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故事》面世后先由马尔科姆·里斯(Malcolm Reiss)主编,此后杂志刊头上注明的主编人选虽有变化,但监督拍板和实际主控权一直是他把控,主编栏写有其他人名时,里斯便是杂志“总编”。威尔伯·皮科克(Wilbur S. Peacock)1942年秋第一个接过里斯的主编位置,1945年秋季刊后切斯特·怀特霍恩(Chester Whitehorn)接手,但只过三期就改为保罗·佩恩(Paul L. Payne),从1946年秋主编至1950年春。[3]
虚构之家显然决定从速推出《行星故事》,以致里斯没时间购买新杂志所需素材,需与朱利叶斯·施瓦兹(Julius Schwartz)等作家经纪人合作为创刊号选材。仓促选定的文章品质平平,但里斯工作非常勤奋而且精力十足,就文章品质不佳向读者致歉之余也改善后来的杂志质量。[2]杂志专注星际历险[3],背景多为原始社会,按今日标准称为“劍與魔法”背景[9]。这些小说现今称为太空歌劇或行星冒险小说,即以外星球或星际空间为背景的动作历险通俗剧,旨在面向青少年读者但反响不一[2][3]。《行星故事》早期大部分素材是少数写手创作,如纳尔逊·邦德(Nelson S. Bond)贡献的封面小说就有八篇,还有其他文章。雷·卡明斯(Ray Cummings)与罗斯·罗克林(Ross Rocklynne)提供14篇,利·布拉克特(Leigh Brackett)总共在本杂志发表17篇小说。[9]
杂志的信件交流专栏非常活跃,刊登的热心读者来信往往很长,还经常登载知名作家来信,有些来信的科幻迷后来在科幻文学领域打响名气。科幻史学家麦克·阿什利(Mike Ashley)就称达蒙·奈特(Damon Knight)的信“堪称传奇”,1950年夏季号刊登羅伯特·西爾柏格的来信,称赞雷·布莱伯利的作品构想哪怕不算优秀也很有创意。[9][10]杂志编辑投入大量精力确保来信专栏生动友好,据作家兼编辑罗伯特·朗兹(Robert A. W. Lowndes)回忆,“里斯真诚且彬彬有礼,威尔伯很喜欢脱掉外套,与群众打成一片”[11]。
《行星故事》仍以太空历险通俗剧为主,此后几年小说品质提升,这其中布拉克特与布莱伯利居功至伟。两人受埃德加·赖斯·巴勒斯的《异星战场》(John Carter)系列小说影响很大,许多作品都以浪漫化的火星为背景。布拉克特的创作功底在20世纪40年代显著提升,从公式化的纸浆历险文学变得更加成熟,成为所在时代最成功的行星冒险小说作家。[12]《行星故事》1949年夏登载她的《火星地下墓穴女王》(Queen of the Martian Catacombs),拉开广受好评的探险家埃里克·约翰·史塔克(Eric John Stark)系列人气小说帷幕[9]。她的作品对其他作家影响很大,特别是加德纳·福克斯、林·卡特(Lin Carter)与玛丽昂·齐默·布拉德利[12]。布拉克特后来表示,“所谓太空歌剧其实就是江湖传说,人类史上一直有市场的英雄传奇”[9]。科幻批评家约翰·克卢特(John Clute)认可《行星故事》的品质,称杂志“内容远比封面复杂”[13]。
布莱伯利在《行星故事》发表的小说有两篇后来纳入《火星紀事》,其中《百万年野餐》(The Million Year Picnic)是该系列第二篇[12][14]。他还与布拉克特合作写出《红雾罗蕾莱》(Lorelei of the Red Mist)并在1946年夏发表,该文源自布拉克特的构想[9][12]。布莱伯利在杂志发表的作品表明他对科技进步态度谨慎,特别是1953年11月的《太阳金苹果》(The Golden Apples of the Sun),还有原载1952年6月28日《科里尔周刊》(Collier's Weekly),1954年1月《行星故事》转载的《雷声》(A Sound of Thunder)[9][注 2]。纸浆杂志史学家蒂姆·德福斯特(Tim de Forest)认为,《行星故事》对科幻文学最重要的贡献便是布莱伯利所发小说[14]。
贡献《行星故事》的不乏名家,如艾萨克·阿西莫夫、克利福德·西马克(Clifford D. Simak)、詹姆斯·布利什(James Blish)、弗雷德里克·布朗和达蒙·奈特[12]。1942年杂志刊登阿西莫夫的小说《朝圣》(Pilgrimage),他曾向其他刊物投稿被拒,并按各编辑要求反复改写,如按約翰·W·坎貝爾要求加入宗教信仰元素,又因里斯要求删除。里斯最后采纳稿件并把标题改成《火焰黑修士》(Black Friar of the Flame)。[15][注 3]
1950年担任杂志主编的杰罗姆·比克斯比是创作西部文学为主的成名作家,对科幻文学非常了解。他当主编的时间不长,但对杂志改善贡献良多。他说服名家为杂志提供高质量素材,在星际历险主题文学领域搜寻不同寻常的作品:1951年3月杂志发表波尔·安德森的《塞尔蒂斯决斗》(Duel on Syrtis),讲述地球人在火星追踪外星人;西奧多·史特金的《X星恶魔》讲述外星人绑架地球女子。[16]1952年比克斯比离职后,《行星故事》在科幻文学领域最重要的贡献是发现菲利普·狄克,杂志七月刊登他发表的第一篇小说《遥不可及的巫伯》(Beyond Lies the Wub)。狄克此后两年还在《行星故事》发表四篇文章,如讲述人类在机器人世界面临歧视的《詹姆斯·克罗》(James P. Crow)。[9]
《行星故事》显然以青少年读者为目标,估计1939年同期面世的《行星漫画》对吸引青少年读者了解科幻作品作用很大,不过阿什利认为《行星故事》引来的很可能大多是老读者,“仍对早期科幻怀念不已”[2]。评论家兼科幻史学家托马斯·克莱尔森表示,《行星故事》给人“回顾20世纪30年代及以前”的感觉,20世纪20年代给根斯巴克早期杂志创作封面的弗兰克·保罗(Frank R. Paul)为《行星故事》创作大量内页插图,令上述印象更形稳固。保罗独特的风格与早期科幻文学紧密相连。[9]封面画作同样讲究戏剧效果,常见美丽的人类或外星公主与一看就不好惹的外星人。早期杂志封面还有副标题“异世界的奇特历险——未来世纪的宇宙”,直到1946年底停用。[9][17]
Ashley, Michael. The History of the Science Fiction Magazine Vol. 2 1936–1945. Chicago: Henry Regnery Company. 1976 [First edition 1975]. ISBN 0-8092-8002-7.
Ashley, Mike. The Time Machines:The Story of the Science-Fiction Pulp Magazines from the Beginning to 1950. Liverpool: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85323-865-0.
de Forest, Tim. Storytelling in the Pulps, Comics and Radio: How Technology Changed Popular Fiction in America. Jefferson, NC: MacFarland. 2004. ISBN 0-7864-19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