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目的主題是二十八佛之一的憍陳如佛。关于佛教五比丘之一,請見「
憍陳如」。
智调佛(梵語:Kauṇḍinya;巴利語:Koṇḍañña;緬甸語:ကောဏ္ဍညဘုရား) ,又译智调伏佛、憍陳如佛、拘利若佛、拘鄰佛等[1],是《佛种姓经》记载的过去二十八佛之一,位列莊嚴劫燃灯佛之後。出生在王城喜乐城(Rammavati);父亲是国王須難陀(Sunanda),母后善生(Sujata);他是刹帝利种姓,有二十八肘高;一万岁时出家,此前生活在三个金殿:流支(Ruci)、须流支(Suruci)和须婆(Subha);有妻子流支提毗(Rucidevī),儿子胜军(Vijitasena)[2]。
他出家後,苦行十月,无所收获,身体消瘦。後受到商人阿時婆迦孙陀那(Ajivaka Sundana)之女耶输陀罗(Yashodharā)的乳饭供养,又由孙陀那(Sundana)给予草垫,在桫椤迦耶(Sālakalyāni)树(即当时的菩提树)下垫席禅坐,觉悟成佛。
智调佛在神住城(Amaravati)附近的天林(Devavana)初转法轮,度十比丘,组建僧团;上首弟子先由須跋陀羅(Subhadda,意爲善贤)担当,後是胜军(Vijitasena),最後是优昙那(Udena);随侍弟子是阿那律陀(Anuruddha)。释迦牟尼佛在当时的因地爲转轮国王,名叫胜者(Vijitāvī[3]),他统治着月围城(Candavatī),护持了智调佛在城内度过三个月的安居,并作出大量布施,受到了智调佛的将在无量劫後成佛的授记。
智调佛於十万岁时(当时人寿命十万岁)在真那羅摩(Canarama)入灭,舍利装藏在约39公里高的卒塔婆中,《佛种姓经·智调佛品》记载他的舍利保持了完整,没有分散。[4][5]
参考註释
|
---|
本初佛 | |
---|
三世佛 | |
---|
五方佛 | |
---|
七佛 |
- 药师七佛
- 善名称吉祥王佛
- 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佛
- 金色宝光妙行成就佛
- 无忧最胜吉祥佛
- 法海雷音佛
- 法海胜慧游戏神通佛
- 药师琉璃光佛
|
---|
十方佛 |
- 《寶月童子所問經》
- 东方善德佛
- 东南无忧德佛
- 南方旃檀德佛
- 西南宝施佛/寶勝佛
- 西方无量明佛
- 西北华德佛
- 北方相德佛
- 東北方三乘行佛
- 上方廣眾德佛
- 下方明德佛
- 《依楞嚴究竟事懺》
- 東方阿閦佛
- 東南方持地佛
- 南方普滿佛
- 西南方那羅延佛
- 西方無量壽佛
- 西北方月光面佛
- 北方難勝佛
- 東北方寂諸根佛
- 上方無量勝佛
- 下方實行佛
- 《稱讚淨土經》
- 東方阿閦佛
- 南方日月光佛
- 西方無量壽佛
- 北方無量光嚴通達覺慧佛
- 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勝德光明佛
- 上方梵音佛
- 東南方最勝廣大雲雷音王佛
- 西南方最勝日光名稱功德佛
- 西北方無量功德火王光明佛
- 東北方無數百千俱胝廣慧佛
|
---|
二十八佛 | |
---|
诸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