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年秋,麦利和进入迪金森学院(Dickinson College),在校期间受到约翰·麦克林托牧师的强烈影响。1845年7月10日,麦利和从迪金森学院毕业,获得文学士学位,发表的毕业演讲题为“The Rule and End of Life”。3年后,又获得硕士学位。一年后,麦利和在美以美会的巴尔的摩大会上被按立为牧师。不久,1847年9月10日,麦利和被选定为前往中国的传教士。10月12日,麦利和登上“保罗·琼斯”号前往中国,经过6个月的航行,于1848年4月12日到达目的地中国福州[2]。1850年7月10日,麦利和与Henrietta Caroline Sperry在香港结婚。一年以后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Eleanor Henrietta Maclay。麦利和夫妇一共生了5个儿子和3个女儿,其中6人都出生在东亚,不过,他们有4个孩子在幼年由于伤寒或其他疾病而夭折。
麦利和到达福州以后,为了方便传教,开始潜心学习研究福州话。他和美国公理会差会的摩嘉立牧师合作编撰了《福州方言拼音字典》(The Alphabetic Dictionary in the Foochow Dialect, 1870)和《榕腔初学撮要》(Manual of the Foochow Dialect, 1871),是把新约全书翻译成福州话的委员会成员之一。此外,他还曾担任福州教团的总监和司库。他筹建了教堂福州天安堂,曾任福州美华书局主理。
1879年,麦利和的妻子卡罗琳在横滨的一次礼拜仪式中弹风琴时突发脑溢血,不久去世。她埋葬在横滨的一个公墓。1881年,麦利和在日本的传教事业遭到进一步的打击,他的医生要求他必须回国休养。这时,他前往福州,在仓山创办了鹤龄英华书院。1882年6月6日,他与Sarah Ann Barr结婚,他们没有生育子女。在进行了充分休养之后,麦利和返回日本。1883年,John F. Goucher牧师请麦利和前往朝鲜,调查在那里建立传教机构的可能性。麦利和愉快地接受了这一请求,从横滨起程前往汉城。[3]
^Baker, Gordon Pratt, Those Incredible Methodists: A History of the Baltimore Conference of the United Methodist Church.( Nashville: Parthenon Press, 1972), 187
^Hunt, Everett N. Jr., Protestant Pioneers in Korea, (Maryknoll: Orbis Books, 198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