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陸一些边境地名曾含有可能影响睦邻友好的字眼。1964年,越南劳动党领导人胡志明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改睦南关为友谊关。以此为契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地名管理工作中审查此类“大国沙文主义”地名,于1965年初集中更改了自身與越南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兩國边境5个市县和一个口岸的名称。[1][2]
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開展了地名的整頓和管理工作。1951年,政务院下发《关于更改地名的指示》,要求各地更改以“国民党反动派”人名命名的,或带有歧视少数民族性质的,或名称重复、容易混淆的地名,而未涉及对邻国不友好的问题。[3][2][4]
1953年1月,镇南关成為廣西省首批开放的六个边境贸易口岸之一。3月,内务部批准镇南关改名为睦南关。4月,政务院批准镇邊縣改名为睦边县。[5]1964年7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赴河内参加中、越、老三党会议,讨论老挝战争、越南战争形势等问题,期间同意了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胡志明的建议,承诺会将睦南关改名为友谊关,由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题字。[1]
经过
1964年10月,周恩来就睦南关更名一事批示:此次改名要将“东北的安东、盖平、辑安等地名一起改掉”,需审查是否存在其他“刺激朝、越两国的大国沙文主义地名”,同批更改、公布;日后还要继续审查、修改对其他邻邦不友好的地名。11月,国务院向广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云南、广东六省区下发《关于审查对越南、朝鲜有大国沙文主义不友好的地名的通知》。12月,内务部向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印发《关于请对县市以上地名等审查提出更名意见的函》,请求审查存在“对邻邦含有大国沙文主义不友好”等5类问题的地名。[1][3]
1965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更改辽宁、吉林、广西三省(区)5个市县和1个口岸的地名,由新华社对外公布。就越方希望为睦南关改名举办典礼一事,周恩来批示在安东市也举行仪式。3月5日、11日,睦南关改名友谊关仪式、安东市改名丹东市大会先后在两地隆重举行。[1][6][7][8]
除需要国务院批准的县市以上地名外,各地还在各自职权范围内更改了一些地名,如丹东市镇兴区改名为振兴区、镇安路改名为珍珠路[10]:10,103、镇江山公园改为锦江山公园等[17]。
参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