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木(英語:Ma Ah Muk;1931年—2024年3月17日),原名馬木林,是香港最大規模的專線小巴經營商冠榮車行的創辦人,由於他擁有最多的專線小巴路線及小巴,被譽為「小巴大王」。他亦是全球最昂贵的商业大厦「中环中心」的最大股东。
生平
出生於中國廣東省潮州市,十七歲隻身到香港謀生,在紅磡大環山木屋區居住後改建為七層徙置樓居住(至今馬亞木集團旗下的小巴車門仍貼有其早期地址「九龍紅磡大環山新邨二座地下11-13」,該地現已重建為紅磡邨)。1952年創立「廣發隆」米行和洗衣店。
由于籌措資金困難,米業商人每以義會形式集結資金。1960年代政治動盪,通脹高企。馬氏每次先用高息標頭會,囤積存貨,善價而沽。1967年香港暴動期間,因香港糧食短缺,奇貨可居,存貨身價暴漲,進而獲得第一桶金的開始。六七暴動後,港府籌報且為免九巴在罷工期間大量停駛,造成以輕工業為支柱的香港經濟損失,將普通客車轉為黑白階磚仔客車繼續以載客為主營業,實行牌車分離,有牌者方可更換車輛,作為管制,手持該類牌照者,可自由轉讓。當時牌價約五千至八千港元,司機工人工資一二百元。政府限制小巴發牌行動,造就馬氏一帆風順的開始。
從事米業生意的馬亞木,手頭積聚十萬計鈔票,為資金尋找出路。時黑白階磚仔客車載客量并無規定超載嚴重,其後立法局修訂小巴條例,將該類車輛載客量定為最多十四人,其姪兒馬振達剛從六七暴動中吃過甜頭,得以取得公共小型巴士十四座牌照,馬氏一問姪兒該車狀況,決心積極轉型投資公共交通。冠榮車行於1970年代與友人合資創立,沿用米業義會方式集資,先標會後付款,當時牌價約萬多兩萬港元。1977專線小巴法例前,馬亞木已積累廿多牌照,銀行業改革,以兩成首期供款十年還有餘額,於是加快轉業專注小巴業務。1979年投得黃大仙往慈雲山37號專線服務,加上該區陸續興建入伙,大量乘客更助長一代商賈的誕生,至今壟斷全港專線小巴的絕大部分利潤。其子馬僑生、馬僑武和馬僑文同為冠榮車行的股東。
馬氏以不同的子公司的名義,擁有約600輛16-19座位小巴,經營了近60條專線小巴路線[2]。此外,他也有經營非專營巴士、出租公共小巴、維修小巴、安裝顯示車速裝置、的士出租[3]等業務。單是冠榮車行持有的小巴牌價就已值80億港元。馬亞木亦投資物業[4],主要集中於銅鑼灣,旺角,彌敦道和上環,單於2015年便從領展(0823.HK)購入兩個商場,被譽為全港數一數二的「舖王」及合資江蘇省的鎮江百貨城,每位投資者各出一億港元及與億京發展合作地產項目。[5][6]此外,馬氏亦於幕後掌控數個保險,管理,酒店和酒樓業務公司的大權,同時投資股票和經營全港最大的水療王國,及在內地投資科研技術,個人資產以數百億港元計,順利躋身於香港百億富豪之列,是香港數一數二的大家族。現由其子馬僑生、馬僑武和馬僑文逐步接掌家族事業。
馬氏作風極為低調,鮮有在公開場合露面,行蹤亦非常保密。其三名兒子均衣著樸素,並僅以普通車款代步,可謂香港典型的隱形富豪家族。馬亞木本人由美國科羅拉多哈頓大學譽為「世界傑出華人」,並頒授榮譽工商管理博士學位。
2024年3月17日,馬亞木於香港浸會醫院逝世,積閏享壽96歲,其喪禮將於世界殯儀館舉行,之後其靈柩將移送至澳門孝思墓園。[7][8]
資產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