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敏市(英語:City of Westminster)是英國大倫敦轄下之自治市镇。西敏市的疆域向東毗鄰古老的倫敦市,向西則是肯辛頓-車路士區,而南邊的邊界即是泰晤士河。1965年時《1963年倫敦政府法案》(London Government Act 1963)實際施行,該法廢除倫敦郡設置大倫敦,於同時一併成立西敏市,並賦予城市地位。在此之前,此地區的行政區劃稱為西敏都會自治市(Metropolitan Borough of Westminster),是倫敦郡下屬的次級行政區之一,範圍略小於今日的西敏市。
除了為數不少的公園和開放空間以外,該區的人口密度亦相當高。許多與倫敦有關的景點都在該區內,如聖詹姆士宮、白金漢宮、西敏宮以及唐寧街10號。該區又可被劃分為數個區域,包含白金漢宮周邊古老的行政區域西敏;牛津街、攝政街、皮卡迪利街、龐德街附近的商業區;以及夜間娛樂區域蘇豪區。該區大部分區域都是住宅區,截至2008年大約有23.6萬的人口數。西敏市的地方政府為西敏市議會。
紋章
1964年9月2日,官方授權西敏市之紋章。[2]
西敏曾有另外一個紋章,外型和現在的紋章一樣。盾牌下三分之二部分的符號代表先前的都會自治市,現在已和帕丁頓市和聖馬里波恩市合併。[2]
地理
西敏市位於倫敦市的西邊、泰晤士河北岸,是倫敦下屬33個單一管理區裡面,兩個被稱為「市」的管理區之一。1965年時進行行政區重劃,將原先的聖瑪利勒本(St. Marylebone)與帕丁頓(Paddington)兩個都會自治市(Metropolitan Borough)併入,因此今日的西敏市在地理上比傳統範圍又大了不少。
西敏(Westminster)一名来源於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意为西敏寺的周圍地區,而「Westminster」原本是「West」(西边)與「Minster」(大教堂或大寺院)兩词的合成,西敏市官方中文譯名「西敏市」。過去所謂的倫敦僅指今日倫敦市(又常音譯為「西提區」)的範圍,因此西敏地區是倫敦市西边郊外的另一個市鎮,中間隔著一片原野,但在歷經長年的發展之後倫敦市與西敏地區早已連成一片,僅能靠兩市邊界上矗立的許多作為界碑用途的「龍」的雕像,看出界線所在。
倫敦著名的劇院區——西區大部分都在西敏市境內,除此之外,整個聯合王國的中樞系统,包括行政中樞的西敏宮與最高民事訴訟單位——皇家法庭(Royal Courts of Justice)都在該市範圍內。倫敦華埠也在西敏市,隔鄰的則是迪斯可舞廳、俱樂部林立的娛樂區——萊斯特廣場。
人口
根據2001年時所進行的人口普查,西敏市境內有181,279人的人口數,然而,由西敏自治市議會所贊助的多項研究卻顯示,該市的實際人口可能還超過人口普查結果許多,而產生了爭議。在經過一番協商後,負責英國各項官方統計的國家統計局同意將西敏市的人口數增加,而修正為198,779人,但也有統計資料認為西敏市其實有超過22萬的人口。
根據西敏市當局所提供的資訊,在該市境內有超過30%的人口屬於非英裔的黑人或少數族群。相對於整個倫敦地區,西敏市華裔與孟加拉裔人口比例較高,但非洲裔-加勒比裔的黑人仍是數量最多的少數族群。由於西敏市位於整個倫敦都會區的正中心,因此外來族群的移民比例一直是整個倫敦地區中最高的。
次級分區
在行政區劃上,西敏市底下的次級行政區稱為選區(Wards),總數有20個。但是,選區的設立基本上只有在市議會代表選舉進行時才有意義,除了少數的市政府與政黨工作人員之外,就連當地居民也很少知道,究竟這些選區的疆界是如何劃分的。
- 阿比路(Abbey Road)
- 贝斯沃特(Bayswater)
- 布莱恩斯滕和多塞特广场(Bryanston and Dorset Square)
- 教堂街(Church Street)
- Churchill
- Harrow Road
- 海德公園(Hyde Park)
- 骑士桥和貝爾格莱維亞(Knightsbridge and Belgravia)
- Lancaster Gate
- 小威尼斯(Little Venice)
- 梅達谷(Maida Vale)
- 馬里波恩(Marylebone High Street )
- 女王公園(Queen's Park)
- 攝政公園(Regent's Park)
- 聖詹姆斯(St. James's)
- Tachbrook
- Vincent Square
- Warwick
- 倫敦西區(West End)
- Westbourne
知名場所與地標
景點
-
大笨鐘
-
薩默塞特府
-
白金漢宮
-
國家藝廊
-
西敏宮
-
皇家阿爾伯音樂廳
-
西敏寺
公園
-
海德公園內的景觀。
-
肯辛頓公園。
-
攝政公園。
-
聖詹姆士公園與白金漢宮。
地區
街道與廣場
參考文獻
引用
来源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