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語原文 | 幣原 喜重郎 |
---|
假名 | しではら きじゅうろう |
---|
平文式罗马字 | Shidehara Kijūrō |
---|
幣原喜重郎男爵(日语:幣原 喜重郎/しではら きじゅうろう,1872年9月13日—1951年3月10日),日本政治人物、外交家,第44任內閣總理大臣,歷任日本駐荷蘭大使、外務次官、外務大臣、眾議院議長等職。
生平
幣原喜重郎出身於大阪府門真一番村(今門真市)的富農家庭,父亲原姓市川,入赘改姓币原。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畢業。畢業後進入日本農商務省,但1896年通過外交官考試後,改至外務省任職。[2]陸續服務於日本駐英大使館、駐美大使館及駐安特衛普領館,後出使荷蘭。1915年,成為外務次官。1919年,出任駐美大使。[2] 1921年,擔任日本全權代表出席華盛頓會議。[2]
幣原外交
1924年,在加藤高明内阁中担任外相,開啟與軍部擴軍自主的田中外交路線相左的“币原外交”,积极主张在仅维护日本基本权利与特权前提下对华让利,主張對英美採用協調路線,招来国内强硬派和军方不满。九一八事变后,因军部强硬派占上风,币原被迫下台,而币原外交也因而终结。[3]終戰以前,币原不得重用。
終戰
1945年10月9日,接替東久邇宮內閣,就任内阁总理大臣[4],领导日军复员工作。1945年10月11日,拜訪麥克阿瑟,展開根據波茲坦宣言的憲法改正及民主化工作。[5]
1946年,戰後第一次總選舉,日本自由黨成為第一大黨,交棒給第一屆吉田內閣。雖被倒閣,但幣原仍出任吉田內閣的國務大臣,兼任復員廳總裁。
1947年,當選眾議員,出任日本進步黨主席。[6] 雖參與民主黨成立,但幣原及其同黨為其黨內右派。幣原派隨後加入民主自由黨,而幣原也隨後出任眾議院議長。[7]
1951年3月,在众议院议长任上与世长辞。
家族
其兄幣原德治郎(幣原坦)為臺北帝國大學(今臺灣大學)首任校長。喜重郎之妻雅子是三菱財閥的創始人岩崎彌太郎的四女。
註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