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介紹的是針對聖經的批評。关于對聖經做出批判式的鑑別評價,以及因此進行的學術研究和考察,请见「
圣经批判学 」。
對聖經的批評 (英文:Criticism of Bible),是指針對猶太教 經典《希伯來聖經 》(塔納赫)以及基督教 經典《聖經 》的批評、否認態度。對聖經的批評主要集中在聖經記事不準確、聖經中的傳遞的道德信念是否正確等等。
简介
新教改革导致欧洲基督教的根本分裂,重新唤起了基督教信仰内部和外部的批评声音。随着科学革命与启蒙时代的到来,基督教经历了伏尔泰 、大卫·休谟 、托马斯·潘恩 和保爾·霍爾巴赫 等主要思想家和哲学家的进一步批评[ 1] 。
哲学家大卫·休谟 反对圣经 中神迹的合理性[ 2] ,认为报告神迹者的证词与已知科学法则的运作相矛盾。这些批评还研究了基督教圣经的历史准确性,抨击了基督教宗教当局的明显贪污腐败。其他思想家,如康德 ,发起了对基督教神学的第一次系统而全面的批判,试图驳斥有神论 的观点[ 3] 。
对圣经 的理性分析和批评催生了基督徒自然神论 [ 4] ,该理论是源自基督教 的宗教哲学 观点,相信耶稣 的道德教义,但不相信耶稣 的超自然的神性。18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基督自然神论者可能是第3任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 。他编著了《杰斐逊圣经 》[ 5] ,把《新约圣经 》福音书中引用的神灵干预和奇迹干预的部分删除了,从而产生了该著作。在杰斐逊的圣经中,没有天使的报喜,没有处女生育或天使出现,甚至没有提到耶稣复活[ 6] 。
19世纪德國 哲學家 尼采 所著的《反基督 》一书,举出基督教中的一些成分—例如福音书、保罗、殉教者、神父、以及十字军,认为那些都属于奴隶道德中的怨恨,尼采并且提出一套“反基督”的道德以改进未来,重新评价所有的价值观。
20世纪英国的著名哲學家伯特兰·罗素 在其《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一书中,对圣经 从理性角度和当时的科学知识为基础进行了批评[ 7] 。
主要方面
伦理学批评
密西根大學 哲學教授伊麗莎白·S·安德森 認為,聖經中的教導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聖經中的道德教導存在前後不一致的地方。例如,她提到《希伯來聖經》(舊約 )中記載的摩西律法 (梅瑟法律)中要求處死通姦者、同性戀者以及「在安息日 工作」的人。同樣,她也提到聖經中記載的以色列民族也有屠殺外族人的行為等等。至於《新約 》部分,她批評新約中耶穌說門徒們要恨自己的父母(但當代基督宗教神學一般認為這只是聖經文學中常用的誇張手法,表示門徒應該捨棄一切跟隨耶穌[ 8] [ 9] )。她還認為新約中保羅 (使徒) (保羅)、彼得 (伯多祿)在書信中涉嫌歧視婦女,要求婦女無條件聽從他們的丈夫[ 10] 。
英國哲學家西蒙·布萊克本 提到,聖經要為人們粗暴對待兒童、智能障礙人士、動物、自然環境、離婚人士、不信者、性少數群體,以及女性的行為負上責任[ 11] :12 。
新無神論 者牛津大学 教授理查德·道金斯 在其《上帝错觉 》书中介绍,许多神学家说不再接受从字面上的圣经,仍然有很多人仍然接受从字面上的圣经经文,包括诺亚的故事,根据盖洛普(Gallup)的说法,他们包括大约50%的美国选民。
英國哲學家伯特兰·罗素 認為聖經描述的基督相信地狱的存在,在这一点在道德品性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缺点[ 7] 。”
針對聖經文本的批评
自由主義神學 的文學 研究員認為,《約拿書 》既不被猶太人 編為歷史書,應一如其他民族的著作(如中國 的《三國演義 》)般看待;不應一味相信這些事情是鐵一般的歷史故事。
来源批判
自由主義神學的歷史研究員認為,《律法書 》在聖經歷史上曾多少遺失。《出埃及記 》現行版本的主要作者應是希西家 王時代的以賽亞 先知等人。先知們重塑了以出埃及記,並以此為奏章,向希西家王頌讀;希望希西家王不要以為靠攏埃及 或巴比倫 ,可以令國家安全,應當專心靠賴上主。
社会-历史批判
自由主義神學 的社會學 及歷史研判員認為,《但以理書 》應是約公元前1世紀的作品。那時,猶太人受希臘人 統治。希臘人開放、大膽,道德保守的猶太人忍受不了,卻又反抗無力。猶太拉比 們於是托名但以理成書,鼓勵猶太人靠賴上帝 。猶太拉比們深怕當權者逼害,於是有計劃地將一些國王之事蹟混亂起來。
一些《聖經 》中的經文內容已不合现代价值观,如在新約聖經 部分是歧視女性的經文(聖保羅指出不容許女性講道和擔任神職人員的理據)《提摩太前書 》第2章 第12节,在現代教會,基於性別而不聘用神職人員是性別歧視 。伊麗莎白·凱迪·斯坦頓 於《女性聖經 》中更批判《聖經》對女性的態度反映了不文明時代所產生的性別偏見,同時抨擊《聖經》助長貶低女性地位的行為。
叙事真实性
自由主義神學 学者認為,《創世記 》既不被猶太人編列為歷史書 ,其中記載如大洪水 、巴別塔 等故事,應一如其他民族的神話 、傳說 般看待;不應一味相信這些事情是鐵一般的歷史故事。
一致性的批判
聖經內部一致性 的研究发现和分析了圣经中的很多矛盾和不合逻辑之处。圣经内一致性研究还涉及探讨圣经的连贯性和文本完整性。有些文章,如美國無神論者協會 編著的《Biblical Contradictions》[ 12] ,學者、活動家方舟子 的文章《错误百出的圣经》[ 13] 试图详细列出圣经中的矛盾和不合逻辑之处。
对超自然和神迹的批评
哲学家大卫·休谟 反对神迹的合理性[ 2] ,认为:神迹违反了已知的自然规律,报告神迹者的证词与已知科学法则的运作相矛盾,所以没有人可以理性地相信神迹。
基督徒自然神论 是源自基督教 的宗教哲学 观点,相信耶稣 的道德教义,但不相信耶稣 的超自然的神性。基督自然神论也是自然神论 的一种形式[ 4] ,代表了理性的探究,对平等的述求,对教条和奥秘的怀疑态度,以及对宗教的宽容态度[ 14] 。
最著名的基督自然神论者可能是第3任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 。他编著了《杰斐逊圣经 》[ 5] ,把《新约圣经 》前四章中引用的神灵干预和奇迹干预的部分删除了,从而产生了该著作。在杰斐逊的圣经中,没有记载福音故事的开始和结束。没有关于天使的报喜,出生于处女或天使出现在牧羊人面前的故事,甚至没有提到复活[ 6] 。
参见
参考文献
^ Martin, Michael The Case Against Christianity , p. 4
^ 2.0 2.1 Hume, David . Chapter 10. Of Religion. Tom L. Beauchamp (编). An E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A Critical Edition . Volume 3 of The Clarendon edition of the works of David Hum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86 [1 August 2013] . ISBN 9780198250609 .
^ Kant, Immanuel.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 pp. 553–69
^ 4.0 4.1 Christian Deism . Enlightenment Deism. [2013-08-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6-30).
^ 5.0 5.1 Humanists Create New 'Jefferson Bible;' Deliver Copies to Obama, Congress . Christian Post. [2021-02-2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2-14).
^ 6.0 6.1 Marilyn Mellowes. Thomas Jefferson and his Bible . Christian Post. [2021-02-2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1-26).
^ 7.0 7.1 伯特兰·罗素, 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 . [2021-02-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07-14).
^ The Command to Exterminate the Canaanites by Arie Versluis, page 317
^ Does Jesus Really Want Me to Hate My Family? . The Gospel Coalition. [2023-06-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6-24).
^ Anderson, Elizabeth . If God is Dead, Is Everything Permitted?. Hitchens, Christopher (编). The Portable Atheist: Essential Readings for the Nonbeliever . Philadelphia: Da Capo Press. 2007: 336;337. ISBN 978-0-306-81608-6 .
^ Blackburn, Simon . Ethic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978-0-19-280442-6 .
^ Biblical Contradictions . [2021-02-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2-09).
^ 方舟子,错误百出的圣经 . [2021-02-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7-12-25).
^ David L. Holmes. The Founding Fathers, Deism, and Christianity . [2021-02-2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