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弗雷德里克·費瑟 (英語:Louis Frederick Fieser ,1899年4月7日—1977年7月25日)是一名美國 有機化學家 ,1968年成為哈佛大學 的名譽教授。他因於1942年在哈佛大學工作時發明了具有軍事效果的凝固汽油彈 而知名[ 1] 。他的獲獎研究包括對凝血劑的研究,包括首次合成維生素K ,合成和篩選作為抗瘧疾 藥物的醌 類,對類固醇 的研究導致可的松 的合成,以及對多環芳香烴 性質的研究。
生平
費瑟出生於俄亥俄州 哥倫布 ,1920年在威廉姆斯學院 獲得化學學士學位,1924年在哈佛大學 詹姆斯·布萊恩特·科南特 的指導下獲得博士學位。他的博士研究涉及醌 氧化中的還原電位 的測量[ 2] 。1924年至1925年間,費瑟在牛津大學 與小威廉·亨利·普爾金 一起工作,在法蘭克福大學 與朱利葉斯·馮·布勞恩(Julius von Braun)一起做博士後。1925年至1930年間,他在布林莫爾學院 工作,在那裡他遇到他未來的妻子。之後他搬到了哈佛大學 。
他與他的研究助理和妻子瑪麗·彼得斯·費瑟 共同撰寫了八本書,以及經典系列《有機合成試劑》的前七卷,在化學家中被普遍稱為「費瑟和費瑟」。他也是《有機合成 》期刊的編輯和撰稿人。
在哈佛大學,費瑟是一位深受喜愛的教員,他以使用創造性的方法來教育學生而廣為人知,例如演示「如何不進行重結晶」(他讓一燒瓶的木炭溢出,把他的桌子和他自己弄得一團糟)。費瑟甚至製作了一部價值28,000美元的教育影片來補充他的有機化學講座。在影片中,費瑟演示瞭如何通過實驗從膽結石中分離出膽固醇,其中的一個鏡頭是收集來自波士頓地區醫院的超大和罕見的膽結石[ 3] 。值得注意的是,費瑟的學生非常欣賞他的努力,以至於他們在哈佛廣場出售烙有菲瑟面孔的橙色「路易斯」運動衫,其中一件是費瑟本人有一天穿去演講的[ 4] 。
費瑟有兩種以他命名的化學試劑。「費瑟試劑」是乙酸 中的三氧化鉻 混合物。「費瑟溶液」則是氫氧化鉀 、連二亞硫酸鈉 和蒽醌β-磺酸鈉的水溶液,用於從氣流中去除氧 [ 5] 。伍德沃德計算紫外線吸收最大值的規則也被稱為伍德沃德-菲瑟規則 。他是第一個提出冰烷 存在的人[ 6] [ 7] 。
1939年,費瑟參與維生素K 結構闡釋的競爭,他在該年年底發表了維生素K的合成[ 8] 。根據最近的一篇《紀念文章》[ 2] ,費瑟是1941年和194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的競爭者(當時實際上沒有頒發獎項)。然而,1943年的獎項由亨利克·達姆 和愛德華·阿德爾伯特·多伊西 分享,以表彰他們發現維生素K的化學性質[ 9]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期間,費瑟對一項災難性地失敗的軍事實驗負有部分責任。X光計劃 是一項計劃,在日本上空投下大量帶有小型燃燒彈的蝙蝠,並附上定時引信,以引發大範圍的火災。蝙蝠在住房和工廠裡築巢後,定時導火索將點燃燃燒彈(凝固汽油彈)並引發大火。在一次試運行中,一些蝙蝠逃脫並點燃了卡爾斯巴德機場 的機庫、營房和一位將軍的汽車。「燃燒蝙蝠意外焚燒卡爾斯巴德輔助陸軍機場對X-射線項目來說既是一個高潮,也是一個低潮。」[ 10] 費瑟在他自己關於蝙蝠試驗的敘述中省略了關於火災的敘述[ 11] 。
陶氏化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生產其凝固汽油彈配方。凝固汽油彈在越戰 期間的使用引起了爭議。然而費瑟對其創造毫無歉意。他說:「我沒有權利因為我發明了凝固汽油彈就評判它的道德性。」[ 12]
1962年,他在美國衛生部長諮詢委員會任職,該委員會於1964年發布了一份關於吸煙與健康之間關係的報告。費瑟是一個連鎖吸煙者,直到1965年他被診斷為肺癌 並康復後,他才戒掉這個習慣,並開始積極宣傳委員會的結論。
費瑟是1987年諾貝爾獎得主唐納德·克拉姆 的博士導師。
備註
^ Nature volume 496, page 29 (04 April 2013)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In 1942, in a secret lab at Harvard University in Massachusetts, chemist Louis Fieser and his team created napalm — an incendiary gel that sticks to skin and can burn down to the bone."
^ 2.0 2.1 Lenoir, D.; Tidwell, T. T. Louis Fieser: An Organic Chemist in Peace and War. Eur. J. Org. Chem. 2009, 2009 (4): 481–491. doi:10.1002/ejoc.200800969 . Note: nice anecdote in supplementary info
^ Fieser, Louis F. The Scientific Method: A Personal Account of Unusual Projects in War and in Peace. New York: Reinho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64: 223–227.
^ Read "Biographical Memoirs: Volume 65" at NAP.edu . 1994 [2023-03-19 ] . ISBN 978-0-309-05037-1 . doi:10.17226/454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1-20) (英语) .
^ Fieser, L. F. A new absorbent for oxygen in gas analysis. J. Am. Chem. Soc. 1924, 46 (12): 2639–2647. doi:10.1021/ja01677a005 .
^ Fieser, L. F. Extensions in the use of plastic tetrahedral models. J. Chem. Educ. 1965, 42 (8): 408–412. Bibcode:1965JChEd..42..408F . doi:10.1021/ed042p408 .
^ Hargittai, M.; Hargittai, I. Polyhedral Molecular Geometries . Senechal, M. (编). Shaping Space: Exploring Polyhedra in Nature, Art, and the Geometrical Imagination.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 2013: 153–170, 299. ISBN 9780387927145 .
^ Fieser, L. F. Synthesis of Vitamin K1. J. Am. Chem. Soc. 1939, 61 (12): 3467–3475. PMID 17776660 . doi:10.1021/ja01267a072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43 . Nobel Foundation. [2018-01-1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12-26).
^ Couffer, J. Bat Bomb: World War II's Other Secret Weapon .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 1992: 233. ISBN 9780292707900 .
^ Fieser, L. F. The Scientific Method: A Personal Account of Unusual Projects in War and in Peace . Reinho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 1964. ISBN 9784420001168 .
^ Time magazine, January 5, 1968
參考資料
Gates, M., Biographical Memoir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1994, vol. 65, p. 161-175
"Steroids", Scientific American , January 1955, Vol.192, No.1, pp. 52–60
Fieser, L. F. The Scientific Method: A Personal Account of Unusual Projects in War and in Peace . Reinho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 1964. ISBN 9784420001168 .
Couffer, J. Bat Bomb: World War II's Other Secret Weapon .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 1992. ISBN 9780292707900 . editions:1fgqiyuFmfcC.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