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丹·帕琴斯基(波蘭語:Bohdan Paczyński,英語:Bohdan Paczynski,或翻譯為帕欽斯基,1940年2月8日—2007年4月19日),波蘭天文學家,是恆星演化、吸積盤以及伽玛射线暴理論中居領導地位的科學家。
生平
帕琴斯基於1940年2月8日出生於立陶宛維爾紐斯,雙親分別是律師和波蘭文學教師。1945年他和家人一起遷往波蘭克拉科夫,再於1949年遷往華沙。帕琴斯基於18歲時就在《天文學報》(Acta Astronomica)發表第一篇學術文章。1959年到1962年他在華沙大學學習天文學。1964年他在斯特凡·彼得羅夫斯基和沃茲米爾·索恩的指導下取得博士學位
1962年帕琴斯基成為波蘭國家科學院天文中心的成員,他在該機構研究天文接近二十年。1974年他取得特許任教資格,1979年成為教授。因為他在理論天文學上的工作,36歲時他成為波蘭國家科學院最年輕的成員[1]。
1981年帕琴斯基訪問美國,並在加州理工學院對之前在華沙研究單位的實習者進行一系列講學。之後波蘭進入戒嚴狀態,他因此決定留在美國。並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小萊曼·史匹哲天文物理學教授(The Lyman Spitzer Jr. Professor of Astrophysics)。
帕欽斯基是光學重力透鏡實驗(Optical Gravitational Lensing Experiment, OGLE,由華沙大學天文台的安傑依·烏戴斯基主持)和自動化全天巡天(All Sky Automated Survey, ASAS,與格熱戈日·波吉勉斯基共同建立)的發起人。
他利用重力透鏡發展出了發現新天體和測量其質量的新方式,並獲得國際的認可;而他也被公認是術語重力微透鏡的提出者。同時他還很早就提出伽玛射线暴的距離是在整個宇宙的尺度上。
他的研究主要是在恆星演化、重力透鏡、重力微透鏡、變星、伽玛射线暴和星系結構。
1999年他成為第一位獲得英國皇家天文學會三個主要獎項的人:1987年他獲得愛丁頓獎章、1995年獲得喬治·達爾文講座(George Darwin Lectureship)、1999年再獲得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章[2]。
2005年6月29日弗罗茨瓦夫大学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2006年9月22日尼古拉·哥白尼托倫大學也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
2006年1月他因為對於恆星演化以及對伽玛射线暴、聯星系統中的吸積盤、重力透鏡和宇宙論的貢獻獲得美國天文學會亨利·諾利斯·羅素講座榮譽。
2007年4月19日他因為腦癌在普林斯頓去世[3]。
榮譽
獎項
命名事物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
1950年代 | |
---|
1960年代 | |
---|
197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1990年:斯特林·科尔盖特
- 1991年:约翰·A·辛普森
- 1992年:杰拉德·H·沙雷
- 1993年:乔瓦尼·比尼亚米
- Jules Halpern
- 1994年:杰拉德·菲什曼
- 1995年:卡尔·菲希特尔
- 1996年:Felix Mirabel
- 路易斯·F·罗德里格兹
- 1997年:特雷沃·C·威克斯
- 1998年:BeppoSAX团队
- 扬·范帕拉代斯
- 1999年:Jean Swank
- 海尔·布拉特
|
---|
2000年代 |
- 2000年:彼得·梅萨罗什
- 玻丹·帕琴斯基
- 马丁·里斯
- 2001年:安德鲁·费边
- 田中靖郎
- 2002年:Leon Van Speybroeck
- 2003年:罗伯特·邓肯
- 克里斯托弗·汤普森
- 赫里萨·库韦利奥图
- 2004年:哈维·塔南鲍姆
- 马丁·C·韦斯科普夫
- 2005年:斯坦·伍斯利
- 2006年:Deepto Chakrabarty
- 托德·斯托梅耶
- Rudy Wijnands
- 2007年:尼尔·格雷尔斯
- Swift团队
- 2008年:史蒂夫·艾伦
- 帕特·亨利
- Maxim Markevitch
- Alexey Vikhlinin
- 2009年:查尔斯·D·贝林
- 杰弗里E·麦克林托克
- 罗纳德·A·莱米拉德
|
---|
2010年代 | |
---|
|
|
---|
1950年代 | |
---|
1960年代 | |
---|
197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
|
---|
1886年-1900年 | |
---|
1901年-1925年 | |
---|
1926年-1950年 | |
---|
1951年-1975年 | |
---|
1976年-2000年 | |
---|
2001年-至今 | |
---|
|
---|
1940年代 | |
---|
1950年代 | |
---|
1960年代 | |
---|
197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
|
|
---|
1898–1900 | |
---|
1901–1925 | |
---|
1926–1950 | |
---|
1951–1975 | |
---|
1976–2000 | |
---|
2001–至今 | |
---|
|
|
---|
1820年代 | |
---|
1830年代 | |
---|
1840年代 | |
---|
1850年代 | |
---|
1860年代 | |
---|
1870年代 | |
---|
1880年代 | |
---|
1890年代 | |
---|
1900年代 | |
---|
1910年代 | |
---|
1920年代 | |
---|
1930年代 | |
---|
1940年代 | |
---|
1950年代 | |
---|
1960年代 | |
---|
197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