内容与水戰船艦、陣法有关。[3]:159-162
今本《越绝书》正文最后一篇《春申君》,讲述的内容发生在勾践灭吴两百年之后,可能是原书没有的篇章,五代末到宋初才被人加入书中。[9][3]:137
作者与年代
《隋书·经籍志》称作者为子贡。北宋《崇文总目》称,也有人认为作者是伍子胥。后人多不相信这两种说法,因为书中还有秦汉的地名、年号。[10][11]
《越绝书》末篇《篇敘》末段说:“句踐以來,至乎更始之元,五百餘年……記陳厥說,略其有人。以去為姓,得衣乃成。厥名有米,覆之以庚。……文屬辭定,自于邦賢。邦賢以口為姓,丞之以天。楚相屈原,與之同名。”[4][5]明代杨慎注意到,“去”字得“衣”组成“袁”字,“米”上覆“庚”组成“康”字,承“口”以“天”组成“吴”字,屈原之名即为“平”字,因此判定《越绝书》的作者是袁康和吳平,时代是在东汉。[12]
目前学界多认为,《越绝书》中的原始材料来自战国时期或稍后。在东汉前后,有人对这些原始材料进行编辑,整理、编次、增删、夹注、加工文字,使《越绝书》成书,并先后增补《德序》、《篇叙》、《本事》这三篇极具公羊学色彩[13]的序跋。袁康和吴平(可能是化名)即为其中两次编订工作的主要贡献者。最晚到西晋初年,《越绝书》基本面貌已经定型,开始被其他文章引用。[14][15][2][3]:97,247,302,306
版本
南宋以前,《越绝书》只有手抄本。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丁黼在夔州刻印《越绝书》,是第一个刻本。此后流行于世的各版本之间差别相当微小,均出自丁黼本这同一个源头。现存的最早版本为明初刻本。[16]:9-10[2][3]:222
清代,卢文弨、钱培名先后根据其他著作中的引文来校勘《越绝书》。钱培名校《越绝书》尤其被视为善本,广泛流行。1956年,浙江图书馆馆长张宗祥《越绝书校注》出版,开注释《越绝书》的先河。1996年,俞纪东《越绝书全译》出版,是较好的普及性入门读本。[3]:195,199-201
《越绝书》与《吳越春秋》
《越绝书》与《吴越春秋》大约作于同一时代,两部书都以吴越争霸的史事为主题,有不少重复的内容。《越绝书》持越国立场,《吴越春秋》则持吴国立场。
针对两书的先后和高下,历来有不同看法。陳愷、钱培名、徐益藩、晁岳佩等认为《吴越春秋》借鉴《越绝书》;黄震、乔治忠等认为《越绝书》因袭《吴越春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越绝书》“博丽奥衍”,超过《吴越春秋》;晁岳佩、乔治忠等认为《吴越春秋》严谨清晰,胜于《越绝书》。
[3]:82,140[17][18][19]
评价
《越绝书》是中国记载越国历史的文献中内容最为丰富的权威之作,尤其留下了珍贵的语言学和地名学资料。《越绝书》也被视为兵家之书,不仅谈论具体兵法、术数等战术,还广泛涉及權謀、后勤、外交等战略问题。书中經世致用的農業和經濟思想,也为后人所重视。《吴地传》和《地传》详细记载了吴越两国國都及周围的山川地理,是中国地方志之先导。[2]
注解
- ^ 《越绝书》的内容接续《春秋》。子贡的外交论辩影响了吴越争霸的历史轨迹,其过程载于《越绝书》中。
- ^ 当时不同国家史书有不同名称,如晋国史书称“乘”,楚国史书称“梼杌”,鲁国史书称“春秋”。[6]
参考资料
百越相关文化遗产及遺址 |
---|
先秦时期 | |
---|
西汉时期 | |
---|
西汉以后 | |
---|
现代民族 | |
---|
备注1:干越与 于越、 邗国是否为同一国家尚待考证
备注2:西南夷内部分族群与越人有联系,部分不可考
备注3:汉代以后越人系统依照民族出版社《百越民族发展演变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