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泼斯坦 (法語:Jean Epstein ,1897年3月25日—1953年4月2日) ,法国导演,电影理论家,是法国印象派电影 运动的参与者,《忠实的心 》《三面镜 》《厄舍古厦的倒塌 》等印象派电影出自其手[ 1] 。1926年,他成立了让·爱泼斯坦电影公司,1928年公司倒闭[ 1] 。
生平
1897年3月26日,让·爱泼斯坦出生在华沙,其父亲为法国犹太人,母亲为波兰人[ 2] 。
1907年,让·爱泼斯坦的父亲去世,全家从而搬迁至瑞士,在那里爱泼斯坦曾在弗莱堡的学校中就读[ 2] 。取得学士学位后,全家定居在里昂,爱泼斯坦进入巴黎中央理工学院 就学,预备和其父亲一样做一位工程师,但在发现生物学比数学更吸引自己后,他改变计划在里昂大学 开始攻读医学博士学位[ 2] 。
在里昂大学,他遇见了奥古斯特·卢米埃尔 ,并为其担任翻译,但在当时他曾认为电影不过是没有未来的短暂流行事物[ 2] 。此时的让·爱泼斯坦正在试图建立诗歌与第七艺术(电影)的理论,在撰写第一篇论文《今日诗歌: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法語:La Poésie d'aujourd'hui, un nouvel état d'intelligence )时与诗人布莱斯·桑德拉尔 建立了联系,并在其帮助下将此论文发表[ 2] 。在放弃医学学位后,让·爱泼斯坦在出版社找到份清闲的办公室工作,从而获得了充足的时间建立其理论体系,并发表了《电影院您好(法語:Bonjour cinéma )》《里罗索菲(法語:La Lyrosophie )》两篇重要论文。在24岁时,凭借发表的论文,爱泼斯坦已经为人们所注意,并常常和印象派 联系在一起[ 2] 。
1922年,让·爱泼斯坦拍摄了其首部电影《巴斯德》,尽管这部电影并非印象派风格,爱泼斯坦也并不将其视为成功之作,但得到了百代电影公司 注意。由于百代电影公司给予年轻导演们的自由,让·爱泼斯坦进入百代电影公司后得以拍摄出自己所喜爱的电影,其部分杰出作品如《忠实的心 》《尼维尔内来的美女 》即拍摄于此时期。1924年,让·爱泼斯坦遭遇经济危机,被迫进入Cinéromans公司(法語:Société des Cinéromans )[ 2] 。1920年代中期,由于其电影没有得到老板的喜欢,在离开Cinéromans公司后,让·爱泼斯坦进入信天翁电影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 1] 。1926年,爱泼斯坦成立了自己的让·爱泼斯坦电影公司(法語:Les Films de Jean Epstein ),该公司在1928年倒闭,但期间拍摄出了《莫泊拉 》《61/2 × 11》《三面镜 》等许多印象派电影[ 2] 。路易斯·布努埃尔 在《莫泊拉 》《厄舍古厦的倒塌 》等电影中担任其助理。
1927年,印象派的许多原创技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爱泼斯坦意识到“要创造出一部简洁的电影,必须削弱明显的风格特征”[ 1] 。在1929年拍完他的最后一部印象派电影《天涯海角 》后,爱泼斯坦在1931年采取了准纪录片式的手法拍摄了其第一步有声电影《渡鸦之海(法語:Mor vran )》[ 1] 。
在拍摄完《厄舍古厦的倒塌 》后,爱泼斯坦前往布列塔尼半岛 度短假,并深深爱上了那里。他拍摄了多部有关那里的电影,如《天涯海角 》《渡鸦之海(法語:Mor vran )》《盔甲之歌 》等,同时实践了其将剧情片和纪录片结合起来的准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 2] 。《盔甲之歌 》也被认为是最早的布列塔尼语 电影。
与同时的其他导演类似,让·爱泼斯坦在无声片 向有声片转变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尽管他与Synchro-Ciné公司的联系使得他仍然有机会拍摄电影,但整个20世纪30年代,让·爱泼斯坦都因为其布列塔尼系列电影筹集资金而困扰[ 2] 。
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后,由于其有犹太人 的姓氏,他被禁止从事有关电影的行业[ 2] 。尽管他有机会获得一个证明自己既不是犹太人也不是波兰人的证书,但他放弃了。在法国被占领的时间内,让·爱泼斯坦作为红十字会的普通职员而工作,期间还曾被迫参加一个羞辱性的实验以检查其有无接受割礼 [ 2] 。
大战结束后,爱泼斯坦写下了两篇重要论文《一个机器的智能(法語:L'Intelligence d'une machine )》《魔鬼的电影(法語:Le
Cinéma du diable )》。在其早期默片中出演的演员尼诺·科斯坦蒂尼(法語:Nino Costantini )的帮助下,让·爱泼斯坦得以实现其愿望,继续拍摄有关布列塔尼的电影[ 2] 。1953年4月2日,让·爱泼斯坦因脑出血在巴黎去世[ 2] 。
作品
让·爱泼斯坦参与过许多电影的导演工作,以其印象派影片最为重要。与其他印象派电影导演类似,为了保证盈利,爱泼斯坦也拍摄过非印象派电影。下面列出其执导的部分作品。
參見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