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

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
Nosferatu: Phantom der Nacht
電影海報
基本资料
导演维尔纳·赫尔佐格
监制
编剧韋納·荷索
剧本维尔纳·赫尔佐格
原著德拉库拉
布莱姆·斯托克作品
不死殭屍—恐慄交響曲
F·W·穆瑙作品
主演
配乐Popol Vuh英语Popol Vuh (band)
摄影佐尔格·施密特-瑞文英语Jörg Schmidt-Reitwein
剪辑贝特·曼卡-杰林豪斯英语Beate Mainka-Jellinghaus
制片商
片长107分钟(德)/96分钟(英)[1]
产地 德国
 法國
语言
  • 德语
  • 英语
  • 罗马尼亚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79年1月17日 (1979-01-17)(法国)
  • 1979年4月12日 (1979-04-12)威斯巴登
  • 1979年10月5日 (1979-10-05)(美国)
预算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
香港吸血殭屍
臺灣吸血鬼

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德語:Nosferatu: Phantom der Nacht,英語:Nosferatu the Vampyre)是一部1979年西德恐怖電影,由维尔纳·赫尔佐格自編自導。这部电影主要以十九世纪的维斯马、德国和特兰西瓦尼亚为背景。该片被认为是对1922年F·W·穆瑙改编自《德拉库拉》的德国电影《不死殭屍—恐慄交響曲》的重製。该片由克勞斯·金斯基饰演德古拉伊莎贝尔·阿佳妮饰演露西·哈克(Lucy Harker),布鲁诺·冈茨饰演乔纳森·哈克(Jonathan Harker),法国艺术作家罗兰·托普饰演伦菲尔德(Renfield)。电影有英语和德语两个版本。[2]

[3]这部电影是他和演员金斯基的五次合作中的第二次,[4]紧随其后的下一次合作是1979年的《沃伊采克英语Woyzeck (1979 film)》。这部电影在西德获得了100万马克的票房,在意大利获得了53,870,000英镑的票房,[2]它在阿佳尼的祖国法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票房达到了933533观影人次。[5]

这部电影有一部名义上的续集,也就是1988年的意大利恐怖片《欲血威尼斯英语Vampire in Venice》,[6]续集任由金斯基主演。[7]

剧情简介

乔纳森·哈克是德国维斯马的一名房地产经纪人。他的老板,伦菲尔德,告诉他一个名叫德古拉伯爵的贵族想在维斯马买一处房产,并指派他去拜访伯爵,来完成这笔有利可图的交易。于是他告别了他年轻的妻子露西,带着出售房子所需要的契约和文件,旅行四个星期,前往特兰西瓦尼亚,德古拉伯爵的城堡。在旅途中,他停留在一个村庄,当地人向他讲述吸血鬼的事情,希望他远离那个被诅咒的城堡。哈克无视了村民们的请求,认为这是迷信,并继续他的旅程,独自登上博尔戈隘口。当他到达德古拉城堡时,他遇到了伯爵,一个长相奇怪的,几乎像啮齿动物一样的人,有着大耳朵,苍白的皮肤,锋利的牙齿和长长的指甲。

孤独的德古拉伯爵被露西的画像所迷住,在知道房子邻近她家的时候,立即同意了房产的购买。在乔纳森的访问过程中,在夜晚,他与德古拉伯爵频繁的、噩梦一般的相遇令他倍感困扰。同时,在维斯马,露西饱受恐怖的夜晚的折磨,为即将到来的厄运而心神惶恐。此外,伦菲尔德因咬伤一头牛而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显然已经完全疯了。更让哈克感到恐怖的是,他发现德古拉伯爵在棺材里睡觉,这让他确信德古拉确实是个吸血鬼。夜晚,德古拉伯爵带着他装满被诅咒的土壤的棺材,离开了城堡,前往维斯马。当哈克发现他被锁在城堡里时,他用床单代替绳子,企图从窗户跳出去,但是由于绳子不够长,他摔了下来受了重伤。第二天早上,他被一个年轻的罗姆人的小提琴声惊醒,然后被送到了医院,在那里他和医生说了“黑棺材”的事,但是医生们没有相信他,认为他的伤影响了他的大脑,从而使他精神不正常。

与此同时,德古拉伯爵和他的棺木在船上,经由黑海港口瓦尔纳,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直布罗陀海峡,绕过整个西欧大西洋海岸,抵达波罗的海,被运往维斯马。途中,德古拉按计划杀死了所有船员,并使他们看起来像是遭受了腺鼠疫。这艘幽灵船带着它的货物到达了维斯马,那里的医生——包括亞伯拉罕·范海辛——正在调查这艘船诡异的命运。他们发现了一份日志,上面记录了瘟疫给船员带来的折磨。接着,威斯玛被船上的老鼠所淹没。德古拉带着他的棺材来到威斯玛,死亡迅速地传遍了整个城镇。当乔纳森最终被送回家时,他已经病重得认不出自己的妻子。后来,露西遇到了德古拉伯爵,他疲惫不堪,却无法死去,他希望露西能像对乔纳森那样慷慨地给予他一些爱,但露西拒绝了他,这使他感到沮丧。露西意识到除了瘟疫之外,还有别的什么东西导致了一度平静的小镇频变得尸横遍野,她深感绝望,当她试图说服镇上的人们时,他们对此表示怀疑和不感兴趣。于是她决定,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在黎明时分分散德古拉的注意力,来征服他的邪恶。于是,她引诱德古拉伯爵来到她的卧室,在那里,他吸了她的血。

露西的美丽和纯度使他分心,没有注意到公鸡的晨鸣,在第一天的曙光中,他已瘫倒在地且死去。当范海辛博士来到这里时,他发现露西用生命换来了胜利,然后他将木桩钉在了伯爵的心脏上确保露西的牺牲不会白费。在最后的转折中,乔纳森·哈克从病中醒来,但是他已变成一个吸血鬼,他谎称范海辛谋杀德古拉伯爵而使其被捕。最后,他穿着和德古拉一样飘逸的黑色衣服,骑着马离开了维斯马,神秘地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3]

主要演员

  • 克勞斯·金斯基饰演德古拉伯爵[2]
  • 伊莎贝尔·阿佳妮饰演露西·哈克,女主角,乔纳森的新婚妻子[2]
  • 布鲁诺·冈茨饰演乔纳森·哈克,男主角,房地产经济人[2]
  • 罗兰·托普饰演伦菲尔德,乔纳森的老板[2]
  • 沃尔特·拉登加斯特(Walter Ladengast)饰演亞伯拉罕·范海辛博士[2]
  • 丹·范·休森(Dan van Husen)饰演监狱长[2]
  • 杨·格罗斯(Jan Groth)饰演港口管理员[2]
  • 卡斯滕·博迪努斯(Carsten Bodinus)饰演施拉德[2]
  • 马吉·格鲁曼(Martje Grohmann)饰演米娜[2]
  • 里杰克·代·古耶(Rijk de Gooyer)饰演镇官员[2]
  • 克莱门斯·谢伊茨(Clemens Scheitz)饰演书记[2]
  • 约翰·莱迪(John Leddy)饰演车夫[2]
  • 蒂姆·比克曼(Tim Beekman)饰演棺材搬运者[2]
  • 范·亨斯伯根(Lo van Hensbergen)饰演港口管理员的助手[2]
  • 玛吉·范·哈廷斯维尔德(Margiet van Hartingsveld)饰演一位妇人[2]

制作

背景

虽然本片的基本故事来源于布莱姆·斯托克的《德拉库拉》,但导演赫尔佐格却把这部1979年的电影主要作为对F·W·穆瑙影响深远的无声电影不死殭屍—恐慄交響曲》(1922年)的致敬,而这部电影与斯托克的原著有所不同。早期电影的制作者无法获得改编《德古拉》的权利,所以他们改变了一些次要的细节和人物名称,试图避免对斯托克的遗孀(当时)拥有的知识产权的侵犯,但没有成功,一场诉讼被提起,下发了销毁所有胶片的命令。有些印刷品幸存下来,在弗洛伦斯·斯托克去世,版权过期后被修复。[8]

赫尔佐格认为穆瑙的《不死殭屍—恐慄交響曲》是德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9]同时,他也渴望制作自己的版本,并采用克勞斯·金斯基担任主角。1979年,《德拉库拉》的版权进入了公有领域,赫尔佐格进行了对经典德国电影的重制,如今可以包含原来的人物名字。[8]

拍摄

《吸血鬼诺斯费拉图》是由韋納·荷索、法国电影公司高蒙電影公司和西德公共服务电视台德國電視二台共同制作的。正如20世纪70年代西德电影中常见的那样,《吸血鬼诺斯费拉图》的拍摄成本非常低,电影的制作由一个只有16人的团队完成。赫尔佐格无法在原作电影中穆瑙所拍摄的维斯马拍摄电影,因此他将制作搬到了荷兰的代尔夫特[3]但是因为此前代尔夫特当局拒绝让赫尔佐格在影片中释放11000只老鼠,所以该片的部分镜头是在斯希丹附近拍摄的。[9]

赫尔佐格应二十世紀福斯的要求,为了吸引说英语的观众,同时制作了两个版本的电影。有对白的场景分别以德语和英语被拍摄了两次,这意味着演员自己的声音(与配音演员的对话不同)可以被包含在电影的英文版中。赫尔佐格本人在2014年表示,德国版本更为“真实”。[10]

影片的开场镜头是赫尔索格独自在墨西哥瓜纳华托博物馆拍摄的,那里有大量的1833年霍亂疫情的受害者的木乃伊在公共场所展出。20世纪60年代,赫尔佐格第一次见到瓜纳华托木乃伊。70年代,在他回来的时候,他把尸体从玻璃箱里取出来(这些箱子通常是存放在玻璃箱里的),靠在墙上,按从幼到老的顺序排列,再来拍摄它们。[11]

金斯基的吸血鬼装扮——黑色的服装,光头,像老鼠一样的牙齿和长长的指甲,这是对马克斯·施莱克的化妆的模仿。给金斯基化妆的是日本艺术家玲子·克鲁克(Reiko Kruk)。虽然在拍摄其他电影的过程中,他与赫尔佐格以及其他人发生了冲突,但金斯基和克鲁克相处得很好,四个小时的化妆过程中他并没有任何情绪上的爆发。影片中的一些镜头是对穆瑙原版电影中标志性镜头的忠实再现,其中一些镜头与穆瑙的一些镜头几乎完全相同,目的是为了向穆瑙致敬。[12]

配乐

《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的電影配樂是由西德乐队Popol Vuh创作的,他们曾与赫尔佐格合作过多次。该电影的音乐由该乐队的专辑《影子兄弟——光明之子》(Brüder des Schattens – Söhne des Lichts)组成。[13]此外,这部电影还包括理查德·瓦格纳的《萊茵的黃金》的前奏曲,夏尔·古诺《圣塞西勒庆典弥撒曲》中的圣哉经,以及由声乐乐团演唱的格鲁吉亚民歌英语Music of Georgia (country)辛茨卡罗英语Tsintskaro》。[14]

虐待动物

赫尔佐格雇佣的荷兰行为生物学家马滕哈特英语Maarten 't Hart在实验用老鼠方面很有经验,但当他目睹了老鼠被残忍地对待之后就拒绝了继续合作。除了老鼠的运送条件非常差,并且,从匈牙利进口的老鼠在抵达荷兰后,因为饥饿而开始互相吃食。并且赫尔佐格坚持将白老鼠染成灰色,根据哈特的说法,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将包含老鼠的笼子在沸水中浸泡几秒钟,这导致了一半的老鼠死亡,像哈特预测的那样,幸存的老鼠立即把染料舔干净。哈特还暗示,电影中出现的绵羊和马受到的待遇很差,但他没有进一步说明这一点。[15]

发行

该片分別以德语版《诺斯费拉图:夜晚幽灵》和英语版的形式上映,这部电影进入了第2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在那里,制片设计师亨宁·冯·吉尔克凭借一项杰出的成就赢得了银熊奖[16]

评论

影评聚合网站爛番茄报告称,52篇影评中有94%的影评为好评,平均评分为8.1/10。该网站对于这部电影形成的关键共识是“赫尔佐格的惊人视觉效果,以及金斯基饰演的著名吸血鬼形象,使这部翻拍版的诺斯费拉图本身就是一部恐怖的经典之作。”[17]

在当代的影评中,这部电影以保持恐怖元素而著称,其中有无数的死亡和阴郁的气氛,并且它的情节比许多德古拉的作品更丰富,更强调了吸血鬼的悲惨孤独。[18]德古拉仍然是一个可怕的人物,但有着更强烈的悲怆感,他疲倦,缺少爱,又无法死亡。 MovieMet的评审员约翰·J·普吉欧(John J. Puccio)认为这是对穆瑙原版电影的忠实致敬,它显著地更新了原著,避免了过度衍生的危险。[19]

2011年,罗杰·埃伯特将这部电影加入了他的“伟大电影系列”。在结束他的四星评论时,埃伯特说:

这部电影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美感。赫尔佐格的画眼往往不足以被人大加称赞,其电影总以主题为主,我们更关注剧情的发展,而很少有“美丽的镜头”。但是在这部电影里看看他对调色板的控制,他偏离中心的构图,以及明暗的戏剧性对比。这是一部尊重吸血鬼的严肃的电影。不,我不相信它们。但如果它们是真实的,那么它们应该是这样的。[20]

参考资料

  1. ^ NOSFERATU THE VAMPIRE (AA).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1979-01-09 [2012-11-23] (英语).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Nosferatu the Vampyre (1979) - Box office / business. [2018-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2) –通过www.imdb.com (英语). 
  3. ^ 3.0 3.1 3.2 An Adaptation With Fangs by Garrett Chaffin-Quiray. Kinoeye. [2007-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8) (英语).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kino”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4. ^ Frames 'n' friends by Amulya Nagaraj. The Hindu. [2007-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6) (英语). 
  5. ^ JP. Nosferatu Phantom der Nacht (1979)- JPBox-Office. www.jpbox-office.com. [2018-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3) (法语). 
  6. ^ Reeves, Tony. Filming Locations for Vampire in Venice (Nosferatu a Venezia) (1986), with Klaus Kinski as Nosferatu, in Venice.. [2018-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2) (英语). 
  7. ^ Nosferatu in Venice (Prince of the Night) DVD Review: When Art Becomes Trash - Cinema Sentries. cinemasentries.com. [2018-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5) (英语). 
  8. ^ 8.0 8.1 Nosferatu. Silent Movie Monsters. [2007-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16) (英语).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silent”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9. ^ 9.0 9.1 Fruits of Anger – Werner Herzog on Nosferatu. hatii.arts.gla.ac.uk. [2007-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8) (英语). 
  10. ^ Olsen, Mark. Re-release of Werner Herzog's 'Nosferatu': 'It's not a remake'. 2014-05-16 [2018-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9) –通过LA Times (英语). 
  11. ^ Prawer, Siegbert Salomon. Nosferatu–Phantom der Nacht.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04: 41. ISBN 978-1-84457-031-7 (英语). 
  12. ^ Nosferatu: Phantom Der Nacht by Walter Chaw. filmfreakcentral.com. [2007-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7) (英语). 
  13. ^ Neate, Wilson. Nosferatu: The Vampyre (Original Soundtrack). AllMusic. All Media Guide. [2013-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8) (英语). 
  14. ^ Thompson, Graeme. Kate Bush : Under The Ivy. Omnibus Press. 2012. ISBN 9780857127754 (英语). The choral section of 'Hello Earth' is taken from a Georgian folk song called 'Zinzkaro', which Bush heard performed by the Vocal Ensemble Gordela on the soundtrack of Werner Herzog's 1979 German vampire film Nosferatu The Vampire, one of her more esoteric borrowings. 
  15. ^ Maarten 't Hart in Zomergasten, VPRO, 2010-08-01.
  16. ^ Berlinale 1978: Prize Winners. berlinale.de. [2010-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英语). 
  17. ^ Nosferatu: Phantom der Nacht (Nosferatu the Vampyre) (1979). Rotten Tomatoes. Fandango Media. [2018-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7) (英语). 
  18. ^ Nosferatu The Vampyre by David Keyes. cinemaphile.org. [2007-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6). 
  19. ^ Nosferatu the Vampyre by John J. Puccio. moviemet.com. [2012-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2) (英语). 
  20. ^ Ebert, Roger. Nosferatu the Vampyre Movie Review (1979). RogerEbert.com. Ebert Digital LLC. 2011-10-24 [2013-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6) (英语). 

扩展阅读

  • William K. Everson: Klassiker des Horrorfilms. (OT: Classics of the Horror Film). Goldmann, München 1982, ISBN 3-442-10205-7.
  • Dieter Krusche, Jürgen Labenski: Reclams Filmführer. 7. Auflage, Reclam, Stuttgart 1987, ISBN 3-15-010205-7, S. 397f.
  • Bram Stoker: Dracula. (OT: Dracula). Insel, Frankfurt am Main und Leipzig 2004, ISBN 3-458-34803-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