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半島位於臺灣屏東縣,因恆春鎮得名,是臺灣全島最南處。恆春半島三面環海,西臨臺灣海峽,南為巴士海峽,東鄰太平洋,唯有半島北端是與臺灣本島銜接,故有海洋水氣調節,且半島地形高度多數低於800公尺,乃為中央山脈陡降所賜而使海風可輕易越過,特此環境因素有別於臺灣本島。恆春半島亦為旅遊勝地,以墾丁國家公園著稱,但由於該地之地理位置與地形,而常受到颱風與落山風之侵擾。
範圍
西以枋寮為界,經林邊溪上游(力里溪至依山),沿著大武山的東坡面(檜木林分布的潛在界限,即中海拔植群的下限)往東,至知本溪順溪至知本[1]。
所屬行政區
狹義恆春半島範圍為屏東縣的獅子鄉、枋山鄉、車城鄉、恆春鎮、滿州鄉、牡丹鄉,廣義恆春半島範圍含臺東縣的太麻里鄉、金峰鄉、大武鄉、達仁鄉。
地理
- 地質[2][3]
恆春半島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交界處,處複雜的構造環境,以恆春斷層為界分成兩個地質構造單元:
- 恆春斷層東側之中央山脈: 晚中新世深海濁流沉積岩,石門層為主,上新世-更新世之墾丁傾瀉層與恆春石灰岩於其之上。
- 恆春斷層西側的恆春西台地,上新世-更新世之淺海環境的砂頁岩與石灰岩,馬鞍山層與現代沖積層為主。
- 水文
交通
大眾運輸
- 航空
- 鐵路
- 公路客運:
道路設施
旅遊景點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
地形0 | |
---|
地質1 | |
---|
範圍2 | |
---|
代表性事物0 | |
---|
人口聚集地3 | |
---|
- 現代沖積層、階地堆積層、隆起珊瑚礁皆非為當地獨有的地質特色,故不收錄,但不表示恆春半島並不存在此種地質。
- 是以行政區劃做為收錄,但在學術上並無定論出明確的範圍,故各機關單位會依實際需求而有不同定義去劃分;本模板粗略劃分狹義、廣義是僅供參考,不能做為定論。
- 指最具人口規模與聚落發展的村莊,並採用村里名稱來收錄;若遇村莊被二個以上村里所劃分,改以當地的地名收錄之。
|
|
---|
|
註釋 |
---|
- 臺灣主要山脈連綿縱貫於本島中央地帶,可以此二分為西部及東部。本島縣市以外的地區為外島。
- 四分法有數種版本,此為依據行政院國發會擬訂之「臺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而來。除了東臺灣之外,北、中、南三區各形成臺灣三大都會地帶。
- 六分法係參照日治時代後期的州廳制(五州範圍各為一區、東部兩廳範圍合視為一區)而來,因臺灣現今的行政區劃乃依循此日治時期的行政區調整而來,故在區域劃分上仍有很大的程度相互適用。恰好平均約三個縣市劃分一區。
- 澎湖縣位置在雲林、嘉義外海一帶,有與金馬地區一起被劃分在「澎金馬」做為一區,即外島三縣之合稱;另有「嘉南澎」、「雲嘉南澎」、「高屏澎」、「高屏澎東」等多種劃分法。
- 中華民國連江縣統治地區為馬祖列島,故通常與金門縣合稱「金馬地區」。因其位屬福建省,故常視為一獨立區域,而不包含於四分法或六分法之中。
- 宜蘭縣位置在臺灣北部、東部之過渡帶,故有「北基宜」、「宜花東」二種劃分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