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目的主題是1954年以後的臺北客運公司。关于1954年以前的臺北客運公司(現為基隆客運),請見「
基隆客運」。
臺北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英文:Taipei Bus Company, Ltd.[註 1]),簡稱臺北客運、北客,台北聯營公車、新北市公車、花蓮縣市區公車與國道客運經營者之一。
簡介
- 1954年,文山輕便客運社成立[1]。
- 1956年7月,文山輕便客運社改組為文山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1]。
- 1962年5月,文山客運改組為臺北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2][註 2]。
- 1967年,臺北客運被基隆顏家買入,同年與基隆顏家自己的台陽交通合併。
- 1977年,基隆顏家又買入海山客運[2]。
- 1991年,海山客運正式併入臺北客運,目前臺北客運也是臺北地區規模前五大的公車業者之一。臺北客運從40輛客車起家,如今已擴充到798輛,營業區域遍及臺北市、新北市16區(板橋區、中和區、永和區、土城區等地)、基隆市、桃園市,每日服務35萬旅客[2]。2006年下半年,因基隆顏家事業轉型,臺北客運董事長顏惠忠發布新聞稿,決定將臺北客運部分股權移出;當時臺北客運總部位於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一段219之7號。
- 2007年8月,跨足客運市場近40年的基隆顏家決定出脫手上的臺北客運持股,首都客運董事長李博文接手臺北客運經營權,臺北客運正式加入首都客運集團(今 臺北首都客運集團),總部搬遷至新北市三重交流道旁首都客運同一樓層(登記為不同室,但實際上整棟有不少樓層均為兩間公司共用)[3]。
- 2009年9月,臺北客運及首都客運之集團體系正式定名為臺北首都客運集團[1]。
- 2012年3月14日,臺北客運取得ISO 9001:2008年版國際服務品質驗證。
- 2017年5月8日,臺北客運正式通過ISO 9001 2015年版國際服務品質驗證。
- 2018年12月13日,臺北客運正式通過BSI ISO39001。
使用車輛
歷史車種
相簿
備註
- ^ 「臺北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為台北客運成立時在經濟部所登記的公司名稱,在基隆顏家時期簡稱亦標示為「臺北客運」;首都客運入主後,包含公告、公文、網站及車輛內外標示等皆書寫為「台北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和「台北客運」;後因政府推動正體字,公告、公文、網站及車輛內標示於2011年8月中旬改回「臺北客運」,惟車身外標示仍使用「台北客運」字樣。
- ^ 基隆客運原名同為台北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但是和本條目所敘述之臺北客運無關,基隆客運和基隆顏家也無關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
集團經營業者 | | |
---|
個別經營業者 | |
---|
非聯營體系業者 | |
---|
已退出業者 | |
---|
特殊路線 | |
---|
|
|
---|
跨區*1 | |
---|
市區*2 | |
---|
北北基宜桃 | |
---|
桃竹苗 | |
---|
中彰投 | |
---|
雲嘉南 | |
---|
高屏 | |
---|
花東 | |
---|
澎金馬 | |
---|
結束營業 | |
---|
合併/更名/改組/釋出 | |
---|
地下經營業者*5 | |
---|
註 | 1.此所謂的「跨區」,主要指橫跨本模板分類中的不同縣市區域,並包括一般所稱南北往來的 國道客運。
2.此僅列舉不兼營公路客運者。
3.基隆客運前身為台北客運,但和現今的台北客運無關。
4.皇家客運與皇嘉客運並非同一家公司。
5.此處「地下經營業者」之定義,係曾經或現今違法經營公路汽車客運業務之遊覽車業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