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文彬(1967年10月1日—),臺灣指揮家,國家文藝獎得主。2001年至2007年間擔任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現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簡文彬長期旅歐,有豐富的歌劇指揮經驗,並受邀於奧地利、荷蘭、德國及瑞士等地劇院指揮演出。此外他也應邀客席指揮奧地利、義大利、捷克、俄國、法國、日本、香港、德國、中國及英國等地交響樂團。
生平
早年
簡文彬原籍臺南左鎮,在臺北市出生,國立藝專音樂科鍵盤組畢業。1984年初透過同學引介,隨著知名指揮家陳秋盛接觸指揮[1]。
1990年負笈奧地利入維也納音樂學院鑽研指揮,1994年取得碩士學位畢業。在校期間,曾於義大利及法國等地國際指揮大賽中獲獎。1995年於以色列榮獲首屆伯恩斯坦指揮大賽特別獎。
職業生涯
1996年起,擔任莱茵德意志歌剧院之駐院指揮[2]。1998年6月他率領該院首次於「維也納藝術節」演出,為該劇院以及台灣指揮家寫下一頁新紀錄。2007年,率該院於瑞士「九月音樂節」(Septembre musical)演出普罗科菲耶夫《三橘之戀》。2009年,簡文彬與導演克里斯多夫·内尔合作推出荀白克《摩西与亚伦》的嶄新製作,被德國重要媒體及評論[谁?]譽為萊茵歌劇院近十年來最成功的一次製作。[來源請求] 莱茵邮报讚道:「在簡文彬的指揮下,《摩西與亞倫》綻現出美而優異的全新樣貌,甚至讓聽眾完全忘記這其實是一部複雜的『無調性音樂』作品。」[來源請求]2010年,簡文彬帶領該院於德國魯爾區「歐洲文化之都」計畫中,演出亨策的歌劇劇作《費朵拉》。2011年8月,簡文彬獲聘擔任萊茵歌劇院終身駐院指揮,為亞洲指揮在歐洲第一人[3]。
- 國家交響樂團時期
1999年至2001年期間,簡文彬獲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繼而於2001年至2007年擔任該團音樂總監。任職國家交響樂團期間,簡文彬以創新思維規劃樂季節目,例如:《發現系列》定期音樂會,系統性地以西方經典作曲家為個別主題,以及以跨界概念推出的《歌劇系列》、《永遠的童話》等等。此外簡文彬也積極委託臺灣作曲家創作,催生臺灣交響樂新作品。2006年,帶領國家交響樂團挑戰華格納全本《尼伯龍根的指環》,創亞洲地區自製該劇首例,並獲得國際專業媒體[谁?]大篇幅報導與佳評。2007年受太平洋音樂節之邀,率領國家交響樂團訪問札幌,是首支獲得該音樂節邀請之亞洲職業樂團。同年,帶領國家交響樂團與德國萊茵歌劇院首度跨國合作,於國內完整演出理查·史特勞斯《玫瑰騎士》。
2007年卸任音樂總監職務後,簡文彬仍持續以客席指揮身分帶領該團推動跨界製作。2007年與國光劇團合作推出交響京劇《快雪時晴》;2008年推出金希文歌劇《黑鬚馬偕》世界首演;2009年與澳洲歌劇團於臺灣首次合作,演出比才歌劇《卡門》;2010年與南王部落歌手推出《很久沒有敬我了你》。
-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時期
為了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成立,2012年簡文彬在時任文化部長龍應台邀請下,應允擔任文化部顧問,提供外國經驗與意見[4]。2014年,簡文彬獲得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第一屆第一次董事會之正式任命,擔任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成立後首任藝術總監。2015年1月起,擔任衛武營營運推動小組召集人暨準藝術總監[5]。2018年9月10日,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正式成立,簡文彬放棄德國終身職務之保障,回臺正式就任[6]。
近年活動
除了在臺灣的藝術職務之外,簡文彬在1998至2004年期間擔任日本札幌太平洋音樂節〈Pacific Music Festival〉常任指揮。另外,他也在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邀請下短暫擔任該團藝術顧問(2014年8月–2016年7月),
2014年9月,簡文彬獲頒國家文藝獎(第18屆)。
參考資料
- 參照
參見
外部連結