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通傳染病
此條目需要更新 。 (2022年5月21日 ) 請更新本文以反映近況和新增内容。完成修改後請移除本模板。
维基百科 中的醫學内容
仅供参考 ,並
不能 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詳見
醫學聲明 。
人畜共通傳染病 [ 1] (英語:zoonosis )或人畜共通病 [ 2] ,又称人兽共患病 [ 3] 、人畜共患病 [ 4] ,指任何可以經由動物 傳染給人 或由人傳染給動物的傳染病 。它們透過人畜之間直接傳播,或是藉由病媒 傳播(例如蚊子),將病原體帶入另外一個生物體 上,而這些病原體 包括细菌 、病毒 、支原体 、衣原体 、螺旋体 、立克次体 、真菌 、原生动物 和内外寄生虫 等。
现代人类的新发传染病中, 有60.3%是人兽共患病, 其中71.8%源于野生动物[ 5] 。當人 体内的病原体 传播给人类以外的动物 的時候又被稱為反向人畜共患病 [ 6] 。這一類傳染病當中有許多會造成患者嚴重的生理 變化。保護醫學 (conservation medicine)則是一門,整合醫學 、獸醫學 、環境科學 的跨領域學科,與此類疾病之研究息息相關。
术语 zoonosis 源自古希腊语 ,ζῷον(zôion ,animal)动物之义,加上 νόσος (nósos ,disease)疾病之义。
歷史
多數人類 史前史 都經歷採集漁獵 (hunter-gatherers)的過程,這些部落個體數少,也少和其他聚落接觸,因此建基於缺乏相對應免疫力 的流行病 或大流行病 ,就會在部落交流或戰爭 發生時造成悲劇。就生物學的觀點,為了延續後代生存,生物性的病原必須演化成慢性 感染症,與宿主共存較長的時間,或是在自然界有人類以外的儲存宿主 (reservoir)以利其他動物經過時藉機傳播開來,但事實上有些疾病對人類而言只是偶然不幸,而人類在某些情況下僅是終端宿主 (dead-end host),亦即病原體進入人體後,或可完成繁衍,或無法走過完整的生活史而存於體內,卻無法再傳染給其他個體,這類情況發生在如狂犬病 、炭疽 、兔熱症 、西尼羅河病毒 等等疾病,因此可推論,有些疾病僅在人類與動物 之間共通,卻不成為流行病 。
許多疾病 ,甚至包括流行病 ,都起於人畜共通的特性,要分別哪些疾病從動物 傳演化成可以感染人類並不簡單,但有證據顯示麻疹 、天花 、流行性感冒 、白喉 等皆是如此。而愛滋病 、感冒 和結核 也都來自人類以外的物種。今日人畜通病已在國際間引起密切關注,因為它們通常是過去未被發現的疾病,或是毒力在演化 過程中增強,或偶然傳入不具對抗該疾病之免疫力 的族群或物種,主要產生感染物種範圍變化的因素為人與野生物種的接觸。
1918年,流行性感冒 病毒的一支,因遺傳物質不穩定的特性不斷變異、重組基因,終於引發全球西班牙流行性感冒 ,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1999年,西尼羅河病毒 由非洲 傳入美國 紐約市 ,在3年內散布到全美國內。
1999年,馬來半島 爆發立百病毒 [ 7] ,乃是起於豬圈受到野生蝙蝠攜帶的病毒影響,並在豬隻體內繼續變化,由於豬隻在遺傳學中的地位與人類更接近,終於感染了當地農民,並造成105人死亡。[ 8]
2002年,中國 廣東 爆發非典型肺炎 ,今日稱SARS ,乃是由蝙蝠 经过野味果子狸 傳入人類物種。
21世紀初許多科學家更擔心禽流感 會透過變異影響人類,卻因人類族群多無相對應的抵禦能力,而可能成為人類的浩劫。由於禽流感 可以感染豬隻和鳥類,若目前已存在之人豬共通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同時感染一隻豬,並且交換病毒組成,將有機會使原本不具感染人類能力的病毒,成為人類的威脅。
必須特別注意的是,有些疾病如瘧疾 、血吸蟲 病、河盲症 和象皮病 ,雖能透過昆蟲 或利用中間宿主 作為載體傳給人類,卻「不是」人畜共通病,因為它們要必須仰賴人類才能完成生活史中的一部分,這些情況多發生在某些寄生蟲病 。
部份共通病列表
這份列表並未網羅所有人畜共通病,僅供重要或常見之人畜共通病的概觀參考用途。
病毒
螺旋體
細菌
寄生蟲
参考文献
引用
^ 人畜共通傳染病 . 樂詞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 . (繁體中文)
^ 人畜共通病 . 樂詞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 . (繁體中文)
^ 人兽共患病 . 术语在线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简体中文)
^ 人畜共患病 . 术语在线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简体中文)
^ Jones, Kate E.; Patel, Nikkita G.; Levy, Marc A.; Storeygard, Adam; Balk, Deborah; Gittleman, John L.; Daszak, Peter. Global trends in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Nature. 2008-02, 451 (7181): 990–993. doi:10.1038/nature06536 .
^ Hubálek Z. Emerging human infectious diseases: anthroponoses, zoonoses, and sapronoses .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March 2003, 9 (3): 403–4. PMC 2958532 . PMID 12643844 . doi:10.3201/eid0903.020208 .
^ Daszak, P., Cunningham, A.A., Hyatt, A.D. Anthropogenic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the emerg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wildlife. Acta Trop. 2001, 78 (2): 103–116.
^ Field, H., Young, P., Yob, J. M., Mills, J., Hall, L., Mackenzie, J. The natural history of Hendra and Nipah viruses. Microbes and Infection. 2001, 3 : 307–314.
来源
外部連結
参见
A/B , 001–139 C/D, 140–239 & 279–289
E , 240–278 F , 290–319 G , 320–359 H , 360–389 I , 390–459 J , 460–519 K , 520–579 L , 680–709 M , 710–739 N , 580–629 O , 630–679 P , 760–779 Q , 740–759 R , 780–799 S/T , 80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