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渊雷

苏渊雷(1908年10月23日—1995年11月13日),原名中常仲翔,晚署钵翁,又遁圆,男,浙江温州人,中国学者。长期研究古典文学、史学、哲学、佛学,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

生平

原名苏中常,1908年10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玉龙口村(现属苍南县钱库镇)。1921年入读南雁荡山的会文书院。1922年考入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1924年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投身革命,被选为温州学生联合会主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政变中被判刑十九年,1933年6月保释出狱,改名苏渊雷[註 1]。出狱后,受聘为上海世界书局编辑。抗战时在重庆中央政治学校教哲学课。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兼民盟上海市委宣传委员会副主任。1958年划为右派,调哈尔滨师范学院,1962年摘帽。文革中下放哈尔滨五常县劳动。1971年被勒令退休,遣送回乡。1979年重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2][3][4] 1995年11月13日上午,在上海同仁医院病逝。[3]

著作

《易学会通》、《天人四论》、《民族文化论纲》、《读史举要》、《中国思想文化论稿》、《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名理新论》、《玄奘》、《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参与编纂了《中华易学大辞典》。

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苏渊雷全集》。2012年出版《苏渊雷学术文集》。

评价

  • 錢鍾書复苏渊雷书:“大论精微融贯,真通才达识。”[5] 錢鍾書评其诗曰:“发而为言外者,欲兼珠玉与剑气;蕴而为意内者,欲兼情韵与理趣。”[6]
  • 刘绍宽评《易学会通》:“余视其所阅采书不下二十馀种,颇多名通之论,不易才也。”[2]
  • 张棡:“晨起阅平阳苏渊雷所撰《易学会通》一书,融中外学说而一炉冶之,六通四辟,益人神智,真后生之可畏者。”[2]

纪念

2001年,苍南县钱库镇建立苏渊雷纪念馆。[3]

2005年,苏渊雷逝世十周年,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温州市政协文史委、温州市文联、温州市书法家协会、温州书画院、温州市博物馆、温州中学等联合主办纪念活动,并举行《苏渊雷书画诗文集》首发式。[1]2008年,苏渊雷百年诞辰,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苏渊雷文集》四卷。温州市展览馆展出温沪两地书画家近200幅纪念苏渊雷的书画作品。2013年,苏渊雷105周年诞辰,华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和苍南县领导参加了“走近国学大师苏渊雷”——《苏渊雷文萃》《苏渊雷评传》和《苏渊雷墨迹选》的首发式,上海电视台电视专题片《卓尔不群——苏渊雷纪实》首映,50余位学者参加苏渊雷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3]

注释

  1. ^ “渊雷”二字出自《庄子·在宥》篇:“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2]

参考文献

  1. ^ 1.0 1.1 纪念苏渊雷先生逝世十周年. 中国书法网. 2005-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4). 
  2. ^ 2.0 2.1 2.2 2.3 陈骋. 刘绍宽评苏渊雷——狱里研《周易》 终成“不易才”. 苍南新闻网. 温州人.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3). 
  3. ^ 3.0 3.1 3.2 3.3 大师风范泽被桑梓 纪念苏渊雷先生105周年诞辰. 温州网–温州日报. 2013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9日). 
  4. ^ 《再三致意是“会通”——浅议苏渊雷先生学术贡献》,《中华读书报》,2009年第1期。
  5. ^ 王培军. 钱锺书错记故典. 南方都市报. 2018-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6). 
  6. ^ 魏承思. 最后的才子苏渊雷. 南方人物周刊. 2011, (37): 109.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