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帳,閩南語稱蠓罩(báng-tà)是一種避免蚊子叮咬的帐幕,通常掛在床架上将床围住以隔絕蚊子。蚊帳多為網狀材質,可通風。
人類多飽受蚊子叮咬之苦,蚊帐最早是在中国被使用。《庄子·天运篇》说:“蚊虻噆肤,则通昔(夕)不寐矣。”齐桓公時已有“翠纱之帱”,《诗经·召南·小星》有“肃肃宵征,抱衾与裯”之語。趙學敏與陳寅恪早年常在蚊帳裡看書,久之,患有眼疾。台灣的軍隊規定晚上必須掛蚊帳,為夜間 內務的一部分。18世纪中叶,印度的印度教文献中出现了蚊帐在祭祀中的用途。有传说认为古埃及的最后一任法老克麗奧佩特拉会在蚊帐中就寝[1]。
蚊帐是常用的避蚊日用品,现在市场上蚊帐种类繁多,不仅有圆顶的宫廷蚊帐,还有用轻质碳纤维制作的碳纤蚊帐。它们不用悬挂就可以直接在床上安置好,透气性能很好。使用蚊帐可以避蚊防风,还可吸附空气中飘落的尘埃,在瘧疾等蚊媒傳染病盛行的地區,使用蚊帳是降低被感染的有效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 ^ 《控蚊史》"History of Malaria Control".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November 11, 2009. Retrieved 200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