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31雖然外型與性能皆不比國外同級產品差,但中華民國陸軍還是沒下單量產,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認為CM-31屬6X6規格,改裝空間不足,推敲起來,CM-31只能充當裝甲人員運輸車等任務,但中華民國陸軍擁有大量M113與CM-21裝甲車,又因精實案之故,並不缺乏此類裝甲車,中華民國陸軍與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真正需要的是能替補M-41與M-41D輕戰車的裝甲車,也就是以8X8規格搭配90或105毫米低膛壓砲的輪砲車,因此CM-31曇花一現,只停留在原型車階段。另一原因可能是沒有防地雷的功能,一旦前輪中雷即動彈不得。相較之下,8X8規格,任一輪胎中雷,整車仍然能行駛。CM-31項目一共生產4輛輪車,1985年第一波人員歸國後即著手研製了一部六輪試作練習車,具有TTL公司BDX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的痕跡,具有大面積前向觀察窗[1],即TTL的Timoney Mark 8,與VAB與遊騎兵比對修訂計畫後,又研制了兩輛原型車,並於1997年台北世貿航太展中首度亮相。其後又研制八輪樣車,並於2001年與皮蘭哈III型8×8輪式裝甲車作比對測試,這些經驗使得CM-32雲豹從立項到原型車出現僅花了一年時間。第二部原型車完成時已經是成熟的甲車,但因金融風暴及海空軍採購經費攤分造成資金排擠,一直到8輪試作完成,皆排不上年度預算採購,並非其他考量,TTL公司是重車獨立懸吊大廠,以六輪承載突擊砲並不是難事,也不是沒有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