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介紹的是傣族西支、缅甸诸民族的上座部佛寺。关于傣族南支、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南部诸民族的上座部佛寺,请见「
窪寺 」。
“彭饥奘 ”(緬甸語 :ဘုန်းကြီးကျောင်း ,Okell拼音:hpoùñc̱ì caùñ;语委转写:bhun:kri:kyaung:),是缅甸语 词汇,義爲僧庠 ,“奘”本意是庠序,代指寺院,是僧人——尤其是沙弥 ——启蒙学习的场所[ 1] 。在缅甸 ,这个词甚至还可以借指基督教的修道院 。中国滇西地区称奘 ( zhuǎng ) 房 (德宏傣語 :ᥓᥩᥒᥰ,注音字母:ㄗㆦㆭ²;傣龍語:ၵျွင်း,注音字母:ㄐㆦㆭ⁴)或缅寺 [ 2] ,是滇西地区对上座部佛教 寺院的称呼。奘房這個稱呼來自緬甸佛教,在緬甸,佛寺與學校都简称为“奘 ( zhuǎng ) ”(緬甸語 :ကျောင်း ,羅馬化: kyaung: ,Okell拼音:caùñ,注音字母:ㄐㄠㆭˋ),與漢語“庠 ( xiáng ) ”同源。爲作區別佛寺全稱“彭饥奘”,義爲“僧校”。
在中国滇西,缅寺多指临沧地区的佛寺,德宏保山更多称奘房而非缅寺,德宏奘房与临沧缅寺在建筑造型上有较大差异,西双版纳 的则称作佛寺[ 3] 。奘房多为两层木结构干栏式 建筑[ 4] 。奘房除了作为僧侣生活和信徒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外,也是当地民众聚会、儿童学习的场所[ 5] 。中国境内的缅寺既是僧侣修行和居住的场所,也是儿童和沙弥学习文化的学校,甚至供民众聚会,这项传统便来自於缅甸[ 6] 。
緬甸
缅甸传统木结构僧庠
僧庠是缅甸传统村落的公共生活中心,是年轻人接受教育及社群兴办活动的场所。每逢工程落成、集体布施及佛教节庆期间,村民都会聚集在此。僧庠并非由僧人所建,而是由俗家子弟捐赠。传统上,缅甸僧庠是木结构建筑,易于腐败,因此缅甸境内始建于19世纪以前的僧庠已是所剩无几[ 7] 。根据2016年统计,缅甸境内共有62,649座男僧庠和4,106座女僧庠[ 8] 。
僧庠是缅甸传统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教育和知识传播的中心[ 1] [ 9] ,大型的僧庠往往藏有大量经典[ 10] 。缅甸的传统僧院教育可追溯到蒲甘王朝 时期,随着11世纪起,上座部佛教在缅甸的传播,僧院在缅甸逐步普及[ 9] 。1648年,东吁王朝 他隆王 创立僧侣考试 制度[ 11] ,以各地大小僧庠为中心。缅甸百姓在这里学习缅甸文、巴利文 、佛经和算术知识[ 1] ,这些知识还可在还俗后作为仕途的知识储备[ 10] ;此外,亦有教授世俗课程的僧庠,称为“普韦奘”(ပွဲကျောင်း ),课程如天文、占星术、医术、按摩、占卜、骑术、剑术、箭术、工艺美术、拳击术、摔跤术、音乐、舞蹈等[ 12] 。贡榜王朝 时期的波道帕耶 等数个国王忌惮这些世俗僧庠滋生叛匪,因而打压限制其发展[ 12] 。1901年英属印度普查发现,缅甸20岁以上男性佛教徒的识字率高达60.3%,即可归功于僧院教育的普及[ 13] 。缅甸贡榜王朝覆灭,沦为英国殖民地后,僧院就步入式微,逐渐被西式的公立世俗学校取代[ 9] 。
缅甸僧庠往往有着华丽精巧的装饰,是缅甸建筑艺术的典例,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其形制。僧庠是少有的可以建造多层重檐塔“比亚达 ”的场所。王家僧庠则以石制围栏为特色[ 14] 。
在緬甸,寺院還可以根據巴利語 源(vihara )稱爲ဝိဟာရ (wihara);在泰国则叫作วิหาร (Wihan)。另外,還有從“圍墻”(梵語 :वाट ,羅馬化: vāṭa )演變的傣仂文「ᩅᨯ᩠ᨰ」(waD+Dha)或「ᩅᨯ᩠ᨵ」(waD+dha)、新傣仂文「ᦞᧆ」、傣沅文“ᩅ᩠ᨯ᩶”(w+Da2)、泰語วัด (wát)、寮語 ວັດ (wat)、傣耶文 ဝတ်ႉ (wâ̰t)[ 15] ,中文稱爲“窪寺 ”。
布局
缅甸僧庠建筑群的典型布局如下[ 16] :
戒堂 (သိမ် Thein ,源于巴利文sīmā),僧人受戒行业的场所
讲经堂(ဓမ္မာရုံ Dhammayon ),讲经和集体活动场所
支提 (စေတီ Zedi ,源于巴利文cetiya),佛塔,常覆金箔
香室(ဂန္ဓကုဋိ Gandhakuti ,源于巴利文gandhakuṭi),供奉僧院内重要佛像的阁楼
供奉善尸婆利 和善优波毱多 二位阿罗汉 的庙堂
达贡丹 [ 17] ,象征当地精灵 臣服于佛法的纪念杆
扎亚 ,露天亭,供休息
僧舍,僧人生活起居处
仓库(ကျက်သရေခန်း Kyetthayei khan )
炊事处
贡榜王朝时期的传统僧院则遵循如下的布局。這些建築通常呈東西軸向排佈[ 18] 。
比亚达殿(ပြာသာဒ်ဆောင် Pyatthat hsaung ),供奉佛像,供國王或西亞多 膜拜。建有比亚达 式重檐尖塔[ 19] ,有五層、七層或九層,東、南、北三面設階梯[ 18] 。
萨努殿(စနုဆောင် Sanu hsaung ),位於比亚达殿和桑马基之间,是住持招待来访僧侣和沙弥的地方[ 18] 。
桑马基(ဆောင်မကြီး Hsaungmagyi / ဆောင်မ hsaungma ),主殿,用于授课、举行仪式,年轻僧侣在此起居[ 18] 。
包加殿( ဘောဂဆောင် Bawga hsaung ),用于储藏,多划为三个房间,中央的房间供沙弥居住,另外两个房间用于储藏粮食[ 18] 。
例子
滇西
德宏奘房
德宏 地区许多村寨都建有奘房,规模小的寨子则出资与邻近大寨共用奘房。德宏最早的奘房是瑞丽市 的芒佛寺,傣语称“雷奘相”,意为宝石山佛寺,约建于11世纪初,陇川县 章凤镇 的寺院“奘相过”也建于同一时期。1956年德宏州共有奘房632座,其中傣族 奘房575座,阿昌族 44座,德昂族 13座;到1989年全州共有奘房551座。[ 20]
德宏的奘房从建筑形式上分为两种类型:无墙基的“干栏式”传统傣族风格建筑,俗称 “楼奘”,此类型数量较多,在农村尤为普遍;另一种是有墙基的受汉族风格影响的形式,俗称“地奘”,多分布在城镇。奘房整体布局上通常是单座式建筑,设少量亭阁和佛塔等附属建筑物。大殿布局多为坐西向东,呈纵式平面,进深常大于面阔。大殿内的装饰物、装饰画以黄、红为主色调,屋顶有草顶、铁皮顶、瓦顶三种类型。[ 20]
位于
德宏州 芒市 城北遮安村内的奘房“遮安银寺”,属于“楼奘”
例子
金三角地區
Srǐi-chum寺 名爲“ ”(注意不是泰國南部同名寺院西昌寺),卻是奘房風格。
景棟(撣邦東部)與泰北(蘭納),不少漥寺 實則具有奘房風格。由於僧庠與漥寺在當地僅僅是僧院 之意,並無語義上的區分,衹有外地人將這兩個名稱用於指代緬柬兩種不同風格的寺廟。因此這兩地很多奘房被稱爲漥寺,也有很多漥寺被稱爲僧庠。此外,兩地還多見混合風格的寺廟,如Srǐi-rɔɔng-mʉʉang寺 。
参见
资料来源
^ 1.0 1.1 1.2 Houtman, Gustaaf. Traditions of Buddhist Practice in Burma. ILCAA. 1990 (英语) .
^ 傣族缅寺,德宏傣族佛寺 . 中国佛教网. [2017-10-2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09).
^ 刀金安、李才忠、岩光、奚云华、岩温叫、李炳荣.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宗教志 . 昆明 :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6年8月: P178. ISBN 7-5367-3483-2 . [失效連結 ]
^ 刘, 铭初. 密林中的“奘房”:阿昌族南传佛教信仰探秘 . 凤凰网佛教. 中国民族报. 2015-09-23 [2017-10-2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8-12).
^ 国内最大竹编大佛,就在云南一座美丽的奘房里! . 搜狐旅游. 玩转云南. 2016-07-01.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8-12).
^ 铁木尔·达瓦买提主编.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 西南地区卷. 北京:民族出版社 . 1998.08: 422. ISBN 7-105-03121-2 .
^ Johnston, William M. Encyclopedia of Monasticism . Taylor & Francis. 2013. ISBN 978-1-136-78715-7 .
^ The Account of Wazo Monks and Nuns in 1377 (2016 year) . The State Samgha Maha Nayaka Committee. [2020-05-1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1-27) (美国英语) .
^ 9.0 9.1 9.2 James, Helen. Governance and Civil Society in Myanmar: Education, Health, and Environment . Psychology Press. 2005: 78 –83. ISBN 9780415355582 (英语) .
^ 10.0 10.1 Huxley, Andrew. Review of Powerful Learning: Buddhist Literati and the Throne in Burma's Last Dynasty, 1752–1885. South East Asia Research. 2007, 15 (3): 429–433. JSTOR 23750265 .
^ သာသနာရေးဦးစီးဌာနက ကျင်းပသည့် စာမေးပွဲများ . Department of Religious Affairs. Ministry of Religious Affairs. [2016-11-1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0-20) (缅甸语) .
^ 12.0 12.1 Mendelson, E. Michael. Sangha and State in Burma: A Study of Monastic Sectarianism and Leadership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5. ISBN 9780801408755 (英语) . sangha and state in burma.
^ Reid, Anthony. 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 Commerce, 1450-1680: The Lands Below the Wind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0. ISBN 0300047509 (英语) .
^ Fraser-Lu, Sylvia. Burmese Crafts: Past and Present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9780195886085 (英语) .
^ 见维基词典【วัด】
^ World and Its Peoples: Eastern and Southern Asia. Marshall Cavendish. 2007: 630. ISBN 978-0-7614-7631-3 .
^ Nisbet, John. Burma Under British Rule--and Before. A. Constable & Company, Limited. 1901 (英语) .
^ 18.0 18.1 18.2 18.3 18.4 Aye Mya Mya Sein. Approaching to the Typology of Ancient Wooden Monasteries in Late Konbaung Period (PDF) . Yadanabon University Research Journal: 72–82. [2024-06-29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4-06-29).
^ India, Archaeological Survey of; Marshall, Sir John Hubert. Annual Report. Superintendent of Government Printing. 1904 (英语) .
^ 20.0 20.1 张, 方元. 新编德宏风物志 . 昆明 :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 P154-P155. ISBN 7-222-02968-0 . [失效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