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那斯 (立陶宛語 :Kaunas )是立陶宛 第二大城市和舊都(1922年-1940年),仅次于维尔纽斯 。面积157平方公里,人口289,380(2020年)。
位於立陶宛最大的两条河流尼曼河 和内里斯河 匯流之處,毗邻立陶宛最大的水体考那斯水庫 。
词源和其他名称
这个城市的名字来源于立陶宛语 ,很有可能源于一个人名 [ 2] 。
立陶宛恢复独立前,这座城市在英语 中称为Kovno ,波兰语 名字Kowno ,白俄罗斯语 名称是Koўнa ,早期的俄语 名字是Ковно ,1940年以后称为Каунас 。意第绪语 名字是Kovne (קאָװנע),而德语 名称包括Kaunas 和Kauen 。
传说
一个古老的传说声称考纳斯是由罗马人在古代建立的。据称,这些罗马人的首领是一个贵族,名为Palemon,他有三个儿子 - 巴尔居,库纳斯和Sperus。Palemon因为害怕疯狂的皇帝尼禄 而逃离罗马 ,带着他的儿子和其他亲人远赴立陶宛。Palemon死后,他的儿子分配他的土地。库纳斯得到了现在考纳斯所在的的地方。他在尼曼河 和内里斯河 汇合處附近构筑了要塞,发展起来的城市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城徽
1993年6月30日,一项特殊的总统法令规定了考纳斯市的城徽。城徽描绘一只白色的原牛 ,在牛角之间是一个黄金十字架,背景为深红色。原牛是自1400年起该市原来城徽的标志。目前的标志是大量研究和讨论的结果,由艺术家Raimondas Miknevičius完成。原牛取代了苏联 时代自1969年以后使用的标志欧洲野牛 。
历史
立陶宛大公国
至迟在10世纪,在两条大河的汇流处,今天考纳斯老城区的所在地,已经建立了一个居民点。据信该城建立于1030年,但首次见于文献记载是在1361年。在13世纪,兴建了一道石墙 ,以对付条顿骑士团 的不断袭击。1362年,该城被条顿骑士团占领,考纳斯城堡 被摧毁,15世纪初重建。
1408年,维陶塔斯 授予该市马格德堡权利 ,并于1413年成为查基省 考纳斯县的中心。从此考纳斯开始变得突出,因为它位于贸易路线的交叉路口,又是一个河港。考纳斯在1441年加入了汉萨同盟 ,汉萨商人开设了办事处。到16世纪,考纳斯设立了公立学校和医院,是立陶宛大公国 最好的城镇之一。
在1665年,该城曾数次遭受俄国 军队袭击,在1701年又被瑞典军队 占领。在1657年和1708年,黑死病 袭击了该地区,1731年和1732年,火灾摧毁了城市的一些部分。
俄罗斯帝国
1795年,波兰立陶宛联邦 遭到最后一次瓜分 ,该市由俄罗斯帝国接管,属于維爾紐斯省 。在1812年法国入侵俄罗斯期间,拿破仑 的大军团两次经过考纳斯,每次都对城市造成了破坏。
瓜分 之后,考纳斯是十一月起义 (1830年至1831年)和一月起义 (1863年至1864年)的中心之一。为了镇压当地人,俄罗斯帝国 当局在该城设立一个巨大的军事要塞。俄国军事要塞至今仍遍布全城各处。
1843年,以考纳斯为中心的科夫諾省 成立。1862年,连接俄罗斯帝国 和德意志帝国 的铁路建成,使考纳斯成为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1861年完成了俄国最早的铁路隧道 之一。1898年,第一个电厂 开始运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之前,如同许多东欧其他城市,考纳斯也有大量的犹太居民。根据1897年俄罗斯人口普查,犹太人的人数25,500,约占70900人口的36%。[ 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立陶宛
1919年,俄国布尔什维克 占领了维尔纽斯 ,立陶宛共和国政府在这里设立了主要基地。后来,首都维尔纽斯被强行并入波兰 ,考纳斯成为立陶宛的临时首都,直到1939年10月28日,波蘭再次被瓜分,红军 将维尔纽斯移交还给立陶宛。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考纳斯经济繁荣,它是当时立陶宛最大的城市。在市长Jonas Vileišis(1921年至31年)的管理下,考纳斯增长迅速并广泛现代化。兴建了价值超过1500万立陶宛立特的供水和废水处理系统,城市面积从18平方公里扩大到40平方公里,建成2500多座建筑物,在Neris和Nemunas河上新建了三座现代桥梁。该市的所有街道铺设了路面,马车交通被现代化的公交线路所取代,筹划和兴建新的郊区(特别是Žaliakalnis),设立新的公园和广场。社会保障体系 创立了基础,建成三所新学校,新的公共图书馆 ,包括Vincas Kudirka图书馆。J. Vileišis与其他许多欧洲城市保持接触,因此考纳斯是欧洲城市生活的一个积极参与者。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考纳斯有35,000-40,000名犹太人 ,约占全市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4] 犹太人组成大部分城市的商业,手工业者,及专业部门。考纳斯是一个犹太教育的中心,Slobodka yeshiva是欧洲最负盛名的犹太高等学府之一。考纳斯拥有丰富多彩的世俗犹太文化。这里有近100个犹太人组织,40个犹太会堂,许多意第绪语学校,4所希伯来语中学 ,一所犹太医院,许多犹太人拥有的企业。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犹太复国主义 中心。
苏联时期
1940年,苏联 入侵并吞并立陶宛,改为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1年6月14日,苏联开始大规模逮捕,处决和流放立陶宛人到西伯利亚 和俄罗斯其他地区。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 ,在考纳斯发生了反抗撤退中的红军 的六月起义,1941年6月23日,曾出现短暂的独立时期。在与红军的战斗中,立陶宛反政府武装控制了政府办公室、警察局,商店,仓库,并试图重新建立对城市的秩序。
1941年6月25日,德国军队以近乎凯旋的方式进城,未遭反抗。虽然纳粹德国 不承认新政府,但直至7月17日奧斯蘭總督轄區 成立以前,他们没有解散独立政府。此后,政治权力慢慢地為德国總督轄區 所取代。从1944年开始,苏联红军开始进攻,最终取得波罗的海的三个国家。
考纳斯犹太人
考纳斯的犹太生活的第一次中断,发生在1940年6月苏联占领立陶宛时。这次不受欢迎的占领伴随着逮捕,没收,以及废除所有自由机构。犹太社区组织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苏联当局没收了许多犹太人的财产,数百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同时,由立陶宛民族主义流亡者 在柏林 建立的立陶宛行动阵线,用立陶宛语进行反犹太主义宣传[ 4] ,指责犹太人为苏联占领负责。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入侵苏联,苏联军队逃离考纳斯。在6月25日德国占领该市前后,反共产主义 纳粹组织的武装分子开始攻击犹太人 ,责备他们为苏联镇压负责。特别是沿Jurbarko街和Kriščiukaičio街。[ 4] 他们杀害了超过3800名犹太人,还有数百人被带到 Lietūkis 车库,在那里被杀。
纳粹 最终建立了考纳斯隔都 ,这里的犹太人到战争结束时几乎全部被杀害[ 4] 。
现代
"Mega"购物中心内的水族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考纳斯成为立陶宛主要的工业城市 -大约占立陶宛的工业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1991年立陶宛宣布独立后,苏联企图镇压。
人口
年份
人口
1796
8,500
1813
3,000
1825
5,000
1840
8,500
1860
23,300
1897
71,000
1923
92,000
1940
154,000
1959
214,000
1966
275,000
1989
418,087
2001
378,943
2004
366,652
2005
361,274
民族构成
考纳斯清真寺
1897年俄罗斯帝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该市由以下的族裔组成:[ 5]
犹太人 25,052 - 35%
俄罗斯人 18,308 - 26%
波兰人 16,112 - 23%
立陶宛人 4,092 - 6%
德意志人 3,340 - 4.5%
鞑靼人 1,084 - 1.5%
其他 2932 - 4%
今天,考纳斯是该国最立陶宛化的城市之一,几乎百分之93公民是立陶宛人 。考纳斯的立陶宛人比例高于维尔纽斯 ,也高于里加 的拉脱维亚人 或塔林 的爱沙尼亚人 的比例。
2001年该市总人口378,943人,由以下的族裔组成:[ 6]
立陶宛人 352,051
俄罗斯人 16,622
乌克兰人 1,906
波兰人 1,600
其他 6,764
地理
友好城市
参考文献
^ Rodiklių duomenų bazė - Oficialiosios statistikos portalas . osp.stat.gov.lt. [2021-07-0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8-12-15).
^ Zinkevičius, Zigmas. Senosios Lietuvos valstybės vardynas. Vilnius: Mokslo ir enciklopedijų leidybos institutas. 2007: 42. ISBN 5420016060 .
^ Joshua D. Zimmerman, Poles, Jews, and the politics of nationality , Univ of Wisconsin Press, 2004, ISBN 978-0-299-19464-2 , Google Print, p.16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4.0 4.1 4.2 4.3 Kovno . Ushmm.org. [2009-05-0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09-17).
^ Первая Всеобщ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Империи 1897 г. Таблица XIII.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е населения по родному языку. Т.Т.1-50. С.-Петербург: 1903-1905
^ 2001 Census - Lithuan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互联网档案馆 的存檔 ,存档日期2007-09-29.
^ Brno - Partnerská města . City of Brno. [2009-07-1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1-05-23) (捷克语) .
^ Wrocław Official Website - Partnership Cities of Wrocław . (英语 , 德语 , 法语 和波兰语 ) © 2007 Wrocław Municipality. [2008-10-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8-07-30).
^ Jérôme Steffenino, Marguerite Masson. Ville de Grenoble - Coopérations et villes jumelles . Grenoble.fr. [2009-10-2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8-11-1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