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县,古称黄龙府。是吉林省长春市下辖的县,也是吉林肉类生产第二大、中国肉类生产第二大县市。农安县是全国百强县、国家卫生城。位于长春市西北部。本县西部和北部与松原市接壤。
历史
农安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夫余国时期,公元346年,夫余王为躲避高句丽的侵略,将国都迁到农安古城。公元494年,夫余被勿吉灭亡,夫余城成为高句丽北部的边防重镇。唐高宗灭高句丽,夫余川中诸城向李世勣投降,接受唐朝的羁縻统治。渤海国兴起,在农安古城设置夫余府抵御契丹。
辽灭渤海后,改名为黄龙府,并设黄龙县。黄龙府是辽在东北的军事重镇,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物阜民丰,商业繁荣,有“东寨”“银府”之称。辽圣宗时期,在古城西侧修筑了农安辽塔,成为农安的地标。女真兴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率军三打黄龙府,并在1114年将其攻克。金朝南下,黄龙府失去了军事意义,乃废府为州,取金太祖顺利渡江之意,称济州,设利涉军,寻因与山东济州重名,改为隆州。金朝后期,为抵御蒙古,将隆州升为隆安府,农安之名自此始。
元初,在农安古城设立辽东路,后将开元、南京二万户府迁来,改名开元路,作为元朝在辽阳行省北部的行政中心。开元路东北的祥州驿站(今万金塔),是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元朝后期,开元路南迁至咸平(今辽宁开原),咸平改名为开元,农安古城最终荒废。明初,在农安古城设立龙安驿。
明朝末年,这一带变成了蒙古族的游牧之地。清初为郭尔罗斯前旗地,1791年(清乾隆五十六年)招垦。1822年(清道光二年),长春厅增设农安乡。1882年(清光绪八 年),由于关内流民来此耕种的日渐增多,增设农安分防照磨。1889年(清光绪十 五年),正式设农安县,农安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取用“农安”二字, 为“隆安”、“龙安”的谐音。俗名“龙湾”,曾名农安堡。
民国时期,1913年9月7日设扶农镇守使,使署驻农安县城,隶属吉林省。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归吉合行政区;12月被土匪占领。 1946年1月被新四军一部攻克,归吉江区管 辖;4月,县城被中央军占领。中共方面的长春、农安两县机构合并为长农县,在今农安县北部开展游击战。1946年5月长农县归辽吉区第三区,9月改归辽吉区第二专区。1947年10月,农安被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克。1949年4月,撤销长农县,设立农安县,划归吉林省。1956年置农安镇,聚落呈正方形网格状,今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農安縣常住人口為867274人。[2]
自然资源
农安县水资源丰富,基础设施齐备。松花江、伊通河、新开河穿境而过;有大中型水库4座;波罗湖是吉林省的第三大泡塘,是长春市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吉林省中部的一大块自然湿地。农安县矿产资源丰富。天然气工业储量50亿立方米;油母页岩分布面积400平方公里,工业储量168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60%以上;陶土工业储量1000万吨,含三氧化二铝20%以上;二氧化碳气工业储量90亿立方米,纯度达98%以上;三岗乡宝泉村的天然矿泉水日涌量达2000 吨。县内建有装机容量2万千瓦的引松工程,有日处理4万吨的净水厂。同时建有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目前,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农安支线工程正在建设当中。
农牧业
农安县是全国农畜产品大县。粮食产量稳定在45亿斤以上,1990年 进入全国十大产粮县行列,1995年、农牧业(2张)1996年列全国十大产粮县之首。经济作物数量多、品质优。马铃薯、“三辣”(辣椒、朱葱、 大蒜)、胡萝卜、红甜菜、林果、晒烟、西兰花等种植面积100万亩,年产量30亿斤。畜禽总量1.25亿头(只),其中年出栏生猪200万头,黄牛50万头, 肉羊40万只,大鹅500万只,肉鸡 5000万只。全县肉类总产量40万吨以上,2003年成为全国肉类总产量第一大县。
醫院
- 農安縣人民醫院:前身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时期成立的长农县政府的医务所。1948年6月,中共攻佔农安县不久,医务所从农安县三盛玉区拉拉屯迁至农安镇,改名为农安县立医院,隶属农安县卫生科。1950年5月,农安县卫生科与农安县立医院合并,组成农安县人民卫生院。1964年11月,医院扩建,院址迁至农安镇农安路40号。1978年8月改名为农安县人民医院,隶属农安县卫生局。[3]
行政区划
农安县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10个乡[4]:
兴农街道、宝塔街道、和谐街道、黄龙街道、农安镇、伏龙泉镇、哈拉海镇、靠山镇、开安镇、烧锅镇、高家店镇、华家镇、三盛玉镇、巴吉垒镇、三岗镇、前岗乡、龙王乡、万顺乡、杨树林乡、永安乡、青山口乡、黄鱼圈乡、新农乡、万金塔乡、小城子乡和洼中高农场。
2005年,将农安县合隆镇划归长春市宽城区,撤销鲍家镇、柴岗镇、滨河乡、新阳乡。
交通
特产
红石砬小米: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